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目前在來自于美國的傳銷“尚朋高科”群里面,為了拉人搞傳銷,不允許發有關疫情的消息,可見一些人居心叵測,心懷不軌!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只要是正當言論,只要是沒有違法犯罪行為,微信群是不會封群的!這就是赤裸裸的陰謀!國人都需要武漢,湖北前方關于疫情的一手信息,而這來自于美國的傳銷,不準在群里發布疫情消息,可見...........這些傳銷骨干是不是美國人的走狗?國難之時,賺這些錢,良心何在?
請看官方報道“尚朋高科”:
記者冒死揭露在華陰謀,變身尚朋高科肆意傳銷!口口聲聲說愛國的參與者,自己打臉吧!國難之際,良心何在?
關于吉林四平警方抓捕“尚朋高科”的消息,權威媒體:吉林日報,央廣網,中國質量萬里行,吉林四平風采等等官方媒體都做了報道,并且在報道中都提到了:資金去了美國!什么說賺外國人的錢到中國來,都是胡扯!
2019年“十一”期間,一名女子來到鐵東區公安分局報警,稱其丈夫馮某某深陷四平某傳銷組織,已損失財產數萬元,請求警方幫助。通過對線索的摸排核實、梳理分析,辦案人員發現,該案涉及人員眾多、涉案金額巨大。鑒于案情重大,辦案民警立即將案件逐級上報。了解案情后,副市長、公安局長侯國田高度重視,立即啟動合成作戰機制,成立以常務副局長朱君為組長,由刑警、經偵、網安、法制等共同參與的跨部門、跨警種聯合專案組,全力以赴開展案件偵破工作。專案組經過夜以繼日的偵查,初步查明該傳銷組織架構嚴密,以“尚朋高科”公司為掩護,打著“打造中國7億中產階級”的幌子,大肆拉人頭入會,層層發展下線,吸引受害者參與投資,實施“民族資產解凍”詐騙犯罪。
“畫餅”分紅實為騙局,循線徹查敵蹤初現
專案組民警在市局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初步確定該組織有總裁、顧問、總監、專員、會員等八個等級分工,會員通過拉攏其他人“入會”提升自己“職務等級”。同時,會員每月需繳納860元固定會費并在旗下電商平臺內進行不固定消費,連續繳納兩年固定會費即可享受“分紅”,消費越高,“分紅”越多。經摸排,該傳銷組織涉及人數多達82萬余人,受害者遍布全國各地。此外,專案組發現該組織資金直接流向境外美國一家三方公司的銀行卡中,而會員工資則由上海某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天津某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等三方公司發放,銀行流水高達上億元。
“游客”齊聚山東會場,雷霆出擊一網打盡
按照國田副市長、朱君常務副局長的部署要求,市局抽調刑警、網安以及鐵東分局等部門精干警力到達山東做最后收網的前期準備工作。12月4日,市局召開戰前動員大會,專案組全體參戰民警參加會議,就抓捕、審訊、證據固定、資金凍結及后勤保障等工作進行最后部署。12月5日,市局集結近150名警力遠赴山東開展統一抓捕行動。但在布控偵查期間,民警發現該組織人員數量遠超預期,參會人數多達數百人。為保證抓捕工作順利進行,專案組立即與當地公安機關溝通協助抓捕,當地警方出動近500名警力全力配合此次收網行動。經過縝密安排,專案組對布控、偵查、抓捕等工作進行明確分工。12月6日19時許,全體警力在市局的統一指揮下統一行動,順利將酒店培訓中心會場進行封堵,當場抓獲犯罪嫌疑人214人。12月7日凌晨1點,分局租用8輛客車將嫌疑人押解回平。
抓獲的傳銷骨干!
抓獲的傳銷骨干!
“1202”專案涉案財產之多,涉案人數之眾在我市歷史上尚屬首次,該案的成功偵破離不開市區兩級公安機關領導的靠前指揮、部門警種的通力協作、參戰民警的無悔付出。下步,四平公安機關將繼續擴大戰果,深挖余罪,追贓挽損,捍衛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以上報道,自己可以去警方問問,核實“尚朋高科”是不是給美國人交錢的傳銷?
