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小學英語課堂導入環節中歌曲歌謠使用的問題及分析
丁 菲 張 允
摘要:英語歌曲歌謠目前廣泛應用于我國的小學英語課堂導入環節。適合兒童認知特點和語言水平的歌曲歌謠能夠銜接新舊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便于輕松自然地導入所學話題。本文基于對小學英語課堂的觀察,結合實際案例,從三方面分析目前小學英語課堂導入中歌曲歌謠使用的問題:歌曲歌謠與學習內容無關;歌曲歌謠導入過長或過短;歌曲歌謠在導入環節不能充分發揮作用。最后,依據研究問題,給出針對性建議:提高教師對導入環節的認識;結合教材特點選擇歌曲歌謠;根據兒童特點使用歌曲歌謠。
關鍵詞:歌曲歌謠;課堂導入;案例分析
一、研究緣起
本研究中的歌曲歌謠是對適合兒童年齡特點的英語歌曲、歌謠和短詩等的統稱。其特點是內容有趣,發音清晰,節奏明快,結構簡短,易學易唱(,2011:355;王美玲,2017:5;崔又丹,2017:1)。根據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說”(the Filter ),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具有強烈的影響,學習者從環境中習得語言的程度取決于其對語言輸入的積極的情感和態度(Johnson,2002:94)。而歌曲歌謠恰好能夠為課堂教學提供積極輕松的環境,活躍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的語言學習(Zhang, 2011)。
因此,在中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使用英語歌曲歌謠符合小學素質教育的要求,能夠優化學生學習心理、提高學習效率和豐富教學內容(陳兵,2010)。《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小學生英文歌謠歌曲的掌握也有明確的要求,其中一級標準要求能學唱英語兒童歌曲歌謠15首左右,二級要求能學唱簡單的英語歌曲歌謠30首左右(含一級要求)。
越來越多的小學英語教師將歌曲歌謠融入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在導入環節應用廣泛。但筆者在觀察中發現,目前小學英語課堂導入中對于歌曲歌謠的使用還存在一些問題,部分教師在選擇歌曲歌謠時沒有考慮到教學內容和學生發展特點,而且導入環節流于形式,不能對進一步的教學有所助益。
二、文獻綜述
關于歌曲歌謠在兒童語言教學方面的研究,國外主要集中在教師信念和教學行為方面,即教師群體關于應用歌曲歌謠進行語言教學的信念、態度及其在教學中能否恰當有效地使用歌曲歌謠(& , 2017; Tegge, 2018)。此外,對于如何利用歌曲歌謠發展兒童語言也有一定的研究,例如,利用歌曲歌謠擴充兒童的詞匯量,將歌曲歌謠作為閱讀文本發展兒童的閱讀和預測能力(Coyle& Gómez, 2014; , 2001)。在國內的研究主要是一線教師對自己日常教學經驗的總結,包括在各種課型中如何使用歌曲歌謠(譚偉民,2006),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歌曲歌謠所起到的作用及實施建議(李潤峰,2013)。綜合國內外研究,多數研究者只是對歌曲歌謠的應用進行了宏觀的分析,并沒有結合實踐對某一教學環節中的操作情況進行具體的剖析。
本文基于對小學英語課堂的觀察,結合實際案例,從三方面分析小學英語課堂導入中歌曲歌謠使用的問題,并據此提出一些實施建議。希望本研究能夠給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提供有效的參考。
三、小學英語課堂導入中歌曲歌謠使用的問題及案例分析
1.歌曲歌謠與學習內容無關
在導入環節,教師選擇的歌曲歌謠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目的是讓學生提前感知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激活相關圖式和語言,幫助學生做好語言準備,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王篤勤,2015:161),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進行預熱。如果導入與其后的學習沒有關聯,就有可能影響后續教學任務的完成(王篤勤,2015:160)。
在目前的小學英語課堂,有的教師選擇的導入歌曲歌謠與本節課將要學習的主題內容或者語言形式沒有太大關系,其作用除了讓課堂看起來很熱鬧之外,對教學沒有實質性幫助。
【教學片段】:教學片段選自北京市某小學四年級一節英語公開課,本節課的授課主題是“Hobby”。上課伊始,師生進行了互相問候之后,教師便開始播放歌曲歌謠。
T: Let’s begin our class by singing. Are you ready?
OK. First, let’s sing a song. Stand up, please.
