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HelloGitHub 讓你對編程感興趣!
HelloGitHub 分享 GitHub 上有趣、入門級的開源項目。
github.com/521xueweihan/HelloGitHub
這里有實戰項目、入門教程、黑科技、開源書籍、大廠開源項目等,涵蓋多種編程語言 Python、Java、Go、C/C++、Swift 等,讓你在短時間內感受到開源的魅力,對編程產生興趣!
以下為本期內容|每個月 28 號更新
1、 HandBrake :免費的開源視頻轉碼工具。這是一款功能強大、社區驅動的開源視頻轉碼工具,它支持將各種不同格式的視頻文件,轉換為 MP4 和 MKV 等常見格式。
地址: github.com/HandBrake/HandBrake
2、 SwashbucklerDiary :記錄生活點滴的俠客日記。這個項目的作者因為喜歡寫日記,所以開發了這款離線優先的日記應用。它擁有簡潔清爽的界面,用戶可以選擇記錄日記時的天氣、心情和位置。除了支持 Web 在線使用外,還提供了 Android、Windows、iOS 和 macOS 客戶端。
地址: github.com/Yu-Core/SwashbucklerDiary
3、 SyncClipboard :跨平臺的剪貼板同步工具。該項目可以輕松實現不同設備間剪貼板內容同步,支持文本、圖片和文件。使用時可以選擇自己部署服務端,或者使用支持 WebDAV 協議的網盤。
地址: github.com/Jeric-X/SyncClipboard
4、 ladybird :真正獨立的開源瀏覽器。該項目作者想要從頭構建一個真正獨立的 Web 瀏覽器,所以他從自己寫的 SerenityOS 操作系統中分離出瀏覽器引擎部分,計劃基于此做一個全新、跨平臺的開源瀏覽器。目前項目處于早期階段,尚未發布可供下載的安裝包。
地址: github.com/LadybirdBrowser/ladybird
5、 mosh :適用于移動端的遠程終端工具。這是一款專為移動和不穩定的網絡環境設計的遠程終端工具,它能夠在網絡切換、高延遲和 IP 變化的情況下,保持遠程會話的穩定和更快的響應,適用于 Android、iOS、Linux 和 macOS 等系統。
地址: github.com/mobile-shell/mosh
6、 OpenArk :專業的 Windows 惡意程序分析與清理工具。這是一款 Windows 平臺上的對抗和清理 Rootkit(惡意程序)工具,它能夠幫助程序員發現系統中隱藏的惡意軟件,支持查看進程、進程注入、內核驅動模式和掃描等功能。來自 @SHOWTA 的分享
地址: github.com/BlackINT3/OpenArk
7、 dblab :交互式的數據庫命令行客戶端。這是一個用 Go 編寫的輕量級、交互式的 TUI 數據庫客戶端,它開箱即用、方便快捷,支持 PostgreSQL、MySQL、SQLite3 和 Oracle 數據庫,不是桌面工具用不起,而是命令行的更有性價比。
地址: github.com/danvergara/dblab
8、 go-size-analyzer :分析 Go 編譯后文件大小的工具。該項目通過逆向工程和反匯編,收集二進制文件中的地址,合并后計算出每個依賴在最終的二進制文件中所占大小,并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展示出來。它可以用來分析 Go 程序編譯后的文件體積,支持命令行和 Web 兩種使用方式。來自 @Zxilly 的分享
地址: github.com/Zxilly/go-size-analyzer
9、 gws :簡單、快速的 Go WebSocket 庫。該項目是用 Go 編寫的 WebSocket 庫,它提供了簡潔明了的 API,具備高吞吐、低延遲、低內存占用、穩定可靠的特點,可用于高并發場景,支持上下文接管、自定義窗口大小和廣播等功能。來自 @道一 的分享
地址: github.com/lxzan/gws
10、 river :基于 Postgres 的后臺任務管理平臺。該項目是基于 Go+Postgres 數據庫開發的任務隊列,它內置 Web 管理后臺,支持自動重試、定時任務和優先級等功能。
地址: github.com/riverqueue/river
11、 watermill :快速開發事件驅動應用的 Go 庫。這是一個能夠高效處理消息流的 Go 庫,即發布/接收消息并做出反應。它上手容易,支持 Kafka、RabbitMQ、HTTP 和 MySQL binlog 等消息中間件,適用于處理實時數據流、分布式事務和微服務通信等場景。來自 @DeShuiYu 的分享
//?...
func?main()?{
?saramaSubscriberConfig?:=?kafka.DefaultSaramaSubscriberConfig()
?//?equivalent?of?auto.offset.reset:?earliest
?saramaSubscriberConfig.Consumer.Offsets.Initial?=?sarama.OffsetOldest
?subscriber,?err?:=?kafka.NewSubscriber(
??kafka.SubscriberConfig{
???Brokers:???????????????[]string{"kafka:9092"},
???Unmarshaler:???????????kafka.DefaultMarshaler{},
???OverwriteSaramaConfig:?saramaSubscriberConfig,
???ConsumerGroup:?????????"test_consumer_group",
??},
??watermill.NewStdLogger(false,?false),
?)
?if?err?!=?nil?{
??panic(err)
?}
?messages,?err?:=?subscriber.Subscribe(context.Background(),?"example.topic")
?if?err?!=?nil?{
??panic(err)
?}
?go?process(messages)
//?...
地址: github.com/ThreeDotsLabs/watermill
12、 spring-reading :Spring 源碼閱讀。這是一份講解 Spring 源碼的圖文教程,內容涵蓋了 Spring 框架的核心概念和關鍵功能,而且還貼心地標注了難度等級,更加便于學習。來自 @Lex 的分享
地址: github.com/xuchengsheng/spring-reading
13、 xpipe :一鍵遠程登錄 Docker 實例的工具。該項目是用于管理遠程服務器的桌面工具,它會在 SSH 連接到服務器后,自動檢測服務器環境和 shell 類型,實現一鍵登錄各種容器實例(Docker、LXC、WSL),并支持遠程文件管理和工具集成等功能。來自 @孤膽槍手 的分享
地址: github.com/xpipe-io/xpipe
14、 earthworm :讓你上癮的英語學習網站。這是一個開源的在線學習英語網站,支持自托管和本地運行。它采用連詞成句、循序漸進的方法幫你學習英語。通過不斷地重復形成肌肉記憶,并結合游戲獎勵和積分排名的方式,讓背單詞變得有趣且高效。來自 @Immerse 的分享
地址: github.com/cuixueshe/earthworm
15、 million :優化 React 組件性能的工具。該項目是專為 React 應用設計的優化編譯器,它通過優化虛擬 DOM 和直接更新 DOM 節點,來減少頁面更新的耗時,從而提升 React 組件性能,最高可達 70%,支持 VSCode 插件和命令行的使用方式。
地址: github.com/aidenybai/million
16、 pouchdb :開源的 JavaScript 數據庫。該項目是用 JavaScript 編寫、運行在瀏覽器里的 NoSQL 數據庫,它能夠在離線狀態下將數據存儲至本地,并在網絡恢復后自動同步數據,保持數據與服務器同步。
var?db?=?new?PouchDB('dbname');
db.put({
??_id:?'hellogithub-1',
??name:?'HelloGitHub',
??age:?69
});
db.changes().on('change',?function()?{
??console.log('Ch-Ch-Changes');
});
