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1. href 是指向網絡資源所在位置, 建立和當前元素(錨點)或當前文檔(鏈接)之間的鏈接, 用于超鏈接 。
2. src 是指向外部資源的位置, 指向的內容將會嵌入到文檔中當前標簽所在位置;
1. 在請求 src 資源時會將其指向的資源下載并應用到文檔內,
2. 例如 js 腳本, img 圖片和 iframe 等元素 。
3. 當瀏覽器解析到該元素時, 會暫停其他資源的下載和處理, 直到將該資源 加載、編譯、執行 完畢;
4. 圖片和框架等元素也如此, 類似于將所指向資源嵌入當前標簽內 。 這也是為什么將 js 腳本放在底部而不是頭部 。
之前有整理過部分知識點, 現在將整理的相關內容, 驗證之后慢慢分享給大家; 這個專題是 "前端面試題" 的相關專欄; 大概會有200+的文章。
如果對大家有所幫助,可以點個關注、點個贊; 文章會持續打磨 。
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前端知識, 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會及時分享所相關內容 。
跳轉到郵箱:
<a href="mailto:someone@microsoft.com?subject=Hello%20again">發送郵件</a>
<a href="mailto:someone@microsoft.com?cc=someoneelse@microsoft.com&bcc=andsomeoneelse2@microsoft.com&subject=Summer%20Party&body=You%20are%20invited%20to%20a%20big%20summer%20party!">發送郵件!</a>
圖像映射:
創建圖像映射需要img、map、area三個標簽同時存在,img 元素中的 "usemap" 屬性引用 map 元素中的 "id" 或 "name" 屬性,area中coords屬性為設置或返回圖像映射中可點擊區域的坐標,area標簽可以設置多個。相關文檔推薦:https://www.w3school.com.cn/html/html_images.asp
<body>
<img src="img.PNG" usemap="#buhuo" alt="捕獲" />
<map name="buhuo" id="buhuo">
<area shape="circle" coords="10,10,100,100" href ="上次閱讀位置.PNG" target ="_self"alt="沒有圖片!" />
<area shape="circle" coords="10,10,100,100" href ="上次閱讀位置.PNG" target ="_self"alt="沒有圖片!" />
</map>
</body>
特殊字符:標簽會被解析,采用特殊字符代碼可以代替特殊字符
錨點定位:
通過錨點鏈接,用戶可以快速的定位到目標。
<a href="#two">定位到標題2</a><!-- 使用<a href="#id名">鏈接文本</a>,注意#的使用 -->
<h3>標題1</h3>
<h3 id="two">標題2</h3><!-- 使用id名進行標注供錨點鏈接使用 -->
<h3>標題3</h3>
<h3>標題4</h3>
路徑:
相對路徑:
分為三種情況:1、同級目錄 2、上一級目錄 3、下級目錄
<img src="picture.jpg"/> <!-- 同級目錄下的文件直接寫文件名引入即可 -->
<img src="images/picture.jpg"/> <!-- 下級目錄中的文件需要先進入下一級目錄,然后/找到文件后寫文件名即可 -->
<img src="../images/picture.jpg"/> <!-- 上級目錄中的文件需要先../進入上級目錄,再使用同級目錄的方法查找文件 -->
絕對路徑:
絕對路徑是相對于計算機或者網站(網址)而言的,一般很少使用絕對路徑
<img src="C:\Users\17121\Desktop\picture.jpg"/> <!-- 電腦上面絕對路徑幾乎沒人使用,因為換電腦后,文件就無法使用 -->
<img src="http://webimages/picture.jpg"/> <!-- 網上的絕對路徑經常會被使用,但是文件一旦消失或者主機和域名過期,將無法使用 -->
提示:本文圖片等素材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發郵件至郵箱:810665436@qq.com聯系筆者刪除。
筆者:苦海123
其它問題可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本人咨詢:
QQ:810665436
微信:ConstancyMan
今年國慶假期終于可以憋在家里了不用出門了,不用出去看后腦了,真的是一種享受。這么好的光陰怎么浪費,睡覺、吃飯、打豆豆這怎么可能(耍多了也煩),完全不符合我們程序員的作風,趕緊起來把文章寫完。
這篇文章比較基礎,在國慶期間的業余時間寫的,這幾天又完善了下,力求把更多的前端所涉及到的關于文件上傳的各種場景和應用都涵蓋了,若有疏漏和問題還請留言斧正和補充。
以下是本文所涉及到的知識點,break or continue ?