(學生起立,教師打開多媒體播放有關ABC等字母的歌,教師與學生一起跟著視頻做相應動作)
“Aa Aa Aa /e/ /e/ /e/ ant ant ant.
Bb Bb Bb /b/ /b/ /b/ bear bear bear.
Cc Cc Cc /k/ /k/ /k/ cat cat cat.
…
Zz Zz Zz /z/ /z/ /z/ zebra zebra zebra.”
T: OK, very good, sit down, please. Boys and girls, look here, what’s this? (教師舉著籃球詢問學生這是什么?)
S: . (學生齊聲回答)
【分析】:本課例中,教師在進行了師生問候之后播放了學生們都熟悉會唱的字母歌,學生們都跟唱起來,課堂看起來很活躍。但是在導入時選用的這首歌曲歌謠與后面的學習內容“Hobby”并無關系,而且字母也早已不是四年級的學習重點。課堂導入要具有關聯性(王篤勤,2015:159),選用這類不能為教學內容服務的歌曲歌謠來進行導入,既達不到讓學生提前感知教學內容、為接下來的教學環節做好銜接的效果,又浪費了學生還處在興奮狀態、注意力集中的課前這寶貴的幾分鐘時間,并且容易讓學生產生混亂感,搞不清本節課的主要授課內容,這都不利于之后教學環節的順利進行。
教師可以選用牛津小學英語同步歌曲“Hobbies”或者是朗文少兒英語課程的歌曲“Hobbies”來進行導入,聽后再讓學生介紹自己的興趣愛好。這樣的導入貼近學生生活,代入感強,學生能自動地融入到課堂中,能夠將導入環節和呈現新知環節很好地銜接起來,有助于教學的順利進行。
2.歌曲歌謠導入過長或過短
英語課堂導入環節一般以3-5分鐘為宜(陳明豐,2005;王麗春,2012:107),太長則會影響整節課的教學進程,導致偏離教學目標,從而影響最終教學任務的完成。而且,小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導入時間過長會使學生產生倦怠感,注意力分散。但導入環節也不宜過短,否則也不能起到引發學生關注和激起興趣的作用。因此,聽唱歌曲歌謠如果是導入環節的整個活動,最好以3-5分鐘為限。
在下面的案例中,教師設置的歌曲歌謠導入環節時間太短,學生還沒有進入狀態就快速地結束了。這樣一來,既沒有達到通過歌曲歌謠讓學生提前感知教學文本的目的,又沒有充分調動起他們的思維,不能為后面的教學環節做鋪墊。
【教學片段】:教學片段選自北京市某小學六年級一節英語公開課,本節課的授課主題是“My New Friend”。
T: Very nice to see you here. First of all, I have a chant for you. Let’s watch and listen. Would you like to follow the chant?
Ss: Yes.
(教師播放與朋友有關的chant,帶領學生一起說唱)
“Friends are like you and me.
Some are old, some are new.
Some like green, some like blue.
Friends are like you and me.”
T: Great, a lovely voice. Could you tell me what is the chant about?
S1:Friends. (找一位學生回答)
T: Got it! It’s about friends. Look, a girl is talking about her new friend. She is here, what’s her name? (PPT中展示女孩圖片)
S2: Liu Yun. (找一位學生回答)
T: Liu Yun is talking about her new friend Alice. Look, this is Alice’s family. Today we will learn about Liu Yun’s friend Alice and her family.
【分析】:本節課的主題為“My New Friend”,教師選擇了與朋友有關的chant進行導入,貼合教學主題,而且后面的問題和過渡語也很自然。但不足之處在于,導入時間過于短暫:因為chant本身只有簡單的四句話,在導入中僅進行了一遍就結束了,所用時間只有16秒鐘,多數學生還沒有完全進入狀態就進行到了下一步驟。
筆者建議,教師帶領學生多說唱幾遍chant,在集體說唱之后可分組進行,讓學生對friend主題有足夠的體驗和心理準備。而后,也可以讓學生仿照chant介紹自己的朋友,用學過的形容人性格、外貌等的單詞填入,這樣可對本節課相關詞匯進行鞏固,為接下來的主要授課內容鋪墊。例如,可改寫為“Friends are like you and me. One is tall, one is short. One likes playing , one likes singing. Friends are like you and me.”。
3. 歌曲歌謠在導入環節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歌曲歌謠在導入環節的作用不僅是簡單地活躍氣氛,還可以把歌曲歌謠作為一個先行組織者,即引導性材料,在呈現目標學習內容之前就利用歌曲歌謠里面的場景、歌詞或人物,將其作為一種腳手架來促進學習,幫助學生連接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即將學習的新知識,從而自然流暢地進入到新知學習中(田寶 等,2010:224)。目前,有些小學英語教師僅把歌曲歌謠作為熱場的工具,用來調動和活躍氣氛,最終失去了導入環節的真正意義。
【教學片段】:教學片段選自北京市某小學四年級一節英語公開課,本節課的授課主題是“”。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teacher.