db.replicate.to('遠程數據庫地址');
地址: github.com/pouchdb/pouchdb
17、 stf :通過瀏覽器控制多臺 Android 設備。這是一個用 Node.js 開發的安卓智能設備群測工具,它提供了一個可遠程調試多臺 Android 設備的 Web 平臺,支持 Android 手機和手表等設備。來自 @wang-qa 的分享
地址: github.com/DeviceFarmer/stf
18、 ua-parser-js :解析 User-Agent 的 JS 庫。這是一個用于解析 User-Agent 的庫,它可將用戶代理字符串解析為 UAParser 對象,便于檢測和查看用戶的瀏覽器、操作系統、CPU 和設備型號等信息。
const?parser?=?new?UAParser(ua);
console.log(parser.getResult());
/*
{
????ua:?"Mozilla/5.0?(Linux;?Android?10;?STK-LX1?Build/HONORSTK-LX1;?wv)?AppleWebKit/537.36?(KHTML,?like?Gecko)?Version/4.0?Chrome/110.0.5481.153?Mobile?Safari/537.36?musical_ly_2022803040?JsSdk/1.0?NetType/WIFI?Channel/huaweiadsglobal_int?AppName/musical_ly?app_version/28.3.4?ByteLocale/en?ByteFullLocale/en?Region/IQ?Spark/1.2.7-alpha.8?AppVersion/28.3.4?PIA/1.5.11?BytedanceWebview/d8a21c6",
????browser:?{
????????name:?"TikTok",
????????version:?"28.3.4",
????????major:?"28"
????},
????cpu:?{},
????device:?{
????????type:?"mobile",
????????model:?"STK-LX1",
????????vendor:?"Huawei"
????},
????engine:?{
????????name:?"Blink",
????????version:?"110.0.5481.153"
????},
????os:?{
????????name:?"Android",
????????version:?"10"
????}
}
*/
地址: github.com/faisalman/ua-parser-js
19、 openemr :免費的開源醫院管理系統。該項目是目前最流行的開源醫院管理系統,它集成了醫院日常運營所需的所有功能,如預約、患者檔案、電子計費和醫療記錄等,同時支持中文在內的 30 多種語言。
地址: github.com/openemr/openemr
20、 CleanMyWechat :自動刪除電腦端微信緩存數據的工具。該項目是用 PyQt5 寫的 Windows 工具,它可以清理微信電腦客戶端自動下載的無用數據,支持自動識別賬號、多賬號管理,以及選擇清理文件的類型和設置清理多久以前文件等功能。
地址: github.com/blackboxo/CleanMyWechat
21、 searxng :尊重個人隱私的 Python 元搜索引擎。該項目是基于 Flask 構建的聚合搜索引擎,能夠整合來自 70 多個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它安裝簡單、不追蹤用戶行為,支持選擇搜索引擎、安全搜索和多語言等功能。來自 @孤膽槍手 的分享
地址: github.com/searxng/searxng
22、 vulture :Python 的“死”代碼偵探。這是一個 Python 的靜態代碼分析工具,它可以找出 Python 項目中未使用的代碼,僅需一條命令,就能清理沒用和無效的 Python 函數、變量和代碼片段。
地址: github.com/jendrikseipp/vulture
23、 warp :編寫高性能仿真程序的 Python 框架。該項目是英偉達開源的 Python 框架,它通過即時編譯技術將 Python 代碼,轉換為可以在 CPU 或 GPU 上運行的高效內核代碼,可用于編寫模擬物理環境、碰撞檢測和圖形處理等程序。
import?warp?as?wp
import?numpy?as?np
num_points?=?1024
@wp.kernel
def?length(points:?wp.array(dtype=wp.vec3),
???????????lengths:?wp.array(dtype=float)):
????#?thread?index
????tid?=?wp.tid()
????
????#?compute?distance?of?each?point?from?origin
????lengths[tid]?=?wp.length(points[tid])
#?allocate?an?array?of?3d?points
points?=?wp.array(np.random.rand(num_points,?3),?dtype=wp.vec3)
lengths?=?wp.zeros(num_points,?dtype=float)
#?launch?kernel
wp.launch(kernel=length,
??????????dim=len(points),
??????????inputs=[points,?lengths])
print(lengths)
地址: github.com/NVIDIA/warp
24、 wsgidav :基于 WSGI 的 WebDAV 服務器。WebDAV 是一種允許在網絡上直接編輯和管理文件的通信協議,多用于文檔共享、云存儲和文件同步等場景。該項目是用 Python 寫的 WebDAV 服務器,可獨立運行、自帶簡單的 Web 界面,支持 MS Office 文檔在線編輯和身份驗證等功能。
地址: github.com/mar10/wsgidav
25、 lolcommits :基于 Git 的程序員自拍。該項目能在每次用 git 提交代碼時,自動使用攝像頭拍照,并在照片上標記 commit ID,這樣不僅可以記錄“生活”,還能一眼找到代碼的作者。
地址: github.com/lolcommits/lolcommits
26、 100-exercises-to-learn-rust :學習 Rust 的 100 個練習。該教程秉承著邊學邊做的原則,內含大約 100 道練習題和答案,帶你從零開始學習 Rust 編程語言。
地址: github.com/mainmatter/100-exercises-to-learn-rust
27、 crossbeam :Rust 并發編程工具庫。在 Rust 的并發編程世界中,它就像一把瑞士軍刀,提供了豐富且強大的無鎖并發數據結構和工具,極大地提升了 Rust 并發編程的效率。來自 @DeShuiYu 的分享
地址: github.com/crossbeam-rs/crossbeam
28、 zellij :更容易上手的終端復用器。該項目是一個 Rust 寫的終端多路復用器,支持單窗口多標簽、分割窗口和自動恢復連接等功能。它提供了開箱即用的默認配置,同時擁有強大的插件系統,從而深受初學者和高級用戶的喜愛。
地址: github.com/zellij-org/zellij
29、 Loop :一款優雅的 macOS 窗口管理工具。這是一款極簡的 macOS 窗口管理應用,它無需復雜的配置,即可通過簡單的組合鍵,輕松實現移動窗口位置、調整窗口大小以及排列窗口,交互十分優雅,使用體驗極佳。
地址: github.com/MrKai77/Loop
30、 noTunes :禁用 iTunes 的工具。這是一款 macOS 應用,它可以阻止 iTunes 或 Apple Music 自動啟動和彈出,還支持設置 iTunes 的替代品。
地址: github.com/tombonez/noTunes
31、 anx-reader :免費的 Android 電子書閱讀器。這是一款用 Flutter 編寫的電子書閱讀軟件,它免費且沒廣告,支持 WebDAV 同步電子書、筆記和閱讀進度,適用于 Android 手機和平板電腦。
地址: github.com/Anxcye/anx-reader