大家聽聽這些賣國賊們的語音忽悠
截圖中宣傳的全文內容如下:內容中自曝這個項目來自于美國!
一,尚朋高科是國家花巨資引進的唯一一個IT期權互聯網平臺,也就是尚朋高科出高端軟件(公司有13款軟件),中國出硬件(在貴州、南寧、包頭等地建造的云基地服務器,大數據等),兩強聯手打造第二代IT期權互聯網。有互聯網,就有電商平臺,因為第一代互聯網電商平臺在中國誕生了三大巨頭,馬云、馬化騰、李彥宏,這是人人皆知的。而第二代互聯網跨境電商平臺在中國要誕生上萬巨頭。尚朋高科在中國只招十萬合伙人!這是國家領導人的要求。加入尚朋高科我們是公司合伙人,是股東。我們的收入有三大板塊:
第一,云服務器,第二代互聯網上線之后,全世界各國都得給中國這個云計算平臺交云費,云費收入的50%分給我們這十萬合伙人。
第二,尚朋高科有13款高端軟件,軟件的功能涉及到生活、辦公的方方面面,世界獨占鰲頭,全球人只要你用互聯網就離不開這13款高端軟件。
第三,公司免費贈送給十萬合伙人,每人一個獨立的跨境電商平臺,經營的必須是中高端的,多元化的各類產品,規避掉所有的假貨,病毒式的鎖定全球客戶,跨界打劫,掙全世界的錢,這就是國家花巨資引進尚朋高科的宗旨,每天銷售產品利潤的25%進入我們個人賬戶。大家知道嗎,IT公司是按秒來計算收入的,而期權模式是世襲制的,兒、孫可以繼承,只要互聯網存在,公司就年年給我們分紅,輩輩拿分紅。公司造血功能有多么強大?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富翁加工廠。而且公司在沒上市之前每年就有二次分紅,少則上千,多則上萬!能遇上這樣的公司,真是我們幾輩子修來的福分!千萬要把握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踏上尚朋高科這趟財富的列車,我們就贏定了。
二、公司2003年成立,百慕大是美國硅谷的鼻祖,在軟件領域世界第一,獨領風騷,公司股東有百慕大、微軟、蘋果、谷歌、萬事達卡……等,軟件領先中國10~15年(科技網報道),公司聘請的科學家,每人年薪1~10億美金。公司在智能軟件和物聯網開發的軟件獨占鰲頭。他與中國強強聯手,要的是中國的大數據(人網),這第二代電商時代將是以云端技術統領世界(跨界打劫)掙全世界的錢,一個真真正正的地球村時代即將開啟。公司正走在云端之上,俯瞰全球,在經濟一體化格局中統領全世界,該公司早已在日本、臺灣、香港招合伙人,并已招募完畢,現在在中國大陸招募會員,也已近尾聲,還有新加坡、菲律賓等地同步進行,內部會員量有限,上市已是指日可待,尚朋高科已穩健運作15年了,一旦上市,內部會員招募就終結了!所以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是鯉魚跳龍門你就翻身的機會!巨富大富任你選,跟上分紅到永遠。忠心耿耿月月隨,固定工資也上萬。
公司贊助世界賽車已連續12年了,每年2億美金廣告費(實力多么強大!),今年是最后一年贊助賽車。意味著現在已近尾聲。公司有15個子網站,4個入口網站,研發的軟件,云計算大數據全球人人必用,有專家預測它將是300個百度的市值還不止!國際跨境電商是世界各國優質產品的平臺,還有多款游戲等許許多多的收入來源,造血功能強大。公司計劃在中國招10萬人,公司總盈利的百分之五十分給十萬合伙人!可以想象多少錢!