T: First, let’s sing a chant. (學生跟唱歌曲歌謠)
“You can drive a car.
You can drive a truck.
You can ride on a train or in a bus.
How do you get from A to B?
Over land, through the air, or on the sea?
…”
T: Do you like to sing the chant again?
Ss: Yes.
T: Ok. Let’s sing it loudly. OK?
Ss: OK! (教師播放兩遍與各類交通工具有關的歌曲歌謠,學生跟唱。)
T:This is a man, he wants to travel. How can he get from A to B? Who can try? (歌曲歌謠結束之后,教師展示一位男士背包旅行的圖片,并詢問學生問題)
【分析】:本課例中,教師選擇的歌曲歌謠與這節課主題完全一致,而且歌曲歌謠涉及的交通工具名稱包括了本單元的重點詞匯以及可以拓展的有意義的詞匯。但在聽唱歌曲歌謠結束之后,教師直接進行到了下一個圖片討論活動,并沒有對歌曲歌謠中出現的各類交通工具與教學內容進行相關的連接。這說明教師對歌曲歌謠的應用流于形式,沒有進行延展性的操作,即挖掘其跟教學內容的關系,做好銜接,發揮其教學腳手架的作用。
筆者建議,教師帶領學生梳理這首歌曲歌謠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詞匯,包括car, bus, train, bike, taxi,以及拓展詞匯truck, motor scooter, 。學生熟悉了這些單詞后,教師可提問學生“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How can you get from Beijing to ?”……學生可根據實際情況,借助剛聽唱過的歌曲歌謠中的單詞和句型進行回答。這樣學生能夠很自然地運用本節課的重點詞匯和句型進行簡單交際,實現了歌曲歌謠導入與教學內容的無痕銜接,以及從導入環節到新知呈現環節的自然過渡,由此確保了歌曲歌謠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發揮出其最大的教學價值。
四、教學啟示與建議
1. 提升教師對歌曲歌謠導入的認識
導入是一件事的起始或開端,英語課堂的導入就像一出戲的“序幕”,有介紹背景、滲透主題、烘托氣氛、引起注意、帶入情境和喚起期待的作用(王篤勤,2015:153)。導入活動的設計原則包括:要指向教學目標的達成,設計要形式多樣,要把握活動的節奏(張文靜,2016)。成功的導入要具備趣味性、互動性、簡潔性、啟發性和針對性,同時要具備直觀性、關聯性、情境性和真實性(王致華,2010;王篤勤,2015:154)。
因此,教師要提升對歌曲歌謠導入的認識,了解歌曲歌謠導入的作用、要求和實施原則,在進行備課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已有知識、歌曲歌謠特點等情況靈活處理歌曲歌謠導入環節,避免導入流于形式。
2. 結合教學內容選擇歌曲歌謠
導入環節的設計要遵循相關性原則,導入要與后面的教學內容相關。如果課堂導入與教學內容脫節,為了導入而導入,則不利于完成課堂任務(王麗春,2012:106)。因此,教師在導入環節選擇的歌曲歌謠要與后續教學內容相關,選擇時需要仔細考慮這首歌曲歌謠與接下來的教學主題或者語言形式有無關系、能否有效銜接學生的新舊知識。
小學英語教材的附錄中都有對應單元主題的歌曲歌謠,為教師選擇歌曲歌謠提供了便利。另外,對于課標中提到的小學階段會出現的十一個話題,如身體與健康、節假日、季節與天氣、動物、顏色等,教師也可以自己收集與這些話題相關的其他歌曲歌謠以配合教學;或者教師可以自己改編,采用學生們都熟悉的曲調,如“兩只老虎”、“一閃一閃小星星”,根據教學主題或語言形式進行填詞。
3.根據兒童特點使用歌曲歌謠
教師要了解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發展水平、已經具備的語言知識和言語技能水平、學習方法和習慣等,有的放矢地使用歌曲歌謠,以確保有效的導入(林立,2004:105)。一般而言,枯燥乏味、毫無意義或者程度過難的輸入材料容易造成小學生注意力不穩定及不能持久的后果(Brown,2007:102)。所以,小學英語課堂導入中使用的歌曲歌謠要生動有趣,形式多樣,詼諧幽默,以增強兒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并幫助他們保持注意力(Brown,2007:103);中國大部分小學生的英語語言水平仍處在起點狀態,歌曲歌謠使用中的語言不宜過難或者過于復雜。此外,小學生喜歡重復和模仿,歌曲歌謠使用時要給孩子們留下一定的跟唱或者創編的時間和機會。
比如,使用歌曲歌謠進行導入時可以引入競爭機制,利用歌曲歌謠比賽或者是游戲及學生們喜歡的道具來提高他們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也可以讓學生伴隨著英語歌曲歌謠自編動作,邊唱邊跳,集學習和游戲于一身,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興趣盎然,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林立,2004:142;,2011:355)。總之,語言簡單、有趣多樣的歌曲歌謠在使用上符合學生愛唱愛動的特點,能夠幫助學生從課間玩耍狀態慢慢過渡到課上,以適應上課的節奏。
五、結語