32、 etcher :簡單易用的 USB/SD 啟動盤制作工具。該項目可以將操作系統鏡像燒錄進 SD 卡或 USB 設備,可用于制作可啟動、便攜式的操作系統。它擁有友好的操作界面,僅需 3 步就能完成 USB 啟動盤制作,適用于 Linux、macOS 和 Windows 10 及更高版本。
地址: github.com/balena-io/etcher
33、 GmsCore :谷歌服務框架的開源替代品。該項目是一個開源的替代 Google Play 服務的解決方案,它可以讓無法安裝或不想用 Google 服務的用戶,運行依賴谷歌服務的 Android 應用。
地址: github.com/microg/GmsCore
34、 OpenGlass :低成本的 AI 智能眼鏡。該項目僅需 25 美元,就可以將普通的眼鏡升級成 AI 智能眼鏡。它支持錄制視頻、識別物體和翻譯文本等功能,但需要與電腦配合使用,不支持在鏡片上顯示內容。
地址: github.com/BasedHardware/OpenGlass
35、 scribe :用 HTML 的方式展示樂譜。該項目通過 CSS+SVG+HTML 代碼,實現了在網頁上顯示音樂符號和樂譜。
地址: github.com/stephband/scribe
36、 WTF-zk :零知識證明入門教程。這是一份入門級的零知識證明教程,零知識證明是一種技術,允許一方在不泄露任何具體信息的情況下向另一方證明某件事為真,多用于密碼學、隱私計算和 Web3 等領域。
地址: github.com/WTFAcademy/WTF-zk
37、 introduction-to-bash-scripting :《Bash 腳本入門指南》。這是一本教你如何編寫出色的 Bash 腳本的開源書籍。
地址: github.com/bobbyiliev/introduction-to-bash-scripting
38、 PyTorch-Tutorial-2nd :《Pytorch 實用教程》。這本書不僅全面介紹了 PyTorch 的基礎知識,還包含豐富的 PyTorch 實戰案例和大型語言模型部署實例,能幫你快速上手 PyTorch,并具備出色的開發能力。來自 @TingsongYu 的分享
地址: github.com/TingsongYu/PyTorch-Tutorial-2nd
39、 gateway :大型語言模型 API 聚合網關。該項通過提供統一且快速的 API,讓開發者能夠輕松訪問超過 200 個 LLMs,還支持多模態、自動重試和負載均衡等功能。
地址: github.com/Portkey-AI/gateway
40、 MoneyPrinterTurbo :一鍵生成短視頻的 AI 工具。該項目是基于大模型服務的 AI 視頻生成工具,只需要提供一個主題或關鍵字,就可以自動生成高清的短視頻。它擁有簡單易用的 Web 界面,支持批量生成、設置視頻時長和橫/豎屏尺寸等功能。來自 @jolahua 的分享
地址: github.com/harry0703/MoneyPrinterTurbo
41、 Omost :極簡提示詞的文生圖工具。該項目基于 LLM 的編程能力幫用戶自動完善文生圖的提示詞,可以根據用戶輸入的簡短提示詞生成高質量的圖片,還支持圖片局部修改等功能,比如將圖片中的龍變成恐龍,極大地降低了編寫文生圖的門檻,無需復雜的提示詞即可生成滿意的圖片。
地址: github.com/lllyasviel/Omost
42、 Scrapegraph-ai :基于 AI 的 Python 爬蟲。這是一個由 AI 驅動的 Python 爬蟲庫,它借助 LLM 的能力,可以根據提示詞自動抓取目標網站的數據。
smart_scraper_graph?=?SmartScraperGraph(
????prompt="List?me?all?the?projects?with?their?descriptions",
????source="目標網站",
????config=graph_config
)
result?=?smart_scraper_graph.run()
print(result)
地址: github.com/VinciGit00/Scrapegraph-ai
感 謝參與 分享 開源項目的小伙 伴 ,歡迎更多的開 源愛 好者 來 HelloGitHub 自薦/推薦開源項目 。
希望本期內容有你感興趣的開源項目,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點燃你對開源的熱情、勇敢地邁出第一步,隨時歡迎你加入開源的大家庭!如果還沒看過癮, 點擊閱讀 往期內容。
向新媒體時代的一種生成性“作品”理論
胡敏
上海大學文學院
本文載于《外國美學》40輯
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 2024
在傳統藝術理論中,藝術作品被認為是一種有意創造的人工制品,具有可定義的空間 、時間和概念邊界。音樂作品和文本具有線性 結構或有完整的結構框架; 繪畫、雕塑和建筑都被畫框或材料所束縛; 演出有一個指定的行動路線和持續時間,在一次和另一次演出之間只有微小的變化。不僅如此,一件藝術作品往往還能代表對應的藝術觀。除了特定體裁的差異外,它還與概念、假設、意識形態和審美偏好相聯,并有意或無意地遵循著一定的社會規范。黑格爾理想的藝術作品是一個完整的、封閉的單元,一個自主的原創,一個類比于整體世界的微觀世界,代表了感官所呈現的真理形式。在傳統主流的作品觀念中,作者把自己作為作品的個體形狀或格式塔銘刻進了作品,藝術是作者對其思想的創造性表達,而這種行為的結果以及被固定下來的物質樣態就是藝術作品。
從20世紀初開始,“作品”這個概念陷入了極大的危機。最激進的攻擊來自先鋒派,他們拒絕原創性、作者身份、權威、無目的性或“為藝術而藝術”等觀念,并對資產階級藝術體系及其對藝術作品的狂熱 吹捧提出了批評。之后的新先鋒派則試圖從內部摧毀藝術作品的概念,極簡藝術和裝置藝術的出現挑戰了藝術作品作為獨立實體的完整性,行為藝術消除了作品和藝術家的差異,概念藝術模糊了作品和觀念的界限,參與藝術則致力于打破作品和公眾的邊界,等等。自 20世 紀下半葉以來,信息技術對社會的基礎設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意味著人類社會正逐步從一個以物質為基礎的價值體系過渡到一個以非物質信息控制物理現實的全新體系。這些技術手段也深刻影響了當代藝術實踐,藝術作品越來越以數字技術、高科技材料和多媒介融合的非實體的“時空統一體”形態出現。傳統意義上的作為獨立實體 的作品概念似乎已經無法用來描述新媒體時代的藝術作品,這亟需我們發展一種新的“作品”理論來應對這一困境。
1
作品的物質基礎:
“物質的”還是“非物質的”?
認識一個藝術作品的首要步驟就是確證其“物質性”。相比于傳統媒介藝術,新媒體藝術的物質性不再能用傳統的物質實體概念來理解。這些作品的物質性包含著不同的意義,每一種意義都取決于人們對物質現實的體驗。在最基本的意義上,物質性是指事物的實質性質:它們的存在、功能和表現的體積; 就制造方式而言,它是被制造出來的物理形態,有表面,有形狀和質地。但是對于新媒體藝術而言,其物質性最突出的特征恰恰在于它的“非物質性”。
在討論新媒體藝術的物質性問題之前,需要對新媒體藝術這一新興的藝術類別做一個基本的界定。就藝術都試圖通過某種媒介來傳遞信息而言,所有藝術都是媒介藝術。在中文里,媒體和媒介可以互換,但是在英文中,兩者都用一個詞表示:media。媒介是意義之所以得到承載與傳達的關鍵,或可稱為“中介”。但實際上,意義必須經過“媒介化”才能被意義參與者關注。在藝術研究中,媒介通常包含文本制作和傳播(例如展出、復制、傳送)的工具物,即構成藝術作品的材料,如黏土釉彩之于陶器,顏料畫布之于油畫,錄音或錄像技術之于電影,樂器與播放器材之于音樂等等。任何藝術都離不開體裁特殊要求的媒介工具,而這些媒介必定是某種“物”。媒介工具也應當包括施之于藝術文本的技術與技法。雖然后者比較抽象,但實際上也是廣義上的媒介工具,是媒介進入藝術的呈現方式,比如,版畫的媒介既包括板材,也包括刀工技法; 水墨畫的媒介既包括紙墨,也包括筆法; 舞蹈的媒介既是身體服飾,更是身體動作和技巧;電子音樂的媒介包括電子吉他和擴音設備,也包括曲式風格等。新媒體藝術的“新”在于媒介的新。實際上,“新媒體藝術”這一術語采用了當時主要用于電影/錄像、聲音藝術和各種混合形式的標簽,并在整個20世紀被用于任何特定時間的新興媒體。“新”這個詞總是意味著一種可以不斷更新的整合性,即相對于陳舊的、傳統的藝術媒介,以及先前討論過的媒介的“新”。換言之,這個頗有問題的限定詞更多地是為容納最新的技術預留空間。