三、《尚朋高科》運作分動態和靜態兩部分
〈一〉 動態:
投資:最低1153元/月.送125個點位的期權股和四瓶極致抗氧化至尊。
組建團隊:
只要發展兩個事業伙伴,分A~B兩區,2~2復制,形成倍增,當月成功組建8人團隊以后,下月即可領取工資,每半個月300元,每月兩次。
你下面的8個人是大家共同發展累計而成,
而并非你自己親力親為找8個人。
若你的人脈廣能力強就可以幫助你傘下的弱者,形成自然滑落,互幫互利。
1) 8個人= 600元/月
2) 20個人= 1500元/月
3) 32個人= 2280元/月
4) 48個人= 3200元/月
5) 64個人= 4200元/月
6)當你發展96個事業伙伴時,就上升為主管級別,
月薪5600元/月
上市后還拿全球收益分紅的2%,比600元的級別高出30倍的收入……。
隨著團隊伙伴數量的增加,工資相應遞增。
以上收入1和2級別不用交稅,3以上級別均需交稅。
〈二〉靜態:
1、 每位合作伙伴給配備一個跨境國際電商網店,相當于送你一個跨境《沃爾瑪超市》,應用該公司的軟件,病毒式的(終身)鎖定你的消費群體,當有人消費時,你就提成25%!
2、 參與全球 RSP 分紅權。
靠累積點數分紅
續費給點數
點擊給點數
未成年人租號繞過防沉迷系統,專家建議進網游時強化人臉識別
漫畫/高岳
調查動機
近日,來自天津的讀者向記者反映稱,她上初中的兒子竟然通過租號的方式繞開防沉迷系統,每天晚上偷偷打網絡游戲,導致成績一落千丈。其兒子稱,身邊不少同學都是如此,通過租號玩游戲,暢玩無阻。
這位讀者還發現,一些網游的環境很差,可謂烏煙瘴氣,比如對戰時經常伴隨對罵的現象,有些對罵語言污穢不堪。同時,還有一些開黃腔、言語性騷擾的情況,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有關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游戲產業快速發展,游戲用戶規模不斷擴大,其中不少是未成年人。網游存在哪些亂象,如何凈化網游環境也是社會長期關注的熱點問題。從今天起,法治經緯版開設“依法凈化網游環境”專欄,推出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史上最嚴游戲防沉迷新規”落地以來,未成年人群體玩網游的時長大幅減少,但仍有不少未成年人四處租借賬號玩游戲,催生出租借、買賣游戲賬號,幫助破解防沉迷系統的灰色產業,嚴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這一亂象亟待整治
●租號業務非常火爆,有部分店鋪月銷量達10萬+。租號時客服會提示“未成年人禁止下單”,但不會主動詢問、核實租號者年齡。未成年人只要掌握一個成年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即可租號玩游戲。游戲過程中少有人臉識別,且花錢可以破解人臉識別
●游戲運營商可憑借人臉識別技術或指紋識別技術強制執行多時段驗證,同時注意保護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網游實名注冊要避免單一認證方式,更多使用“身份證號+手機號+短信驗證碼”或“銀行卡號+手機號+短信驗證碼”組合認證方式,保證用戶身份信息的可靠性
●有關部門除制定規范約束游戲運營商外,還應當對電商平臺進行專門規范,如加強電商監管責任,不僅要以關鍵詞屏蔽游戲賬號賣家,還應當增加人工審核。教育、文化等部門,學校及未成年人父母應當加強教育宣傳,正確引導未成年人抵御游戲誘惑,防止沉迷
“租號玩了半年網絡游戲,租不同的角色和皮膚,一直暢通無阻,從來沒有被要求人臉識別過。”來自河北固安的初一學生小張近日告訴《法治日報》記者,她身邊很多同學都在玩一款熱門網游,租號讓大家避開了“一周只能玩3個小時”的限定。
小張說,她經同學介紹,在某網絡購物平臺租號,租號時商家不會確認其是否為未成年人。交錢租號后,商家發來網游登錄器,她填寫了母親的姓名和身份證號,即可順利登錄游戲,之后一路暢玩。
記者近日調查了解到,“史上最嚴游戲防沉迷新規”落地以來,未成年人群體玩網游的時長大幅減少,但仍有不少未成年人四處租借賬號玩游戲,催生出租借、買賣游戲賬號,幫助破解防沉迷系統的灰色產業,嚴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這一亂象亟待整治。
平臺違規出租賬號
未成年人偷玩游戲
小張被發現沉迷網游,起因是成績突然直線下降。
原本小張都是一個人在房間學習。成績斷崖式下降后,小張媽媽偷偷觀察發現,小張每天晚上都將大把時間花在游戲上,有時還半夜起來玩游戲,作業則完成得非常潦草。
實際上,小張媽媽并不完全反對孩子玩游戲,女兒注冊該熱門網游的賬號時,她就在孩子身邊。小張媽媽清楚地記得,游戲提示里有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戲的時間。
所謂限制,是指2021年8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嚴格落實網絡游戲用戶賬號實名注冊和登錄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實名注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游戲服務等。
該政策被譽為“史上最嚴游戲防沉迷新規”。政策出臺后,各大游戲企業也先后升級了自家的游戲防沉迷系統。《2022年中國游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顯示,新規落地一年后,未成年人游戲總時長、消費流水等數據大幅減少,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戲時間控制在3小時以內。
既然如此,為何小張還能長時間玩網游?
