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介入處理單位: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深圳市通信管理局
近日,南都記者報道了有關深圳市民遇“短信炸彈”,感覺被惡意騷擾一事。對此,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公司已推出“短信炸彈”短信應急防護服務,用戶們開通之后,系統將對所有發往用戶的端口類,包括端口、固話、國際號碼等短信進行全量攔截,讓用戶免受騷擾。此外,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如發現有企業或平臺推出相關通訊業務造成網絡干擾,在核實相關依據后,會責令其進行整改。如有市民遇到電信騷擾現象,可下載手機安全防護軟件等,防止病毒入侵或騷擾。
市民反映:
遭遇“短信炸彈”騷擾,找不到責任人陷維權難
此前,南都記者報道了深圳市民吳女士(化名)在11月20日中午,突然收到上千條來自各平臺的驗證碼短信,感覺被惡意騷擾,并對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在報道發出后不久,有多位市民反映稱,其也遭遇過類似“短信炸彈”的騷擾事件。
“突然之間,手機收到大量的驗證短信。”林先生告訴南都記者,他在今年11月中旬,手機遭到上千條短信“轟炸”,短信內容大多為“您網上申請的驗證碼為......”“您的短信驗證碼為......”等等,且為不同“發送方”發來信息。“我的手機一瞬間“炸開了鍋”,不斷收到短信驗證信息或電話,都是不同號碼發來的。”林先生稱,當時“超劑量”的短信把他的手機“轟”得內存爆滿,直至完全癱瘓。“當時很驚恐,不知道是手機中病毒了,還是被人惡意整蠱,沒過多久手機就因接受大容量短信變得卡頓直至停電關機。”
林先生回憶稱,當時遭遇大量短信“轟炸”感到非常困惑,但至今仍沒有找到原因。“我只是開始懷疑,自己在網購時給了差評,然后受到不良商家的惡意騷擾,不過這事情很難斷定和追訴,因為我找不到相關證據。”此外,一名王女士告訴南都記者,在去年網購時本想給商家差評,卻遭到了賣家不明威脅。“商家在網上私信溝通時,說如果給差評就寄個‘炸彈’給我好看,嚇得我不敢發差評直接把東西丟掉了,現在想想有可能就是‘短信炸彈’的意思。”
記者調查:
有網站推出“短信炸彈”功能,可設定發送次數
近日,南都記者搜索發現,部分帶有短信炸彈功能的程序,源自網上的刷單軟件平臺。在一有關“代刷平臺”的網站看到,買方可刷好評、點贊、刷粉絲數量,用戶也可選擇一種叫“短信壓力測試”的功能,可選擇發送時間和發送數量等模式,給特定手機號碼進行短信“轟炸”。此外,南都記者在有關短信營銷推廣平臺發現,推出有短信群發功能,可導入聯系人,一鍵群發。其中,3000條短信體驗套餐中,每條短信0.05元,短信發送成功計費,失敗返還,并提供“一對一”顧問式服務。
平臺回應:
用戶可以免費定制短信防護服務,攔截騷擾短信
面對用戶的困擾,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推出了“短信炸彈”短信應急防護服務,用戶們們開通之后,系統將對所有發往用戶的端口類,包括端口、固話、國際號碼等短信進行全量攔截,讓用戶免受騷擾。同時,工作人員稱,所有移動用戶均可以辦理,用戶可以通過營業廳或者撥打客服熱線開通或者取消該業務,該業務對手機型號并無要求,且免費對用戶進行開放。
此外,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工作人員告訴南都記者,如果用戶經常收到端口類短信轟炸,“比如如短時間收到大量驗證碼短信等,或經常受到垃圾短信騷擾,可免費定制短信防護服務,主要包含服務有:短信轟炸防護、短信騷擾防護。”
深圳市通信管理局:
如有市民遇到電信騷擾,可下載防護軟件
深圳市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要界定“騷擾短信”,除了要看其發送的短信是什么性質外,還要看接收方有無同意接收短信。工作人員提到,如有市民遇到電信騷擾現象,可下載手機安全防護軟件,防止病毒入侵或騷擾。此外,工作人員稱如有企業或平臺推出的代發短信業務,造成了網絡干擾,在核實相關依據后,會責令其進行整改。
代表聲音:
對于用戶反饋通信異常情況可設暫停功能或機制
12月1日,深圳市人大代表孫迎彤表示,隨著通信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短信驗證碼給手機用戶帶來了便利,即通過雙因子認證的方式給用戶在線解決信息安全問題。但另一方面,平臺和通信運營商也應承擔一定的主體責任,“如何履行責任是處理該現象的核心”。
孫迎彤認為,當遇到“短信炸彈”類似情況時,平臺和通信運營商應無條件配合公安機關調查取證。其次,對于短時間內大量、頻繁地使用同一個號碼進行驗證的,應及時與手機用戶保持聯系,并特定處理。“當然,如何去鑒定這個時間和頻率是一項技術問題”,孫迎彤表示,一般而言,一分鐘內發送10至15次驗證碼就可以認定為異常情況。“面對異常情況的處理,可設置一個暫停功能或機制,并及時和手機用戶取得溝通聯系”,孫迎彤建議。
專家建議:
電信運營商平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保護短信通道
深圳市博通智能技術有限公司安全專家蔣先生分析稱,短信炸彈形成的原因是因為非授權的動態短信獲取,由于在使用動態短信業務前系統并不能建立業務關聯,因此,在未建立業務關聯的情況下,需要進一步嚴格限制保證業務使用的安全性。與此同時,蔣先生建議,電信運營商平臺可以采用增加圖形驗證碼、限制單IP請求次數、限制用戶短信請求間隔等方式保護短信通道。
律師說法:
以短信“轟炸”的方式給他人發信息屬違法行為
深圳市律師協會民法典宣講團成員、北京市中聞(深圳)律師事務所律師朱金輝表示,以短信轟炸的方式給他人發信息屬于違法行為,“現實生活中常見,短信炸彈維權難,但維權難不表示不維權。”朱金輝說,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他人的隱私權,使用方這種方式嚴重侵犯了受害者的個人隱私權。同時,《民法典》明確規定私人生活安寧權屬于隱私,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電話、短信、即時通信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生活安寧。“私人生活安寧包括垃圾短信、騷擾短信、電話等,受害者可以選擇報警的方式,警方一旦查明‘短信炸彈’等有商業性技術提供方,有可能涉嫌違反刑法的相關規定。”朱金輝提到,從民事維權角度,受害者需知道侵權方身份信息,由于證據取得困難、不容易找被告等因素,維權會面臨一定難度。
朱金輝稱,遇到電信騷擾現象的受害者,可向有關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投訴,一些通訊服務商也研發了相關的應急防護方案,用以緊急防護客戶免遭惡意騷擾,受害者可以采用這些方案盡量避免電信騷擾。同時,朱金輝建議用戶平時要養成保護個人隱私的意識,一些社會信譽度不高的網絡平臺盡量不留身份、住址、電話等個人信息。
統籌:南都記者 蔡宇晴
采寫:南都記者 蔡宇晴 吳春熠 謝萌
當事人同一時間收到的驗證短信信息。
【欄目說明】
為提升馬上辦評價體系和評分結果的科學性、客觀性,本欄目將升級評價方式,從“一稿一評分”升級為“月度點評”,還將引入第三方評議團,從更廣闊的視野、更多元的維度評價被點名單位的處理。敬請關注。
*請認真填寫需求信息,我們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