除此之外,還需要辨析新媒體藝術和數字藝術,兩者有時候會替換使用,但也存在一些顯著的區別。新媒體藝術包括在創作、存儲或傳播過程中的某個點上使用數字技術的所有藝術,它涵蓋兩種類型: 一種是將數字技術作為生產更傳統的藝術對象的工具,如照片、印刷品或雕塑;另一種是將這些技術作為創造一種不那么物質的、基于軟件的形式,利用數字媒介的固有特性,如其參與性和生成性特征誕生的數字藝術。新媒體藝術應該被理解為數字藝術領域的一個子類別,對應第二種類型,它包含多種表現形式,如沒有任何確定的物理表現的軟件或互聯網藝術,如使用從全球定位系統(GPS)到射頻識別(RFID)等基于位置的技術傳播的定位媒體藝術等。
值得注意的是,新媒體藝術作品最突出的特征除了與新技術和設備的高度融合,還在于它的“交互性”,甚至可以說,這個特性是其區別于舊媒介藝術的關鍵所在。索克·丁科拉(S?ke Dinkla)曾提出以下定義: “‘交互藝術’這一術語是對計算機支持的作品的分類指定,其中發生在數字計算機系統和用戶之間的交互。”在20世紀50年代,尼古拉斯·舍弗(Nicolas Sch?ffer)、詹姆斯·希萊特(James Seawright)、愛德華·伊納托維奇(Edward Ihnatowicz)等藝術家就在建造與環境或公眾互動的設備,主要是通過光或聲音傳感器。盡管如此,這些藝術家并不稱自己的作品為“交互”; 相反,他們稱它們為“控制性的”“響應性的”或“反應性的”。70年代開始興起了數字控制的人機交互,一直到90年代,“交互”才真正成為新媒體藝術研究的一個重要概念。交互(媒體)藝術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類型,在1990年作為一個類別被列入電子藝術大獎賽(Prix Ars Electronica),這也確立了“交互”這一術語的使用僅限于電子和數字藝術領域。從那時起,交互藝術經常被指認為新媒體藝術的開創性表現形式。近年來,藝術家們在他們的作品中使用技術反饋過程的次數越多,就越明顯地表現出“交互藝術”一詞在計算機支持的人機交互裝置中的限制性使用。
本文所討論的新媒體時代的藝術作品的“作品”問題,就是針對以技術融合和交互性為典型特征的新媒體藝術展開的。盡管新媒體藝術也會使用傳統的、實物的、雕塑的或者裝置的元素,但它獨特的物質性主要體現在其技術部件上,比如用戶界面就是這樣一種占據絕對突出地位的技術部件。界面是人和系統之間的直接接觸點,包括輸入和輸出媒介(鍵盤、鼠標、麥克風、傳感器、屏幕、程序、揚聲器等)。它是處理、傳輸和存儲數據的硬件的一部分,并與之相連。然而,特別是當使用標準化的、可在市場上買到的設備時,這些設備在多大程度上屬于與作品的美學相關的物質性,是值得討論的。當參與者使用他自己的筆記本電腦來訪問互聯網藝術,或使用他自己的手機來參與一個定位藝術項目時,這一點尤其真實。盡管如此,界面作為一個純粹的功能媒介,它使得人們得以感知信息并實現行動,在這一意義上,它仍然可以算作意義的潛在承載者。即使物質成分似乎是作品外圍的載體介質(如計算機繪畫,載體是顯示屏),觀看這種由機器生成的出現在顯示器上的繪畫,觀感將與觀看布面或者紙板上的繪畫截然不同。
新媒體藝術的這種物質性顯然與傳統媒介藝術的物質性存在很大的區別,相較于后者那種可見、可觸、可被直接感知到的實體物質性,前者的物質性更加隱秘,它的可被識別的物質性更像是一種基于虛擬技術的數字設備和程序組件的質料性。早在1998年,漢斯·胡貝爾(Hans Dieter Huber)在其關于互聯網藝術的物質性的文章中區分了框架邊界(取決于操作系統)、正在使用的HTML代碼版本和瀏覽器的物質性。他指出,盡管瀏覽器都有一個中央窗口、一個狀態欄和一個地址欄,但不同的瀏覽器的外觀和感覺會有很大的不同。胡貝爾把HTML數據比作樂譜,無論哪個瀏覽器被激活,它都會被演奏或解釋。但實際上,瀏覽器依賴于被設置好的算法,它自身并不存在去解釋的自由。與其說它是一種藝術性的、解釋性的表演,不如說它更像是一種技術性的執行,即便如此,它依然可以對作品的效果產生某些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是相對有限的,因為這需要藝術家事先計劃,他可以在編程時考慮到可能的瀏覽器版本,但他無法知道未來的瀏覽器將如何呈現他的作品。蘇珊娜·伯肯海格(Susanne Berkenheger)對這種情況所帶來的問題進行了諷刺性的評論,認為互聯網藝術家永遠處于身體崩潰的危險之中,“因為他們不斷地修改甚至還沒有完成的作品”。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新媒體藝術這種隱秘的物質性實際上表明了其作為獨立“作品”的不穩定性。
除了物質組件,新媒體藝術還更加強調一種“非物質的物質性”, 即通過屏幕、投影、揚聲器或耳機傳輸的視覺或聲音信息。這些元素呈現的不是肉眼可見的形式,而是不可見的微粒或者信息流,之所以稱它們是物質性的,因為它們仍然可以被直接感知以及被重新塑造。當然,對于此類可感知的信息是否可以被視為具有物質性,在學界依然存在著相當大的爭議。比如利奧塔(Jean-Fransois Lyotard)雖然也將這種非實體的物質的空間效果稱為“非物質的”, 但是他也強調,這些東西是以“微小能量包的復雜聚集體”的形式存在,這些無形的、難以察覺的元素被轉化成機器語言,然后被機器重新組合成新的對象。迪爾特·默施(Dieter Mersch)就認為數字媒介不僅抹去了物質的記憶,而且也不向“其存在的審美感覺”低頭。但是默施也承認,它們是實際存在的,盡管它們不具備傳統實體性思維下的那種有形的具身。
本文認為,一個發光的表面、一個光影塑造的空間或空間中的聲音具備與實體物同樣強烈的存在感,這種在場的存在感恰恰就是其物質性的確證。更需要明確的是,新媒體藝術的這種“非物質的物質性”是一種模糊的臨界狀態,可以將技術和設備營造的物質性理解為作品的可感知的空間質量,不管它是否是借助固態物表現出來,或者是通過靜態形式還是流體運動表現出來。在新媒體藝術的多數情況下,這種物質性往往需要在作品被參與者接受的那一刻被激活和實現,而在其他情況下,它更多的時候只是一種不被注意到的潛在存在。
新媒體藝術的這種“非物質的物質性”可以進一步被擴展為一種整體化的概念,即“氣氛”(atmosphere),它也越來越成為新媒體藝術作品呈現自身的有效組成形式。無論是光影的設置,還是藝術項目的地點選擇,藝術家都在積極塑造藝術項目的“氣氛”以便激發參與者的在場感知和互動行為,比如大衛·洛克比(David Rokeby)的《非常神經系統》(Very Nervous System,1983)的平靜、白色、空曠的房間為了激發人的舒緩情緒,斯特凡·施瑪特(Stefan Schemat)的《水》(Wasser,2004)中的聲吶噪音則是為了制造懸念,讓觀者進一步采取行動來探索。人們可能在未分辨出作品為何物時就已經被這種有意設置的無形的帶有某種強度的氣氛所感染,它本身就是作品被設計為這般的一個在場因素。
《非常神經系統》
對于就以交互性為代表的新媒體藝術而言,其物質性最突出的特征恰恰在于其“非物質性”, 即一種依托于電子設備和數字技術,和不可見的算法和程序代碼,以及它能夠帶來的光線、陰影、聲音的呈現,再加上基于這些元素構造的整體“氣氛”的營造。如果孤立地來看這些構成性元素,很容易會認為它們是“非物質的”, 但事實上,它們的存在以及人們對它們的感知從來都無法脫離制造它們的設備和技術,以及它們以不可見或者不可觸的方式呈現的物質具身,也就是說,它們的物質性更為隱秘和間接。因此,依托這些設備和技術支持,人們更多的是感受到作為某些構成要素的非物質條件,也就是說,可以確切地說有東西“在”, 但是如何去把握這種“在”,需要在空間性維度上做進一步的探究。
2
虛實空間與作品的“此時此地性”
談論傳統視覺藝術中的作品(例如繪畫和雕塑),通常會描述它們所使用的介質和載體,例如表面和支撐材料的類型,這些東西將作品確定為具有明確的物理邊界的實體物。相較之下,裝置藝術的邊界是根據其藝術作品的位置、邊界、相關的燈光方向和聲音元素來描述的,而在表演作品中,則是關于道具、舞臺、服裝、表演者和時間框架的信息。在新媒體藝術中,比如計算機繪畫需要考慮顯示界面的尺寸,以及屏幕分辨率和所使用的數據源和字體等的影響,但是對于交互藝術而言,笛卡爾意義上的廣延空間概念似乎失效了。這類藝術涉及的虛擬空間只能被描述為基于信息流的一種無邊界的延伸狀態。與此同時,這種作品的實現需要參與者的身體行動和專注狀態,由此帶來沉浸感的審美印象,這正是虛擬現實的主要特征。當真正沉浸在高分辨率的360度的幻覺空間中時,參與者很難與作品保持任何距離或將其對象化。隨著交互界面變得越來越自然和直觀,參與者與作品的虛幻共生關系得以推進和強化,這也會使得參與者與作品的距離進一步消失。在這種全新的“空間性”情況下,又該如何看待作品呢?