小張告訴記者,她用零花錢在某購物平臺租了游戲賬號。“租號這事我也是從同學那聽說的,白天好多同學談論前一晚的游戲對局,我覺得奇怪,他們怎么每天都可以玩游戲的,一打聽才知道有租號服務。”
“租號的時候,商家沒有問我年齡。商家發來的網游登錄器需要填寫成年人姓名和身份證,原來學校填寫資料時用過我媽的身份證號,我就填上去了。”小張說,同學們都是這么干的,拿不到家長身份證號的,網上也能買到成人身份證號。
小張的說法得到了不少學生的印證。記者采訪天津、河北、廣東等地多名中小學生發現,對租號玩網游這事他們早已見怪不怪,因為上學時經常會涉及家庭信息的填寫,很多學生都留有家長的身份證號乃至可以背出家長身份證號,借此通過網游登錄器“實名認證”。
來自天津市薊州區的初二學生小劉近段時間精神狀態不是很好,眼鏡度數也漲了100度。小劉媽媽留心發現,每天晚上睡覺后,孩子的房間還有微弱的亮光。于是,她以第二天方便叫他早起為由不讓反鎖房門,有一天晚上11點多突擊檢查時發現,小劉在玩網絡游戲。
“不是有防沉迷系統嗎,怎么這么晚了還可以玩游戲?”經過詢問得知,小劉每個月從壓歲錢里偷偷拿錢,在某貼吧租了個月租賬號玩游戲。
“如果網游賬號可以隨意租到,使用過程中又不被識別限制,豈不是繞開了網游防沉迷系統?”小劉媽媽發出了這樣的疑問。
租號無需人臉識別
可繞開防沉迷系統
根據受訪學生的介紹,記者進入多個網購平臺、二手購物平臺輸入“租號”進行搜索,跳出大量提供出租游戲賬號服務的商家;還有貼吧開設專門的“××網游租號吧”,里面有大量租號的帖子。
記者隨便點開幾個出租游戲賬號的產品鏈接,店鋪顯示月銷量都過萬,有部分店鋪月銷量達10萬+。當下熱門網絡游戲的賬號均有出租,出租價格根據區服、裝備、皮膚等不同而有所差異,大多在每小時幾元至幾十元之間;一些商家還提供日租、周租、月租服務。
記者在某購物平臺向店鋪客服咨詢租號事宜時,看到平臺有彈出“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平臺規定,購買網游類商品需年滿18周歲。平臺嚴禁商家向未成年人提供相關商品,禁止未成年人購買”的提示。
同時,記者在多個購物平臺就租賃游戲賬號咨詢客服時,對方也會提示“未成年人禁止下單”。不過,商家和客服都沒有主動詢問、核實記者的年齡。
如在一家名為“蜀漢網游專營店”中,當記者咨詢某熱門網游賬號如何租賃時,客服只是詢問了記者手機系統以及選擇哪個游戲區,隨后便向記者發送了選號鏈接。
為吸引消費者租號玩游戲,不少商家都宣稱“首單免費”。但實際上,所謂的免單,大多是指訂單結束后給五星好評可返幾元紅包等,而商家往往都規定2小時起租,返的紅包根本不能完全抵消租金。
看到記者猶豫不決沒有下單,客服可能以為記者是未成年人,還“好心”提醒道:“絕對可以上號,不需要人臉識別。”
記者注意到,有的購物平臺,租賃游戲賬號時,需要輸入一個成年人的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有的購物平臺則不需要。支付成功后,客服給記者發了一個游戲助手的下載鏈接和登錄密鑰,進入游戲助手后仍需要輸入成年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進行實名認證,然后按照指示登錄游戲即可。
從租賃賬號到登錄游戲整個過程都不需要人臉識別,只需要實名認證。也就是說,未成年人只要掌握一個成年人的姓名和身份證號即可租號玩游戲。
那么,玩游戲過程中,是否會通過人臉識別等驗證玩家身份呢?上述多名受訪未成年人均表示,經常租不同號玩,從未遇到需要人臉識別的情況。
有客服向記者表示,如果租號后玩游戲時系統彈出人臉識別,導致無法繼續玩的話,可以為記者免費提供另一個角色相似的游戲賬號繼續玩。
