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長安汽車自駕操作系統集成工程師向試乘者介紹長安汽車自動駕駛系統。新華網發(劉巧 攝)
新華網重慶12月12日電(韓夢霖 劉巧)今年以來,重慶汽車產業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今年1-10月,全市汽車產量195.88萬輛,同比增長6.1%,其中新能源汽車69.10萬輛,增長1.1倍,汽車產量躋身全國城市前列。數量增長的背后,更是“品質”的躍升,“重慶造”新能源汽車在中高端市場占有率更大,長安深藍、阿維塔布局純電和混動的雙動力形式產品,銷量屢創新高,賽力斯問界M9連續8個月蟬聯50萬元級豪華車銷量冠軍。
在汽車行業邁入新能源與智能化的時代,重慶汽車產業為何能迅速重塑產業競爭優勢?看得見的產銷量背后,除了雄厚的工業制造基礎、完備的產業配套體系作為支撐,更有一系列“看不見”的新技術,為重慶汽車產業源源不斷地注入新動能。
從拼“馬力”到拼“算力”
今年10月,長安汽車推出的一款新車型上,首次搭載了自主研發的智能汽車數智化平臺“長安SDA天樞架構”,實現了用戶對汽車形態的深度定制。此外,該車型搭載的長安天樞大模型也賦予了汽車能夠像人一樣理解語言、感知情緒的能力,甚至能以用戶的習慣和風格做出響應。
當前,互聯網、大數據、5G通信、人工智能等新的技術要素正快速應用到汽車研發中。“隨著行業突破與創新,未來的汽車將逐漸從單純的駕駛工具,變成可以提供出行服務、運力服務和智慧服務的智能體,”長安科技軟件科技有限公司軟件工程副總經理蔡春茂表示。
近年來,在重慶市科技局核心軟件重大專項的支持下,該公司的研發團隊成功突破了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操作系統多項關鍵技術。他們研發的操作系統上搭載了長安首創的整車全域DDS部署技術,該技術在使用輔助駕駛的時候,可以更好地保障網絡通信質量,有助于提高駕駛安全性,提升車機效率并增強用戶體驗。該操作系統預計2025年底將搭載多款車型超2萬輛,帶動產值超40億元。
蔡春茂表示,汽車核心能力間的比拼正經歷從“馬力”到“算力”的變化。在他看來,“基于新一代軟件和電子電氣架構,讓智能汽車持續進化,像人一樣感知、思考、行動,驅動汽車從移動機器進化為‘移動機器人’。”
中國汽研工程師正在進行車機生態系統兼容性測試。新華網發(劉巧 攝)
創新力厚植產業“軟”實力
走進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汽研),一位工程人員現場演示了一款專門針對汽車軟件開發的編碼規則掃描工具,通過運用該工具對汽車軟件源代碼進行掃描,可以檢測出代碼中的潛在錯誤和缺陷。
“在‘軟件定義汽車’的時代,軟件質量和軟件安全是支撐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背后的關鍵環節。該工具有效解決了國產同類產品用于代碼靜態掃描時測試效率低、漏報率及誤報率高的問題。”中國汽研信息智能事業部副總經理、電子通信與軟件測評研究中心主任雷劍梅介紹。
近年來,中國汽研相關團隊在市科技局核心軟件重大專項支持下,經過兩年研發攻關,開發完成了編碼規則掃描、代碼質量度量、缺陷分析及安全漏洞掃描、動態單元測試4款汽車軟件代碼質量控制工具,并形成了工具鏈。
“目前,這4款汽車軟件代碼質量控制工具已在長安汽車及賽力斯部署試用,累計代碼檢測量約900萬行,助力企業軟件代碼質量提升,產生直接經濟效益逾1500萬元,”雷劍梅說。
近年來,重慶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速推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以兩江新區為例,這里聚集了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大陸集團中國軟件與系統研發中心等70余個國際化研發平臺,為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強大的創新基礎。
兩江新區“光儲充放檢”一體化超充示范站。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新技術引領新場景
今年以來,新技術帶來的場景創新,也成為重慶撬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重塑產業生態的重要抓手。
兩江新區明月湖畔,已建成投用的超充示范站內配置了多臺600KW液冷超充樁。超充樁采用液冷直流終端技術,最快可實現充電5分鐘、續航300公里,帶來“一秒鐘一公里”的快充體驗,讓充電變得像加油一樣便捷。
當前,重慶正加速布局充換電基礎設施資源,在中心城區加快形成“1公里超充圈”,打造全國一流便捷超充城市,化解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充電焦慮”。根據行動計劃,到2025年底,重慶全市將建成超充站2000座以上,建成超充樁4000個以上。
在西部(重慶)科學城金鳳城市中心區域,一輛輛自動駕駛巴士在道路上平穩駛過,按照既定路線和站點接送乘客。
這一智能應用場景離不開西部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重慶)有限公司研發的“車路云一體化”系統的強大技術支撐。目前,該系統已在西部(重慶)科學城智能網聯示范區一期投用試運行,未來將為近300公里的城市道路車輛及區域智慧交通管理提供支持。
今年7月,重慶成為國內首批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之一。目前,重慶已在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兩江新區、永川、大足等地開展了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示范基地以及相應的道路建設,豐富的“車路協同”場景,正讓“聰明的車”加速跑上“智慧的路”。
*請認真填寫需求信息,我們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