《滲透》
可以來看看最早的全景虛擬藝術作品—夏爾·戴維斯(Char Davies)的《滲透》(Osmose,1995),它也是國際上最早使用全景虛擬的藝術案例之一。這個藝術項目在北美和歐洲只展出了六次,但它在國際新媒體藝術討論中受到了極大的關注。《滲透》是一款技術先進、視覺效果絕佳的沉浸式作品,它模擬了一系列廣泛分支的自然和虛擬空間:一個礦物/植物、無形的球體。參與者需要戴上頭戴式顯示器(HMD)進入由3D計算機圖形和互動聲音營造的互動環境。在頭顯的幫助下,參與者可以在一個大型投影屏幕上觀看由他自己的視角帶來的不斷變化的三維圖像世界。這些圖像完全是由互動演員產生的,在一塊磨砂玻璃上可以隱約地看到他移動的輪廓。互動者基本是獨立出現的,看上去異常孤獨,這也是藝術家的創作策略,因為這可以強化參與者在虛擬空間的個人體驗。此時戴著設備的參與者就像一個失重的潛水員,他滑出了笛卡爾坐標網格進入了虛擬場景: 無邊無際的海洋深淵,閃爍的不透明云層,經過柔和發光的露珠和電腦生成的半透明昆蟲群,然后又進入黑暗森林的茂密灌木叢。每一個場景之間的過渡是平穩、流暢的。參與者經歷了從一個球體到下一個球體的轉換,看到一個球體在融合到下一個球體之前慢慢消失。當然,這意味著兩個圖像空間必須同時生成。參與者身上的顯示器和裝備進一步允許他們進入這個藝術項目設置的“地下”,遇到那里生動的巖石和樹根,最后,進入樹木閃閃發光的乳白色葉子的微觀世界。
《滲透》中塑造的虛擬空間來自三個Onyx 2無限現實硅圖形工作站的高容量存儲器。以前,這些超級計算機用于軍事模擬和電影場景,到1995年它們的價格仍然高達一百萬美元。其虛擬環境是由幾個程序員在6個月內創建的,他們負責設計程序來實現藝術家的想法和概念。而戴維斯本人不僅是畫家和電影制作人,她還掌握了當時最前沿的計算機技術。從1987年開始,她專注于計算機的視覺潛力,同時加入了蒙特利爾的初創公司Softimage。在此期間,她的藝術作品主要集中在計算機圖形領域,并獲得了諸多重要獎項。到1994年,Softimage雇傭了200多名員工,戴維斯任副總裁。該公司的程序將侏羅紀公園里的恐龍搬上銀幕,震驚了全世界。軟件巨頭微軟注意到這家發展迅猛的企業,并以1.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Softimage。這是一次戰略性的收購,完全符合比爾·蓋茨對未來基礎設施的設想: 將高速互聯網與虛擬圖像空間相結合。進入微軟后,戴維斯擔任了藝術總監一職。她后來師從新媒體藝術先驅羅伊·阿斯科特(Roy Ascott),并在威爾士大學紐波特分校(University of Wales,Newport)獲得博士學位。正是基于這些背景,戴維斯的藝術作品愈發呈現出復雜計算機圖形程序與藝術的高度融合,同時,藝術的想象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計算機技術創造性發展的驅動力之一。
戴維斯的目標是開發一個自然界面,這是一個開創性的目標。用戶界面是人類和機器為了進行交互而相遇的接觸點。它可以有多種形式。正是在界面上,參與者必須根據特定幻覺世界的規則使用界面,為交流而設計的模擬結構與人類的感官相遇。因此,虛擬現實中的界面作為數字藝術的關鍵無處不在,并塑造了感知和互動的維度。參與者,戴維斯自己稱之為“沉浸者”,通過一件布滿傳感器的背心來控制這個虛擬現實裝置的導航。這是在旅程開始之前戴上的,它會跟蹤參與者的每次呼吸和身體的運動,并將這些信息傳遞給軟件,然后實時產生相應的虛擬圖像效果,營造出在圖像空間中移動的感覺。雖然厚重的頭戴式顯示器只向參與者視野提供圖像,但它卻給人一種全身沉浸在虛擬環境中的暗示感。空間包圍的視覺印象所產生的置身于圖像中的感覺因此被放大了。就像潛水員一樣,觀察者的肺里充滿了空氣,向上漂浮,而規律的呼吸則產生一種平靜和平衡的狀態。完全被包裹起來,產生一種漂浮在水里的身體沉浸體驗。這種設計正是源于戴維斯自己的潛水體驗,她是一名資深潛水愛好者,并精心設計了技術與身體的親密結合,以類似于潛水的擠壓感來創造沉浸氛圍。此外,由于《滲透》的界面技術利用了直觀的物理過程,所以比起使用操縱桿或鼠標,觀察者的無意識與虛擬空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可以看到,在虛擬現實中,界面是新媒體藝術作品的關鍵,它定義了交互和感知的特征,這種效果是一種身臨其境的深刻感覺,而在“沉浸”的過程中,音樂和其他背景音進一步強化了參與者的情感。戴維斯在每個不同的區域都設計了不同的對應聲音。就像前文提到的,這種非物質的物質存在依然具有強烈的存在感,它強調了視覺印象,尤其是在頭顯中看到廣闊的空間和微觀的接近交替時,聲音增加了自然現象的視覺密度。聲音架構是專門為每個圖像世界空間設計的:觀察者將青蛙的叫聲和鳥鳴聯系起來,并聽到重復的低音調,喚起冥想的效果。盡管許多在《滲透》中沉靜15分鐘的人都聲稱他們聽到了樂器和昆蟲的聲音,但這些聲音實際是基于男性和女性聲音的采樣。很多參與者都提到了“沉思、冥想的平靜”“迷人、令人敬畏的深度”和“被溫柔地擁抱”的感覺。雖然這些文字會讓人聯想到深奧的修辭,但它確實反映了虛擬現實的一個突出效果:整體圖像中的暗示性存在引起了一種精神上的專注——一種冥想的效果。這種新的幻覺藝術的心理力量在這部作品中變得明顯,而這是其他類型的作品中所沒有的。戴維斯甚至表示希望創造一個時空環境,“在其中探索自我‘存在于世界’的主觀體驗——作為在一個包圍空間中體現的意識,其中內/外之間的界限”,并將其與自然的原型方面和內部心理空間同時聯系起來。實現這一目標的先決條件是讓參與者沉浸在孤獨中,這是在虛實相生的空間中獨有的主觀體驗。在這一過程中,其他沉浸者的旅程或“主觀”主體的圖像只會分散參與者的注意力,使他們脫離自身專注的狀態。
《滲透》
通過這個例證可以看到,新媒體藝術的獨特之處在于提供一個全新的現實。一系列的替代現實,通過在圖像世界中的物理和精神存在,產生虛實融合和超越的時刻。所有的物質和非物質元素結合在一起,賦予了《滲透》一種流動和連貫的特質,它完全包裹了參與者,并模糊了現實和虛擬世界的邊界,實現了兩者間隨時隨地的滲透轉換。這類藝術通過使用幻覺的技術,全方位激發了參與者身體和意識的沉浸感。在這一過程中,他們放棄對藝術的有距離和旁觀式的體驗,轉而去擁抱這種奇幻的、擴展的全新圖像體驗。參與者在虛擬現實中的互動和情感投入越強烈,計算機生成的世界就越不像一個外部世界,相反,它被視為一種極致的個人體驗。尤其是當計算機的運算和承載能力越強大,這種模糊性和混雜性也將愈發顯著,特別是通過“自然界面”的意識形態,它開始展現其全面的心理和操縱影響。可以說,在虛擬現實以所有感官為目標的幻覺背景下,在這類藝術項目中,參與者已經無法區分出物理現實和虛擬現實,也無法區分其究竟是在創造還是投入體驗,所有這些原本應該分離的東西都同時混雜在這個短暫的時刻。
這種強調當下個人體驗的藝術活動讓20世紀初本雅明關于藝術作品的見解變得更加可信。傳統上,藝術史主要感興趣的是圖像和風格分析,以及對藝術作品進行語境化的描述。這種以歷史為導向的研究通常會將藝術作品視為一種“原始資料”, 并在最大程度上還原和重述其原始狀態。本雅明則認為,藝術作品作為歷史來源的功能固然重要,但它在當下的表達功能同樣不容忽視,不能將歷史背景、傳統事件和當下影響截然分開。一件藝術作品的“靈韻”具體取決于它的材料獨特性嵌入傳統的語境中,但這種獨特性只能在“此時此地的藝術作品”中表現出來。在他看來,作品總是作為其自身歷史的見證而存在,因此,它是此地和當下的審美經驗對象。對于需要參與者投入和激活項目的交互性藝術來說,他對作品的體驗絕不可能脫離此時此地的“這一個”藝術對象而存在。甚至同一個參與者,在不同的時間和狀態下重新進入這些藝術項目時,由于他們參與行為的偶發性,藝術項目也相應地被再創造和再表達, “作品”成為新的“這一個”, 它不是固定的,而是變化的和即時的。
