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改造一個項目上 Google Play 與 App Store 時候,選擇了 H5+,就是數字天堂、UniAPP、HBuilder 那家的技術方案。
這里總結下原因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同時把相關的坑也跟大家說下,希望可以在某個時候幫到各位。
選擇這個方案原因后來想想其實很簡單,就是這個應用是先有了 H5 版本,即移動端瀏覽器版本,然后想要復刻到 APP 端,在應用市場售賣。
請注意,“先有 H5 版本”,然后想要轉成APP,不是從零開始哦。
其實參考的技術方案有很多,比如 React Native(Taro),Vue(UniAPP),甚至是 ionic、NativeScript 都簡單試過,當然還有類似的 Cordova。
其實像 React Native(Taro)、Vue(UniAPP)以及 NativeScript 被砍掉其實很簡單,背景就決定除非完全重構,否則這幾個方案就是浪費生命,幾乎等于重寫一遍。這么說的原因有二:
1、H5 版本有的情況下,不論是 DOM 寫法,還是虛擬 DOM 的組件,都是不通用的,比如你無法把 div 直接當做 view 來用,同時也不能將 button 當做 button 用……
2、H5 的 API 與移動端不通用,比如 video 的 API,在 H5 與移動端根本就是兩個東西。
然后就是 ionic 與 Cordova 的排除原因,很簡單:文檔與環境。
1、ionic 與 Cordova 的文檔在國內網絡環境下不好找,出問題很難搞,尤其大概率我這個玩意兒要寫插件……我都寫插件了,那干脆上 OC 和 Java 算了。
2、再就是環境,沒錯,這倆都需要 XCode 與 Android Studio 在你的設備上。雖說我是都有,但是我的目的很單純,就是把 H5 套殼啊,費那么大勁干嘛?一點都不環保。
剩下我還知道且用過的就是 html5plus 與 apicloud 了,后者已經賣身就算了,只剩下 html5plus。
其實吧,這個“土土”的,還是意外的好用的。
這玩意兒怎么用就不介紹了,基本有手就能用。
下載——創建5+項目——把 H5 代碼整進去——運行即可。
這里著重說說遇到的坑。
對了,先看下原來的 H5 效果,避免不知道是干嘛的。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瀏覽器(或 APP 內置瀏覽器)加載 3D 模型,同時調用攝像頭的圖像,將 3D 模型與攝像頭的拍攝一起繪制出一張圖片,用來演示用。比如做工程的工程模型,在現場比劃比劃就可以大概看出來效果,不需要把場景也建模了。嗯,大概就這么個東西。
H5 端的技術就是 three.js + video + 攝像頭,比較簡單,安卓瀏覽器兼容性良好,蘋果腎8沒問題,其他劉海設備沒測(后面打包成 APP 發現有點問題)。
好了,可以說問題了:
1、瀏覽器可以直接從 a 標簽下載圖片,APP 不行,需要解決授權問題。
2、蘋果設備默認的 video 層級問題。
3、iOS 設備在 APP 內 video 自動播放權限問題。
4、iOS 設備加載本地路徑文件問題。
上面幾個是比較坑的,就是那種想不到卻發生的……
問題1,這個需要把原本 a 標簽下載的 base64 內容,通過原生的 bitmap 進行轉換,最終再將 bitmap 存到相冊。
問題2,先說問題是啥樣的,就是 iOS 會把 video 全屏,且層級賊高,與上面圖完全不同,就只能看到一個帶有“直播”字樣的 video。解決方案很簡單,給 video 標簽添加“webkit-playsinline playsinline”屬性,即可要求同層渲染。
問題3,這個就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屬于想不到,但是遇到有會“果然如此”的問題。沒啥好辦法,不用原生化處理,就只能產品層面變更,所以給加上了“播放”與“停止”的按鈕……
問題4,這個最粗暴,直接把本地地址全部換成遠程 URL 就好了,因為本來就是讓用戶自己傳遠程 URL 的,之前是想要本地演示加載快,所以用了本地地址。
還有就是一些具體的代碼怎么寫,比如如何獲取 Android 與 iOS 的權限狀態與申請權限,這種百度搜下就有了。
請注意,還真得用百度……“土土”的,國內還得是百度。
其實現在用 H5 開發一些東西還是很簡單,畢竟很多功能 H5 基本都能實現了(不考慮兼容性的話),可以看下這個網站,我比較喜歡去,可以定期學習新東西,強烈推薦收藏:What Web Can Do Today
別的沒了,歡迎大家溝通方案,我是被坑的挺難受的,尤其是 iOS……
謝 DCloud 社區原作者(1091656813@qq.com:http://ask.dcloud.net.cn/article/13494),本人做了一點代碼精簡。
簡單說下 HTML5Plus,與 Cordova(含 ionic)類似,是 js 寫了中間層協議,使得打包在 APP 中的 webview 組件可以通過暴露出來的 api 接口調用原生的能力,比如頁面棧控制,拍照等等。
適用于快速原型開發 APP,性能要求不是那么高的 APP 開發(90% 的 APP 性能要求都是夠的)。
優點:超級簡單,是個前端就能做 APP,這一條就夠了!
缺點:1. 依賴自家 IDE,之前是 HBuilder,現在推新版 HBuilderX(Vue 官網也投放了廣告);2. 社區環境差,非大廠不開源基本都這樣(好在自家迭代還算迅速);3. 自家 UI 框架用的還是 iOS 樣式,萬年更新一次……
對了,附帶一個小 tip:iOS 上架的 APP 必須有調用 iOS 系統接口的操作(哪怕僅僅是陀螺儀),否則被拒。Android 同樣建議如此。
// 默認截屏全屏 const obj = { top: '0px', left: '0px', width: '100%', height: '100%' } // 動態獲取時間作為文明標識 function getDateStr() { return String(Date.parse(new Date())); } /** * @params {function} successCB 必填的成功回調 * @params {function} errorCB 失敗回調 * @params {string} fileName 文件名 * @params {string} imgID 圖片 id * @params {boolean} overwrite 是否覆蓋已有文件 * @params {string} format 格式 * @params {number} quality 成圖質量 * @params {object} clip 截屏區域 */ function save(successCB, errorCB = () => {}, fileName = getDateStr(), imgID = getDateStr(), overwrite = true, format = 'png', quality = 50, clip = obj) { const cw = plus.webview.currentWebview(); const bitmap = new plus.nativeObj.Bitmap(imgID); //繪制截圖 cw.draw(bitmap, function() { // 保存Bitmap圖片 bitmap.save('_doc/' + fileName + '.' + format, { overwrite, format, quality, clip }, function(i) { //保存到系統相冊 plus.gallery.save(i.target, function(details) { //銷毀Bitmap圖片 bitmap.clear(); successCB({ success: 'success', details, }); }, function(e) { //銷毀Bitmap圖片 bitmap.clear(); errorCB({ error: '圖片保存至相冊失敗', details: e }); }); }, function(e) { bitmap.clear(); errorCB({ error: '圖片保存失敗', details: e }); }); }, function(e) { errorCB({ error: '截屏繪制失敗', details: e }); }); } // 調用保存 function clickSave() { save(function() { alert('保存成功,請前往相冊分享'); }) }
都已經在注釋里面,拿來即用。
建議接觸 HTML5Plus 的同學保存一份,以備不時之需。
這個是這兩天遇到的小 tip,希望幫到你。謝謝。
者 | Derek Yeung
編輯 | Nodejs技術棧
轉發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C3PUMDlQxbndar9oHXixWg
*請認真填寫需求信息,我們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