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一二三四视频日本高清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欧美成人免费sss

          整合營銷服務商

          電腦端+手機端+微信端=數據同步管理

          免費咨詢熱線:

          銅場預告:人和空間|講座及畫冊

          空間名稱后面顯示公眾空間是什么意思啊_公眾空間介紹怎么寫_公眾空間官網

          磁場系列講座

          人和空間——關于銅場計劃

          學術主持:鄭端祥

          主講:Tteam、金亞楠

          主辦:專業基礎教學部 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

          時間:2019.3.14 18:00

          地點:夢園教學區三號樓一樓展廳

          銅場策劃組成員將從展覽空間、學術空間、教學空間幾個板塊出發,以第一視角分享在活動策劃、理論建設、個人藝術項目等多元實踐中的直接體驗和感受,探討由基礎部進入專業學科后的場域變化、藝術實踐的自發性、藝術創作者和策展人身份的轉換與交織、當代語境下的藝術創作、藝術實踐之外的文本補充等問題。

          “銅場計劃”是于2017年由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發起的藝術計劃。該計劃通過持續的展覽、工作坊、學術講座等內容,致力于搭建一個利于年輕藝術家、青年教師創作展示交流的平臺。至今銅場內生發了10場展覽,4個工作坊,8場系列講座,從教學成果到獨立展覽,從駐地工作坊到現場表演,從藝術家到策展人,領域涉及雕塑、裝置、攝影、劇場、新媒體、藝術批評等等。

          以下文字將收錄于今年五月底出版的銅場畫冊《Tone》

          《空間和人》

          了解空間是一件很難的事,這個詞語因為太多的原因,變得捉摸不定。從這里向四周看去,有很多被稱為空間的地方、空間里的事、和空間相關的東西。形形色色的空間構成了我們所了解的世界,已知的或是未知的,尚未定義的。那些已知的空間,都有了自己的名字,而所有未知的,或者決意去下定義的,一開始其實都和空間的名字無關,只關于空間里的人。當前這個空間,既然是剛開始定義,且現在又必須寫點東西,那么就應該不為了建構,而是為了記住一些具體的人,他們在這里干了什么。所以這篇文字,從此刻起更像是一本后補的筆記,用來記住這一小段時間里發生的事情,特別是那些具體的人。

          名字

          在沒有名字之前,這空間原本就以多件雜糅在一起的事為背景,那也就注定了,這些作為原點的事,在之后都會回過頭來要求這個還沒被起名字的空間。此刻,我已經有點模糊了,是從什么時候起,給予一個名字成為一件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了做展覽海報還是為了邀請藝術家?但唯一可以確認的,有幾個人在沒有這個名字之前就來了。他們是馬三、RIO、老曹。甚至,連我都還不清楚為什么會有這件事的時候,他們就來了,已經想要做點什么了。那一刻,他們的愿望比我更強烈。這也就是為什么,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長時間的,沒有目的地想象、討論、制作,只為了確認自己還在做一件自己可以把握的事。這個空間,將會在一次次的問答中被填滿。

          在寫這些文字的時候,問了那幾個當初一起想名字的人,他們大多也都沒有了記憶。這讓我更加確定,寫這篇文字的重要性,是為記憶。那么有必要先說說,那幾個先來的人。第一個應該是馬三,他的思慮很深,我覺得一起干這事對他的身體好,而且他原本就是我們工作室的學生,也比較近。接著馬三問了老曹和RIO,他倆來了,整個氣氛就起來了。我早已忘了,我和他們怎么說的,只記得最近的一天,在英國的馬三和我說,感覺這事在慢慢的朝一開始設定的方向去,有點眉目了。這樣看來,莫非當時的這事已然有了方向?我倒覺得貌似當初沒有方向,決心倒是有的。

          人的聚集衍生空間

          我們第一次聚在一起,試圖詮釋一個空間,給他名字、給他功能、給他基調以及仍然有待探討的可能性。于是空間產生了。我們在多種角色的交替中實現了空間,反過來,這個空間也定義了我們。

          崔黎

          邀請和通知

          第一個展覽邀請藝術家的方式比較簡單。通過問身邊各個部門的老師,讓他們推薦,然后邀請、看作品、討論。藝術家們不管你這里叫什么,只關心會有什么品質的展覽。但是展覽的場地也同時開始裝修了,我經歷了到目前為止最復雜的財務審計流程,多線程的工作讓我有點抓瞎。