從對空間意義上的虛實相生的思考,到對作品的“此時此地性”的討論,我們現在越來越偏離傳統的靜態、固定的“作品”觀,正走向一種基于實時行動配置的動態的、變化的“作品”觀。接下來,我們將在已有例證分析的基礎上,在與接受美學的對比分析中進一步整合一種適應于交互性新媒體藝術的“作品”觀念。
3
從接受者到參與者:“生成”的作品
對“作品”是否還存在的疑問并不是新媒體時代才有的,這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先鋒派運動。其專注于批判作品的獨立性、作者性和原創性,試圖克服藝術與生活的二分法,而主張通過審美手段體驗生活。20世紀50年代興起的行為藝術、表演事件則標志著作為一個獨立實體的藝術作品的概念開始崩潰。與觀眾短暫的互動試圖讓矛盾、意義的層次和偶然的元素進入作品。正如翁貝托·艾柯(Umberto Eco)的文章《開放式歌劇》(Opera Aperta)所證明的那樣,人們最初對這種多元化“可能秩序的虛擬性”寄予了極大的期望。藝術作品不再是一種編碼或加密的信息,即必須要讓觀眾深入作品的內部來完成破譯,相反,它是一種可能性的安排。從我們對新媒體藝術的物質基礎、交互特性這些越來越深入的分析可以看到,作為最終產品的“作品”似乎并不真正確切地存在,甚至都無法用描述行為藝術和表演藝術的“事件”概念來為其確定一個起點和終點時間,因為這類藝術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于參與者沉浸式的個體行為,偶發性因素在其中發揮了不容忽視的作用。藝術的最終產品只能說是一種不斷變化的“進行中的作品”,是一種由觀眾參與創造的敘事,它是不可重復的但又是能被無數次重新開啟的偶發性過程,它鼓勵消除作品的固定空間和時間限制,打亂作者的中心位置,并通過利用參與者的聯覺和想象力來增強和完成作品。這就意味著,新媒體藝術“作品”需要在真正將參與者納入創造過程的意義上被理解為一種生成性的存在。
任何試圖為一個觀念提供一種在一定時空中存在的具有形式的作品概念,都會與虛擬現實作品的本體論外觀完全不同。在當今很多通過界面呈現圖像的新媒體藝術中,它們呈現的那些瞬息萬變的圖像空間在幾分之一秒的時間內發生變化,這得益于背后的計算機的實時計算。最近開發的激光掃描儀可以將虛擬現實圖像直接投射到視網膜上; 在這種情況下,“圖像”的范疇并沒有完全消失(如果視網膜足以作為一種媒介的話),但這肯定構成了目前可以想象到的最私密和個人化的圖像形式: 一種只有參與者才能看到的圖像,觀察者通過動作或運動觸發或獲取它。此外,這些虛擬圖像在永遠消失之前只能被一個人看到一次—這在藝術發展的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這與陰極射線管有某些相似之處,陰極射線管仍然是大多數現有電視和監視器屏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在陰極射線管中并不存在完整的畫面。一束光掃描這些線條,使發光體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發光。正是人的肉眼的遲鈍,即所謂的視網膜后像,才產生了看到屏幕上完整畫面的效果。在這種肉眼看不見的連續圖像制作中,圖像在幾秒鐘內不斷地出現和消失。盡管用于創建它的設備是物質化的,但使用光子構建出來的“作品”, 它能夠被人眼看見,實際上都指向了作品自身的非物質化。正是這種非物質性代表了最高程度可變性的先決條件和交互作用的基礎。這帶來的一個后果是,海德格爾在20世紀初期所定義的藝術作品的本體論特征,在計算機輔助的虛擬現實美學中即將不復存在。
不僅如此,對于以交互行動為“觸發點”的新媒體藝術來說,有限時空中的所有設備和設置只能說是藝術家擺出來的一個預想項目,而只有在交互發生后,被設想的“作品”才算實現或者完成。也就是說,參與者的行動成為作品生成自身的一個必要條件。這種觀點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20世紀的接受理論已經解釋了接受者的重要性,正是他們賦予文本以意義,這個作品才得以完成。比如接受美學奠基人姚斯(Hans Robert Jau?)認為審美對象的構成取決于觀看者的沉思行為,正是這種構造行為將觀眾納入藝術作品的“創造時刻”。但他并不認為這一行為是實現審美體驗的必要條件; 相反,他認為它是由審美經驗所可能實現的轉變的一部分,因此是認知過程的可能結果。在姚斯這里,行動被看作是審美經驗的一個組成但非必要的元素。
如果說接受美學思想已經表明了文學作品實際上是未完成的,它需要接受者的參與來進一步實現,那么在新媒體交互藝術中,參與者的角色更加基礎和不可或缺,因為他既是對尚未完成的作品的“實現”,也在這一過程中進行審美體驗,也就是說,參與者的身份是雙重的—同時作為作者和作為接受者。藝術家可以通過對參與者的假設來決定交互命題的結構,并根據這些想法設計系統可能的反應; 參與者將根據日常交互或者交互藝術體驗形成個人期望,并且在實現藝術項目的過程中相應地調整自己的行為。可以看到,交互藝術基于一種明顯的不對稱,因為它不能針對一個單一的、具體的參與者。此外,參與者的個人期望、他們所構建的解釋模型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人—人”“人—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深受他們對彼此的先驗知識以及他們試圖了解更多信息的努力的影響。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需要重新認識“藝術家—作品—參與者”三角關系中的角色和功能,也需要重新評估這些作為創造藝術作品的角色之間的過程關系。不僅是作為作者和參與者的人類自身,而且對象和系統也在積極地塑造著交互過程。因此,藝術家之前的假設和他設定的情境,以及參與者對設備和技術的理解,他的個人解讀,變得同等重要,或者說,已經很難分辨,究竟哪個更重要。
參與者以各自的行動進入正在等待“生成”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讓其“實現”自身。由此,這種時刻應該被納入這類藝術作品生成為作品的創造時刻,它先于接受美學意義上的意指和闡釋時刻(但實際情況更多是同時進行的),是更具有本體論意味的“作品”之此時此地所在的時刻。不能否認的是,那些使用了數字技術和電子設備,以及純粹作為展示物而存在的新媒體藝術仍然適用于傳統的作品概念,那些接近于表演藝術的新媒體藝術也更適用于事件美學的分析。但是,當涉及以交互為區別性特征的新媒體藝術時,我們需要一種新的美學視角,以便能夠公正地處理藝術家和接受者在控制或被控制系統過程中的復雜角色。即使在交互過程中存在偶然事件的發生可能性,它們也仍然是一方面基于技術系統的程序化反饋過程,另一方面基于接受方的部分行為,其中至少有一些是有意圖的控制。而且仍然需要我們理解的一點是,決定交互藝術體驗的藝術作品整體的形成過程、感知和條件不是簡單發生的,而是身份疊合的作者與參與者的關系以及項目系統本身積極構建的。
總之,這類以交互性為典型特征的新媒體藝術作品,在系統控制機制的能動效用下,參與者不是作為被動的接受者在保持一定審美距離的前提下去進行審美,而是作為創作主體,在創作和接受的交織行為中實現或者生成作品。這類藝術要完成的“作品”不再是一個預先設定的目標實現物,因為“作為創作者的參與者”這一因素是不可控的,這類藝術實現的前提之一在于參與者的偶發行動。基于這些原因,這類新媒體藝術作品更需要被定義為一種經過藝術配置的行動命題,一個生成性的存在—在有些情況下它甚至只存在“這一次”且無法被記錄和保存,強調其未完成或開放的品質,并將藝術置于交流社會關系的框架中。