原理很簡單,就是根據 http 協議的規范和定義,完成請求消息體的封裝和消息體的解析,然后將二進制內容保存到文件。
我們都知道如果要上傳一個文件,需要把 form 標簽的enctype設置為multipart/form-data,同時method必須為post方法。
那么multipart/form-data表示什么呢?
multipart互聯網上的混合資源,就是資源由多種元素組成,form-data表示可以使用HTML Forms 和 POST 方法上傳文件,具體的定義可以參考RFC 7578。
multipart/form-data 結構
看下 http 請求的消息體
Content-Type: multipart/form-data; boundary=----WebKitFormBoundaryDCntfiXcSkPhS4PN 表示本次請求要上傳文件,其中boundary表示分隔符,如果要上傳多個表單項,就要使用boundary分割,每個表單項由———XXX開始,以———XXX結尾。
每一個表單項又由Content-Type和Content-Disposition組成。
Content-Disposition: form-data 為固定值,表示一個表單元素,name 表示表單元素的 名稱,回車換行后面就是name的值,如果是上傳文件就是文件的二進制內容。
Content-Type:表示當前的內容的 MIME 類型,是圖片還是文本還是二進制數據。
解析
客戶端發送請求到服務器后,服務器會收到請求的消息體,然后對消息體進行解析,解析出哪是普通表單哪些是附件。
可能大家馬上能想到通過正則或者字符串處理分割出內容,不過這樣是行不通的,二進制buffer轉化為string,對字符串進行截取后,其索引和字符串是不一致的,所以結果就不會正確,除非上傳的就是字符串。
不過一般情況下不需要自行解析,目前已經有很成熟的三方庫可以使用。
至于如何解析,這個也會占用很大篇幅,后面的文章在詳細說。
使用 form 表單上傳文件
在 ie時代,如果實現一個無刷新的文件上傳那可是費老勁了,大部分都是用 iframe 來實現局部刷新或者使用 flash 插件來搞定,在那個時代 ie 就是最好用的瀏覽器(別無選擇)。
DEMO
這種方式上傳文件,不需要 js ,而且沒有兼容問題,所有瀏覽器都支持,就是體驗很差,導致頁面刷新,頁面其他數據丟失。
HTML
<form method="post" action="http://localhost:8100" enctype="multipart/form-data">
選擇文件:
<input type="file" name="f1"/> input 必須設置 name 屬性,否則數據無法發送<br/>
<br/>
標題:<input type="text" name="title"/><br/><br/><br/>
<button type="submit" id="btn-0">上 傳</button>
</form>
復制代碼
服務端文件的保存基于現有的庫koa-body結合 koa2實現服務端文件的保存和數據的返回。
在項目開發中,文件上傳本身和業務無關,代碼基本上都可通用。
在這里我們使用koa-body庫來實現解析和文件的保存。
koa-body 會自動保存文件到系統臨時目錄下,也可以指定保存的文件路徑。
然后在后續中間件內得到已保存的文件的信息,再做二次處理。
NODE
/**
* 服務入口
*/
var http = require('http');
var koaStatic = require('koa-static');
var path = require('path');
var koaBody = require('koa-body');//文件保存庫
var fs = require('fs');
var Koa = require('koa2');
var app = new Koa();
var port = process.env.PORT || '8100';
var uploadHost= `http://localhost:${port}/uploads/`;
app.use(koaBody({
formidable: {
//設置文件的默認保存目錄,不設置則保存在系統臨時目錄下 os
uploadDir: path.resolve(__dirname, '../static/uploads')
},
multipart: true // 開啟文件上傳,默認是關閉
}));
//開啟靜態文件訪問
app.use(koaStatic(
path.resolve(__dirname, '../static')
));
//文件二次處理,修改名稱
app.use((ctx) => {
var file = ctx.request.files.f1;//得道文件對象
var path = file.path;
var fname = file.name;//原文件名稱
var nextPath = path+fname;
if(file.size>0 && path){
//得到擴展名
var extArr = fname.split('.');
var ext = extArr[extArr.length-1];
var nextPath = path+'.'+ext;
//重命名文件
fs.renameSync(path, nextPath);
}
//以 json 形式輸出上傳文件地址
ctx.body = `{
"fileUrl":"${uploadHost}${nextPath.slice(nextPath.lastIndexOf('/')+1)}"
}`;
});
/**
* http server
*/
var server = http.createServer(app.callback());
server.listen(port);
console.log('demo1 server start ...... ');
復制代碼
CODE
https://github.com/Bigerfe/fe-learn-code/
*請認真填寫需求信息,我們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