          我其實剛來這里不久,這些事,除了能找幾個相熟的學生一起商量之外,沒有什么辦法找到幫手。況且,這件事連個名字都沒有,怎么和別人說?忽然有一天,尋得一個道理,在學校里的空間,尋找和空間有關的人,可以用一種之前從未經歷的方式,這就是通知。某一天我接到幾個電話,他們說將會因為一個通知來找我,盡管當時為什么會有通知,通知的內容我并不知道。但就是這樣,又來了幾個人,一個是莫二,一個于航,另一個是安之堃。他們一來,我就被告知,我需要招一個藝術副總監。可是,那一刻我決定取消這個通知,一來這事叫什么都不清楚,二來大家都是在不斷的行動中確定,何來“監”一說,何況我也不清楚我的身份是什么。在說明情況之后,莫二加入了我們,于航則更希望帶藝術小組參加展覽,安之堃退出了。這事情繼續下去。這個通知讓我明白,這件事一定是在這個學校里發生的,這種屬性會成為特點也會成為羈絆。因為,一切都還模糊不清。

          聊天記錄

          在當時的手機備忘錄上,總共有三個新增類目,按時間順序是:

          1、空間裝修的項目類別及預算;

          2、第一個展覽需要邀請的人;

          3、這個空間可能的名字。

          我羅列了好多為空間擬定的名字,無外乎是一些表明態度的或積極向上的,模糊記得有幾個是關于海浪的比喻。現在,其他的名字早就沒有記憶了,只剩下我們知道的這個。在幾個人的小群里,我們開始討論。若是這聊天記錄還在,我會把它原封不動的放在這里,看起來會是猶豫,不確定,或是一人很興奮,別人長時間沒有回復。在討論的那一晚之后的某天,我確定了現在這個名字的前身“銅廠”。這來自于對“銀廠”(安迪沃霍爾)里頭的人的迷戀,以及對雕塑材料特性的直觀轉譯。相比之下,現在用的名字更寬闊一些,也是在征求了楊老師的意見之后的修改。如此一來,這里有了名字。

          不談高層次的理念,我對于這個名字和空間發生的關系以及體會是由幾個非常具體的有關展覽,工作坊和研討會的事件和非常具體的人組成。2017年的時候我和曹志昊去10號樓展覽空間用卷尺為“銅場”測量并畫過一個草圖,不記得啥原因(可能是我們看不懂學校專門的技術人員給的建筑平面圖吧,當時感覺圖和實際空間對不上),但肯定是為了展覽用的。我們測量方法非常的原始,把每面墻的寬測了一下,再加上柱子的寬,總和就是這個展廳空間的長,非常長。空間的高度是老曹問老裴得來的,8米,如果沒記錯的話。那張圖可能不精確,但是自己第一次去測量一個展廳,去了解一個實際的“銅場”空間。測量是個很有意思的事,人能對空間大小有多少把握?我倆只是用了一個絕不含糊也不夠精確的方法來把握吧。這張圖并沒有用多久,只是一個簡單的紀念。當然,后來有優秀的同學用cad畫出優秀的平面圖,應該是對“銅場”有了不一樣的了解吧。

          馬三

          門面

          公眾空間官網_公眾空間介紹怎么寫_空間名稱后面顯示公眾空間是什么意思啊

          任何關于空間的想象,都應該有個入口。兩年來,我們所見的展覽活動,都會經過兩扇藍色的大門,或是通過點擊頁面的一個LOGO。這是第一個可以看到的銅場門面,它來自一個知名樂隊的鼓手的設計。另一個門面,就是第一個展覽的樣子。這個展覽邀請的人,都來自于這個學院。我在看完每個人的作品合集之后,都會和他們溝通展覽的作品內容。有好幾個人的作品都是為了這個展覽新作的。期間,因為越來越多的人知道會有一個展覽,也有人來找我,希望能夠參加這個展覽。只是,在此之前,這里好久沒有事情發生了,大多數人都會慣性的拿之前發生的事來做對照,參與的方式也都顯得很隨意。因此,找來的人,都被我婉言謝絕了,當時看來,他們多少也有點脾氣。

          洞和顯示器

          如此看來,這事變得有點自己的方向,至少一點,這不是一件隨意而為的事。在參加展覽的人里頭,曉芳是第一個問我是否可以打洞的人。打了洞,意味著需要通過一連串的工作去補這個實際的洞,和其他的洞。有時,這個要求在別處是會被拒絕的,但在這個空間里,類似打洞補洞這種邏輯的工作是我們的日常。曉芳因此在一面墻上打了上百個洞,之后,再也沒有人如此密集的打過。