在此,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對適應于當下交互式新媒體藝術的“作品”概念和理論的擴展,但是隨之而來的問題或許會讓人不安。新媒體藝術作品表現為一種過程性和生成性的存在樣態,與作為固定實體的繪畫和雕塑不一樣的是,它的保存面臨著巨大的問題。攝像固然可以記錄下參與者實現作品的完整過程(但是對于前面提到的視網膜藝術,它甚至無法被保存),但這對于強調沉浸體驗的交互藝術來說完全喪失了其應有的價值。另外一點是,所有時代的物質作品都是記憶或者回憶的結晶,無論是墓碑、獎章、繪畫、電影還是其他人工制品。從過去到現在,物質藝術作品的力量主要在于它們作為人類社會記憶的啟示性和生動見證的功能。因為只有固定下來的藝術作品才能持久地保存思想和觀念,保存屬于個人或那個時代的特殊陳述。新媒體藝術帶來的開放的生成性作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與當代觀眾的互動,或者它遵循博弈論的高級變體—作品被假設為一場游戲,而參與者,根據“自由度”可以轉變為某種意義上的“玩家”。藝術作品的這種從物質實體到“過程性”存在的轉變實際上意味著作品正在失去作為歷史記憶和見證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作為框架的持久的技術系統和短暫的、任意的、不可復制的、無限可操作的藝術項目。而在記錄或者保存的問題上,任意偶發的交互行為并不能被完整地記錄或者復刻出來,同時,觀看這些行動和藝術項目的記錄影像始終無法等同于在場地參與這個項目。也就是說,攝像和計算機存儲設備只能部分地成為記憶和回憶的媒介,但它們始終無法真正還原或再現實物藝術作品那樣的感官存在感。正如觀看繪畫實物與觀看這幅畫的照片,這兩種審美感覺是截然不同的。換言之,藝術作品作為一個獨立的對象似乎正在消失,那么這樣的藝術作品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又該如何去認識?這也是在確立了作為生成性存在的新媒體藝術作品觀念之后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源:“國資小新”微信公眾號
為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央企業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國資委黨委工作安排,切實履行企業責任,急疫情防控之所急,想人民群眾之所想,馳援武漢,勇挑重擔。醫藥、建筑、民航、糧食、鹽業、能源電力等行業的央企全力出擊,多措并舉,上百萬黨員干部、志愿者奮戰在防控疫情的第一線,至少11家央企所屬醫院、約6000名醫護人員直接參與湖北“戰疫”。
在積極出人出力、踴躍捐款捐物的同時,中央企業立足自身業務特長,在疫情防控公共服務方面推出免費舉措,勇擔責任,奉獻社會。
小新初步梳理,中央企業在疫情防控方面推出了18項免費服務舉措:
防控保障
1.免費向公眾群發疫情防控公益短信
疫情發生后,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三大電信央企協助政府相關部門免費發送疫情預警、交通狀態、公共衛生提示及防控知識等公益短信,向用戶宣傳防疫知識,提供疫情信息。
此外,疫情期間,中國聯通沃云免費提供數字短信群發服務,針對聯通本網用戶發送疫情防控相關的多媒體信息,適用各級政府、衛生防疫等部門。
多彩云信開通方式:
1.將信息發送需求(文字、圖片、視頻、目標號碼、發送時間)以及相關授權文件(發送授權書、聯系人信息)發送至hqs-dsm@chinaunicom.cn;
2.由聯通在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代為發送(將采用授權方名稱作為發送信息簽名)
中國移動云MAS視頻短信提供視頻短信服務,用于疫情防控知識普及。截至目前,中國移動云MAS已幫助有關機構累計發送1621萬余條視頻短信。
2.免費提供確診患者同一航班自動通知服務
中國航信所屬航旅縱橫緊急上線“新型冠狀病毒確診患者同航班自動通知系統”,如有同航班的旅客確診,航旅縱橫實時推送提醒信息,幫助旅客及時、準確了解自己乘坐航班的疫情動態。提醒旅客重視、科學防范。
3.免費為運往武漢口罩防護服等輻照消毒
中核集團所屬中國同輻公司旗下所有輻照滅菌企業,免費為運往武漢地區用于防控疫情的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醫用面罩等提供輻照消毒滅菌服務。同時,為其他地區疫情防控醫療器材提供優先、高效的消毒滅菌服務,直至疫情得到控制。
中國同輻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輻照滅菌企業:
1.蘇州中核華東輻照有限公司
地址:蘇州市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交通路4756號 電話:17312588780
2.中核海南海原開發有限公司
地址:海口市金盤工業開發區金盤路12號 電話:13810823921
3.中核同輻(長春)輻射技術有限公司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北湖科技開發區盛業路770號 電話:18943958351
4.中核同輻(四川)輻射技術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成眉工業集中發展區 電話:13808172948
5.張家港市中核華康輻照有限公司
地址:江蘇省張家港市鳳凰鎮 電話:18913729206
6.中核(泰州)輻照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江蘇省興化市經濟開發區興安路4號 電話:18601112106
7.北京原子高科金輝輻射技術應用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房山區閻村鎮閻村工業區東區-188號 電話:13601233929
8.中核(興化)輻照技術有限公司
地址:江蘇省興化市邵陽工業區順達路5號 電話:18601112106
9.大連中核輻射技術有限公司
地址: 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興民街11號 電話:13840966610
中廣核所屬中廣核技旗下各個消毒滅菌中心,開辟了急需緊缺醫用物資的滅菌綠色通道,免費提供各類醫療防護用具的電子束消毒滅菌加工服務。
輻照中心及聯系人信息:
1.中廣核達勝加速器技術有限公司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黎里鎮北厙社區厙西路1288號 電話:13331898859(王世斌)
2.南通海維電子輻照技術有限公司
地址:江蘇省南通市通州經濟開發區青島路888號 電話:18360002020(姜彤)
3.中廣核戈瑞(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光明區新湖街道樓村社區鯉魚河工業區振興路33號第4棟 電話:18675512708(陳路)
4.山東海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地址:山東省乳山經濟開發區臺灣路南 電話:18668218988(姜新)
用電保障
4.免收武漢防疫保障車充電服務費
國家電網武漢市內57個國網充電站對防疫保障電動車全免充電服務費。免收服務費的包括參與防疫工作中的各類保供運輸車、免費交通車、公務用車、社區服務電動車等。