歌曲歌謠韻律優美,歌詞簡潔,使用歌曲歌謠進行小學英語課堂的導入,既有助于達成課標中對歌曲歌謠的要求,又能在潛移默化中鍛煉學生聽和說的能力,符合現在“聽說領先”的教學趨勢。但是,由于小學英語教師對歌曲歌謠導入活動的認識不足,目前在應用歌曲歌謠進行課堂導入時,經常出現一些問題,如歌曲歌謠與學習內容無關,歌曲歌謠導入過長或過短,歌曲歌謠在導入環節不能充分發揮作用。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要提升對導入環節的認識,結合教學內容選擇歌曲歌謠,根據兒童特點使用歌曲歌謠,以提高導入環節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J. & , L. M. Songs and poems in the : ' beliefs and [J]. and Teacher , 2017,63: 231-242.
[2]Brown, H. D. by : An to (Third Edition)[M].NY: Pearson ,2007.
[3]Coyle, Y. & Gómez, R.Using songs to enhance L2 in [J]. ELT Journal, 2014,68(3): 276-285.
[4]Johnson, K. An to Foreign and [M]. Beijing: Foreign and Press,2002.
[5], D. Using Songs and Chants as a source of text[J]. School Failure,2001,45(4):187.
[6],J. : The Guide to English (Third Edition)[M]. Oxford: Limited,2011.
[7]Tegge, F. Pop songs in the : time-filler or tool?[J]. ELT Journal, 2018,72(3): 274-284.
[8]Zhang, J.Jazz Chants in English [J]. Theory and in Studies, 2011,1(5): 563-565.
[9]陳明豐.高中英語課堂導入淺論[J].教學與管理,2005(16).
[10]崔又丹.英語歌曲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以綿陽城區H小學五年級為例[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7.
[11]陳兵.小學英語說唱活動的教學設計與資源開發[J].課程·教材·教法,2010(3).
[1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13]林立.小學英語教學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14]李潤峰.歌謠教學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3(4).
[15]田寶,戴天剛,趙志航. 教育心理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16]譚偉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效地使用歌曲和歌謠[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06(6).
[17]王篤勤.小學英語有效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18]王麗春.小學英語教學技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19]王致華.簡論英語課堂教學導入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0(36).
[20]王美玲.農村小學英語歌曲歌謠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對策研究——以長春市凈月區蘭所農村小學為例[D].延吉:延邊大學,2017.
[21]張文靜.小學英語課堂有效導入活動設計[J].教學與管理,2016(23).
of the with the Use of Songs and Chants as Lead-ins in the Primary School English
Ding Fei Zhang Yun
:English songs and chants are applied very often in our primary school English as a lead-in . Based on the of primary school English , this study the with the use of songs and chants as a lead-in . Three aspects of the are treated: songs and chants have no to the content; the length of the use of songs and chants in the lead-in is not ; the teacher cannot make full use of songs and chants in the lead-in. Some are then offered : to raise ’ of lead-ins, to choose songs and chants based on the content, and to use songs and chants to the of .
Key words:songs and chants; lead-in; case
(本文首次發表在《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19年第11期)
*請認真填寫需求信息,我們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