          這個地方,東西不多也不少,重復的多,獨特的少。在沒有發現一個東西有特別的用途之前,他們都能可能被棄置。我和老曹馬三,在好幾天里,不是在五金店門外接電線插座,就是把學校里淘汰的顯示器擦干凈,重新裝上背架。這是一些14寸的液晶顯示器,銀色的邊框,沒有特別多的功能,是為一個參展藝術家所準備的,是我們僅有顯示器。之后,這些顯示器變得很有特點,也很好用。

          從一開始參與進來,就因為很想知道這里在做什么或要做什么,只是到現在也不曾確切地產生一個唯一的答案。而這個過程對我而言極有意義的也許是在經歷的途中逐漸發現了有些事情,過程即本身。我在大多時候會在事情發生前想知道為什么,包括事情發生中,甚至事情結束后。這讓我很多次險些進行不下去。直到現在回想起來,好像才發覺那些所參與過的展務工作也好,自己參與組織的展覽也好,并沒有這些為什么。而仿佛那些貼過的展簽,搬過的展臺,許多次沒有什么結果的討論,在展廳里游來蕩去地看,跟做作品的人交談,翻來覆去地整合資料,對每次工作步驟的考慮,這些構成了我對這件事的一步步認知和留在我身上的養分。回到最初,可能是羨慕崔黎、馬三、老曹這樣的小組合所產生的動力,就像金老師說,如同把稀薄的空氣一點點凝成一張薄紙,盡管不那么結實,但是很有意義。

          吳子楨

          當時大概是過年那陣子,電話那頭還有親戚朋友熱絡聊天的聲音,但子楨似乎因為展覽的事情,聲音聽著有些愁。我倆就這樣打了60分鐘電話討論了如何弄這個展如何落實事項...

          后來子楨跟好幾人這樣打電話,再后來DOT端點就這樣從一個個電話中一步步落實了下來。

          小北

          作品的名字

          熱情都會被瑣碎的事割碎。一方面反復地核對信息,另一方面將信息制作為格式統一的展簽。有幾個新來的人一到這里就埋頭做這些最瑣碎的事。在莫二的鼓勵之下,他們大概都明白了自己為什么要去做這些事。莫二特別適合這個角色,她比我更有動力去做這件事,也更有辦法和身邊的人相處,像個球隊的經理。記得沒錯的話,吳子楨、厲媚潔、阮媛媛就是當初做這些瑣碎事情的人。由于當初的工作流程不科學,所以要把所有的作品信息文件重新調整校對并翻譯成英文。如今,看到他們幾個能夠熟練地安排工作流程,也是當初折騰過來的。

          打開銅場的資料庫,過去兩年的所有項目便一覽無余的鋪展在眼前,每翻開一個文件夾,就有一些親驗的感受并置在腦中。從當初寥寥幾人分擔所有的事務到擁有現在可觀的人力資源,我們在這個地點重重經驗的累積印證著現在也暗示著其將來的坐標。一開始我們合伙嘗試造了一個機器人,再不斷完善他,接著反復推敲編撰一本可以與這臺機器人更好相處的說明書。這里一直歡迎各種可能性,個體的參與與缺失在流動的改變著這整個場域的結構。

          阿綿

          這里是否依舊可以吃喝

          第一個展覽結束之后,這個地方并沒有太多的變化。唯一欣慰的,是那些個之前被我謝絕的學生,他們回頭和馬三說,看完展覽后就明白了不讓他參加的原因。至少,他們不會因為這個拒絕而不再繼續關注這里。

          只是,這事也不應該因為一個或幾個展覽而定了性。在當時沒有方向,至今也應該沒有方向。只有一點可以確定,先把一些可能性嘗試一下。也就是為什么,這里會有藝術家做關于外星人、關于吃香腸、關于生日的工作坊。他們用最廉價的材料,以及輕松的方式,把所有人聯系在一起。現在回憶起來,如今怎么就沒有這樣輕松的場面了呢?這種輕松會讓所有人都有很強的參與感及現場感,而這種感受恰恰是這個環境所缺乏的。似乎現在的形式負擔變得越來越大了?好吧,來這里的人,都應該認真的享受于其中。即使是繁瑣的修改文字、布線、轉格式、掃地,這些都是一種基于認同的享受。