5.疫情防控期間居民欠費不停電
國家電網發布支持疫情防控及供電服務保障十項舉措,其中面向湖北2400萬居民用電客戶,推出欠費不停電舉措。截至1月28日24時,湖北省約70萬用戶欠費未停電,其中,武漢約49萬戶。湖北1萬余名供電員工堅守崗位,提供24小時供電服務。
通信服務
6.免費提供手機免停機和緊急開機等服務
疫情防控期間,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三大電信運營商提供免停機、緊急開機等服務,保障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及疫情高發區用戶的正常通信。
7.免費開放疫情防治相關工作視頻會議服務
中國電信為全國疫情防治相關工作單位免費開通“天翼云會議”,不限次數和時長。目前可發起100方會議,電信、移動、聯通號碼均支持,同時電腦,手機,PAD均可接入。
中國聯通為有應急指揮調度、遠程會診問診會議需求的單位和個人免費開通高清沃云視頻會議。不限次數和時長,最大支持100方參與。
Android客戶端
iOS客戶端
中國移動免費開放云視訊App會議服務功能,面向社會提供單次300人同時在線不限時、不限次的視頻會議服務。
云視訊App
交通運輸
8.免費空運符合條件的防控救援物資
中航集團積極包機搶運醫療物資醫護人員,開通抗擊疫情援助物資運輸綠色通道,已執飛12班救援運輸包機,對境內外機構組織運輸用于捐贈公益的救援物資,提供通航點之間機場到機場的免費運輸及優先保障服務。
東方航空包機搶運醫療物資醫護人員,啟動綠色通道,旗下東航物流優先保障防控物資運輸。與阿里巴巴全面合作,在14個國家形成醫療物資全球采購與全球運輸的無縫對接。
南方航空對符合條件支持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救援物資實行免費運輸,開通援助物資運輸綠色通道,向境內外機構組織用于捐贈公益的救援物資,提供通航點之間機場到機場的免費航空運輸及優先保障。其它社會群體托運的相關援助物資,提供證明也可享受免費運輸。
如需托運相關救援物資,請登錄南航貨運官網:http//:cargo.csair.com,聯系南航各營業部
9.免費為武漢市社區提供擺渡和醫用物資運輸車輛救援
東風公司網約出租車APP平臺“東風出行”組建起近1千輛規模的應急車隊,根據政府統一調配免費定點服務武漢市四分之一的社區。為社區居民送菜、送藥、送物資,將需要定期到醫院治療的病人送到醫院治療。此外,東風公司旗下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針對300萬東風輕型車客戶,承諾救援必達,針對藥品等醫用物資運輸車輛實行全流程護航,救援費用全免;確保供需車輛按期必達。
10.物流平臺免費運輸倉儲援助物資
招商局“災急送”應急物流平臺為防控湖北疫情的救助物資提供免費運輸和倉儲服務,搭建起武漢市區及向周邊城市小批量運輸的靈活渠道,打通物資流通的“最后一公里”。
中國誠通下屬中國物流啟動應急倉儲物流服務,全國60余個網點免費為抗疫物資、疫區生活物資提供規范的倉儲配送,為應急物資安全及時運抵提供保障。
社會服務
11.免費為各地防疫熱線提供來電名片服務
中國電信免費為各地防疫熱線提供來電名片服務,保證關鍵時期的電話第一時間快速接通。
12.免費提供學習教育平臺與內容
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學校不能正常開學情況,中核集團控股公司同方股份決定向全國中小學生,免費開放旗下“數學加”在線平臺教育課程,滿足同學們寒假和春季學期的學習需求。同方知網面向廣大用戶開通了在2020年3月1日前免費獲取知網研學會員權限的便利渠道。知網網址:www.cnki.net
中國聯通沃云為湖北疫情高發區教育部門及學校免費提供云課堂服務,最大支持50方,適用遠程課堂、教學會議等場景。
鏈接:https://f.wps.cn/form-write/7J6FvnJC#writing
13.免費開放手機視頻圖書影片精品內容
中國電信面向全網用戶免費提供天翼超高清、天翼云VR、天翼云游戲產品,截至2月8日。天翼超高清客戶端,所有用戶免費贈送14天會員權益;天翼云VR客戶端,VR視頻、VR游戲不限時長免費體驗;天翼云游戲客戶端,各類游戲免費玩。
APP下載鏈接:
https://hello5g.189store.com/hello5g/
中國聯通在IPTV和沃視頻平臺推出免費視頻專區,滿足疫情防控時期用戶在家觀看視頻內容的需要,已有19省IPTV平臺上線。聯合十大視頻平臺為湖北用戶提供免流看視頻服務,同時贈送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芒果T7天會員權益。
免費領取定向流量包鏈接:
https://live.v.wo.cn/platform/ytpxz/lovehubei/2/index.html
中國移動咪咕公司免費開放咪咕視頻所有體育內容,時間為1月25日0點起至2月8日24點。
下載咪咕視頻App-進入活動專題
中國移動咪咕公司免費開放咪咕閱讀全站圖書等內容,時間為1月25日0點起至2月8日24點。
咪咕閱讀App
14.免費提供遠程在線醫療咨詢服務
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中心醫院開通免費在線咨詢服務,通過航醫通微信小程序提供專家一對一咨詢解答服務。目前,醫院呼吸科、神經內科、消化科、心內科、肝膽外科、泌尿外科、神經外科等學科近百位專家在線,為大家提供遠程線上咨詢服務。
長按二維碼,進入“航醫通”小程序
15.免費心理支持熱線疏導公眾情緒
中國移動北京公司配合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開通新冠肺炎心理支持熱線,為全國需要心理支持的群眾提供線上心理疏導。心理熱線適用于急需情緒疏導和心理支持的人群,由經驗豐富的咨詢師負責接聽,每次30分鐘左右。熱線電話開放時間為每天6時至24時。
熱線電話(4001-888-976)
16.免費開通手機早晚報防疫知識服務
中國移動提供免費開通中國移動新聞早晚報服務,用戶可通過手機報了解最新、最權威的疫情情況與防控知識。截至目前,每天已向超過4000萬移動用戶免費發送來自人民日報的疫情特刊。
開通方式:發送短信cxpty到10658000
17.免收春節期間相關商業門店租戶的店鋪租金
華潤集團對全國各商業項目(包括萬象城、萬象天地、萬象匯、五彩城、鳳凰匯)所有店鋪春節期間的租金進行減免支持,免除2020年1月25日至2月9日期間租金,涉及金額超過4億元。另外,華潤萬家宣布免除全國各門店招商租戶春節期間的租金。
能源保障
18.免費為武漢應急醫院建設提供油源支持
中國石油武漢銷售分公司攜手山東能鏈控股有限公司,為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免費提供300噸柴油,隨時為工地各類車輛、發電機、工程器械加注油品。
中國石化免費為武漢雷神山醫院建筑工地提供16500升柴油和1000桶工程機械潤滑油;與火神山醫院工地一路之隔的加油站騰出場地供工程指揮部召開臨時會議,調配食品和日化防疫產品為施工工人提供物資保障。
中化集團湖北地區加油站為運送防疫物資和施工車輛開辟綠色加油通道,已裝出10000升柴油送往火神山醫院建設項目部,免費提供油源支持。
大愛無價!
作為國家和人民的企業
在疫情面前
央企國企不談成本
只看黨和國家、人民需要
用實際行動為中國加油
為武漢加油!
*請認真填寫需求信息,我們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