          空間絕非只是物理意義上的長寬高。

          從一開始,銅場就以“計劃”的面貌印入我的腦子,它像一個幽靈,可以隨處安營扎寨,所以絕不是一個“場地”那么簡單。

          人形成了空間,人和人之間的關系以及縫隙,事情中的人,人之間的事或對話……空間首先要求縫隙,縫隙讓容量成為可能。

          所以難道記憶不是一種空間,難道當你離開“銅場”回憶起來的是那個場地?你腦袋里留下什么,在身體的某個部位或者在心靈中留下了什么,這是屬于銅場的空間。

          但是場地同樣是重要的,甚至是令人心安的。后來我們重新裝修了辦公室,安置上了像樣的物件。這個場地于我而言就像是有了棲身之所。

          我感覺自己也像一個幽靈,無目的地在這一切時空、場域漂浮,有些事你不知道為什么要做,你不知道怎么為自己正在做的下定義,某一天,也許你就知道了。

          厲媚潔

          藝術工作者

          到目前為止,這里的每一個展覽,都沒有策展人。圍繞在這里工作的,都只是促發事件的工作者。“我稱呼自己為藝術工作者”這種說法,在很早的就聽說過。那個時候,覺得藝術工作者這個概念很模糊,但又挺酷。為什么不是藝術家?一開始認為是一種謙虛,往后覺得是工作內容的差異,是級別的差異。再之后,覺得這是那個時代的叫法。但是,到現在這成為了日常。我們只是在藝術這個場域內工作,只是認清自己在干什么的一種說法。

          莫二就是這樣的人,愿意在里面工作,而且敢愛敢恨。對于她來說,解決的都是面前的問題,是這個范圍內能看到的,是別人選擇越過的問題。但是,那個時候,解決這些問題不那么簡單,這些都是基礎問題,累人的問題,是沒有光鮮的,半天沒個兒響的問題。在三番幾次之后,她和我說她想退出。我記得我的回應只是:“好”。因為,從熱愛某件事到以某件事為日常,中間還有很多步。

          我在參與策劃或扎在細節工作里的時候,其實是一種很難跳脫的進行時狀態,那時候很想搞清楚自己究竟在做什么,而耳邊聲音嘈雜,心里總是模糊的。而離開銅場,埋頭做論文了幾個月,偶爾看看群里大家熱火朝天的深夜討論,恍如隔世,好像耳邊聲音模糊了,心里大概就清楚一點了。我也不清楚究竟是人在事中、在空間中的那種正在進行時的狀態感受更真切,還是當一切離開最后回憶總結時候的想法更真切。

          銅場是個物理空間,那一年來經常在里面走來走去,我大概對每一個電門,開關,尺寸等細節都了如指掌。在我印象中,所有進來過的作品都是它們在銅場空間發生的效果,所有講座過的藝術家的臉都是銅場射燈下的輪廓。若說作為一個情感空間,它應該是我對所有合作工作過的伙伴之間所有記憶與情感羈絆的總和,加上沉淀在我在這里花去的時間、精力底部的,對自己的期望。我不算是個非常依照計劃行事的人,也本身沒什么計劃。起初應召加入時,期待學到的東西已經快淡忘了,但得到更多的是繁雜的、無法總結的碎片,還有很多意外感受。

          公眾空間官網_空間名稱后面顯示公眾空間是什么意思啊_公眾空間介紹怎么寫

          其實想來,用心參與過的話什么地方不是如此呢,銅場不算是特殊的。只是因為偶然的一次心中一熱的強出頭,和這個空間、和這些人的機緣就如此發生了,挺妙的。

          柯飛羽

          寫給銅場的志愿者們

          這篇文字完成的時間剛好是這個空間發生改變后的兩年整。這兩年里,來來走走很多人。我曾遺憾、疲憊于此,希望能把他們留下。但是,直到前兩天有人問我是否依舊為了改變身邊的環境而做這件事。我一方面驚訝于她依然記得這個當初我不經意提起的想法。另一方面,也問此刻的自己是否依然如此考慮。

          此刻,或許我可以對她以及所有已到和未到銅場的人說:這環境已經在變了。往后,請不要為了環境而做,而是為了自己而做。只有這樣,銅場才會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開放、平等、包容的空間。一切來和去亦如此,不留人,也不留遺憾。

          金亞楠

          2019年3月9日--

          ……

          延續的對話

          我為展覽《介》寫過的話:“對話成了獨白,在場卻又缺席...對話在某個節點終止,但可能會在散后的,某個沒有預料的時刻重新開始——以獨白的形式。”

          這也是這個空間,或者說在其中發生的事件與我的關系。我是他的痕跡,也是他的延續。

          崔 黎

          “銅場”第一次讓我驚艷的時候是第一次研究生們的展覽,不說作品好壞,作品放進去后,這個空間就開始有了自己的氣味,真的挺像回事的,但絕對不是白盒子空間。空間是個抽象的東西,但是人一旦放了點東西進去,就開始有記憶。第一次展覽名字也記不清了,就記得當時劉泠杉的巨大的投影和易超的被子還有龔嘯做的第一張海報。我對以及張煒的工作坊留下的記憶是烤香腸,啤酒和泥巴,還有竹竿。后來一場應該是“介”,也是金亞楠當時提的一個名字,也不是一味的聽金亞楠的,都是后來沒更合適的選擇。老曹那場展覽扮演了一個急性子,逼著我們趕展覽進度,讓一切都還能運作,崔黎是一人挑起了線上工作的大梁,也解決了海報的問題(還有很多其他問題),據說那段時間還趕上了身體不適,真是個厲害的女人。說實話,我自己真沒對那場展覽有太多貢獻,寫了一段不知所云的話,還因為自己作品給曹和崔的工作增添了負擔。我就記得我好想把銅場尾部的展墻往后推了推,多了一個小空間放我自己的作品,有點自私,不過在那樣的群展當中,利用空間本來就是一件不能馬虎的事。“介”的開幕上我們仨還發言了,不記得說了啥,班老師是講了話,在這個過程中為我們幾個做了很多指導,沒少操心。后來遠程操心的金亞楠從歐洲回來,看了展覽也說了幾句,還開玩笑說我應該在作品上跳熱舞。

          接下來的第一次學生展覽我拿了件梯子來,還點了火,做了一次“表演”,但之所以質疑我做的是表演,原因是觀眾只有銅場罷了。能這么胡鬧也是源于大家的寬容。再加一次大投影儀的幫助,“銅場”這個包含了具體的人和具體的事件的詞對我的出國申請給予了無比的幫助。再后來因為忙于申請和畢業,沒有參與“銅場”的活動,金亞楠的個展也沒太幫上忙,看他們開幕晚上的頭骨踢的是很開心的,“銅場”也夠高夠大。

          現在在倫敦,對于“銅場”也僅是一些微信上的消息了。但這個詞和空間所代表的關系只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具體和豐富。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詞也是很有意思的空間。

          馬三

          真正的展覽之前,有一群人忙著文案策劃和推廣傳播。現在,最有效且經濟的方法莫過于微信推送。我是其中的一員,表面說我是文案負責人,而實際策劃Eat what you think時,卻覺得自己的能力有些落后時代了。現在的微信公眾號極其講究排版,這一點我從崔黎身上學到很多,對PS的運用讓推送版面起到不小的作用。其次,她對“想吃什么吃什么”的標題譯法,比我譯成“享你所想” 或“食你所思 ”好得太多。她深知公眾號受眾的閱讀品味,對文案二校三校,使整體版面豐富而又信息明確。又因為是David 這位英國藝術家的展覽,所以要求中英雙語文案。英文語法是一個難點,但湄湄潔用同位語語法完美解決了翻譯問題。這對我當時的蹩腳英語給到了有力的助攻。吳子楨對宣傳文字的感覺比我好得多,她借鑒格力油煙機式的廣告用語,善于傳遞情感。“因為石油危機,我家買不到香腸肉了…”等等情緒性的文字描述,就是她的建言。雖然沒有親身參與David的,但我自認為對藝術家這次的展覽有著更深的認識。明面的展覽空間固然重要,但前期策展的重要性更不可小覷。

          徐喜暈

          從大一開始就想著一定要在大學做一件自己認為很有意義的事,后來我遇到了銅場。大二一直是在打雜的狀態,一起工作的伙伴們都有著些許怨言,但我總覺得所謂打雜雖說是繁瑣的事,但是有其必要,因為在銅場做事情我總能獲得我想要的,或是細到展覽某個墻面隱藏電線的方法,又或是大到對藝術對人生的新的理解。

          彭胤瑞

          進入銅場之前,對這群人一起做的事不是很了解,只覺得是一群有趣的人做的一些好玩的事情,基于詩性,很多感性層面觸發的事件。帶著對當代藝術和策展一知半解的狀態開始參加銅場的工作。剛進入的時候,接觸的工作是細碎的,甚至是無聊的,細節到修改圖片的名稱,分類排序,是最基礎的資料料整理工作。之前一直不明白一個ppt可以解決的問題,卻要分類出多個文件夾,命名編號,直到后面整理人體課的照片,參與到畫冊的校對工作,才深刻的意識到,整理的工作是為了未來的事業,前期的每一步工作規范化,都能為后面的操作節約時間,在任何時候需要查找精確資料的時候都能快速的定位到位置。無論看起來技術難度高低的工作,都有著其重要的作用,讓我感受到是一個team。

          參與的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一開始都不具備,很多需要涉及到軟件操作的,pr、ai、ps、id之類的軟件都是在完全不會操作但工作需要的情況下強行使用的,有的是同在一個小組的人教的,有的是全靠網絡教學視頻,有的則是靠和淘寶賣破解版軟件的店家......總之每一次都算是還能完成吧,但技術上和審美上對于這些工具的使用還差很多,還需要繼續努力。

          參與過的應該是hours、藍慶偉講座、帕加馬浮雕攝影展、畫冊校對和還在前期準備的未知向量年展。Hours是幾個藝術家自己布展,所以沒有涉及到現場布置,只涉及到前后期的資料整理工作、打印張貼海報。藍慶偉講座,由于正在下鄉,沒參與到現場布置錄制直播拍攝的工作,前期的宣傳海報真是傷腦筋,ps只操作過調照片顏色居然要創造一張海報,實際操作的每一步都在查詢使用方法,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修改了好多版,最后在金同學的幫助下,才最終完成。后期的視頻剪輯更是復雜,雖然上了彭同學的課,但是實際操作起來還是很復雜,有大小二十多段視頻,需要和音頻完全匹配上,考慮選句、轉場、每段的聲音大小等等,最后呈現的效果仍不是特別理想,需要繼續努力。帕加馬攝影展最開始是對接媒體的工作,除了幾個聯系學姐拿到的媒體資源外,開始聯系杭州各大紙媒和一些藝術機構,一些流量比較高的自媒體,但大都結果不理想。要么是覺得和他們的一貫內容不太匹配,要么就是希望資源互置,希望銅場同樣幫助他們發布資訊,要么就是明碼標價,按自媒體流量,信息投放位置,支付廣告費用.......最后只聯系成功了基礎部的公眾號,還挺受挫的,業務能力還需要提升,在談判方面和找到合適合作的媒體的判斷力。接下來又涉及到現場布置的工作,海報和前言的張貼,拓展了新的業務能力,貼展覽前言,結束細碎的工作后,藝術家邀請我們吃飯才讓我開始正視我的外語窘況,不敢開口,最近到了圣彼得堡,俄語不同,只能依靠英語,磨練了一段日子解決了一些交流問題,各個博物館的展覽介紹標簽也基本沒有閱讀障礙,要繼續好好學英語了,希望以后可以自己對接國外的藝術家或藝術院校了。畫冊的校對工作也是很細碎的,細節到一個點是全角還是半角,規范化模板化大大節約了時間,還需要很細心耐心,哈哈偷偷表揚朝煒,超級細心。

          自從進入銅場開始每一次看展都變得不太一樣,都會更加去觀察他的展現設計,如何利用空間,打光藏線等等各種細節的東西。不再僅僅關注看到的作品本身,而是會對照之前的作品嘗試了解藝術家本人和他整體的創作思路。也會關注到很多媒介的表現之類的,看看有沒有自己感興趣的,在做作品的時候可以用到。

          2018 就結束了,過得挺快的,感覺也挺忙碌做了很多事,借這個機會好好整理一下思路,希望明年能把今年還不擅長的方面更加完善吧。

          常宇岑

          文字整理:厲媚潔/金亞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制服| 天堂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精品国产日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自在拍一区二区不卡|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免费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不卡一区二区在线| 久久久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视频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樱花动漫|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东京热无码av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 亚洲Av无码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被窝福利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福利视频|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宅噜噜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爆白浆|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牛牛|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无码毛片视频一区二区本码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 日本一区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中文字幕一区一区三区| 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区精品日韩在线播放|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