而且,“人臉識別技術”也能破解。記者調查發現,網上不僅有很多網游人臉識別解除的教程,還有專門幫別人破解人臉識別的商家。
“只要能夠聯系到實名認證的人且已成年,就能卡人臉識別的bug,保證以后不會再彈出。”一位商家稱,并貼出了多起成功破解的案例。記者咨詢了解到,破解費用為45元。
加強電商監管責任
嚴厲打擊租號行為
近年來,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問題引發廣泛關注。
2019年10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對時長控制、實名注冊和規范付費等六個層面,提出了具體要求。2021年8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
《2022年中國游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展報告》顯示,在越來越嚴格的時間限制下,由未成年人游戲需求衍生而來的租號服務甚至是詐騙頻發,未成年人游戲防沉迷系統存在技術手段失效的情況。
如何才能有效防止這一情況?
泰和泰(重慶)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朱杰律師說,大多數游戲平臺在用戶協議中約定了賬號的所有權屬于平臺,注冊用戶只享有使用權和游戲內虛擬財產的所有權。因此,商家將注冊來的賬號進行買賣和租賃,根據民法典合同編的相關規定,屬于違約行為,平臺應該主動識別、打擊這一行為,進行封號等處理。
“國家有關部門發文明確,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賬號租售交易服務,游戲賬號的買賣和租賃突破了這一規定,為未成年人繞開機制提供了渠道。網游賬號應當屬于禁止買賣的物品,買賣和租賃可能會構成非法經營罪。”朱杰說。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也提出,向未成年人出租或銷售游戲賬號毫無疑問是違法的。如果通過租賃或買賣游戲賬號就可以繞過游戲防沉迷系統,那就意味著整個未成年人網絡防沉迷系統落空了。“如果商家只是聲明不向未成年人出租賬號,但是實際上出租給了未成年人,還是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如何整治向未成年人租號的亂象?朱杰說,目前在電商平臺通過關鍵詞或替代詞,就能夠搜到許多賬號租售商家。因此,有關部門除制定規范約束游戲運營商外,還應當對電商平臺進行專門規范,如加強電商監管責任,不僅要以關鍵詞屏蔽游戲賬號賣家,還應當增加人工審核,對一些“掛羊頭賣狗肉”的賣家進行有效監管,否則相關部門應該對電商平臺進行處罰。
“立法部門應當針對游戲運營企業和電商平臺出臺更為完善、具體的法律法規,落實責任主體,加大懲處措施;執法部門應當運用技術措施進行監管,不定時突擊抽查游戲運營企業和電商平臺,尤其是對存在巨大漏洞的電商平臺,時刻敲響警鐘。”朱杰說。
一些受訪家長提出,能否在游戲中加大人臉識別的力度、強度,及時發現未成年人玩家,查封賬號、強制下線。
朱杰提出,之所以未成年人通過租賃和購買賬號就能正常游戲,是因為一些游戲運營企業自動檢測機制不完善,即只要賬號是實名認證為成年人的,就不再進行檢測了。對此,運營企業應當將自動檢測常態化,即無論是否進行游戲實名認證,每次進網游時都得人臉識別檢測。
“考慮到游戲體驗感,可以建立賬號異常檢測機制;如多次更換設備、地點登錄,則可以推定為租賃賬號,應當進行人臉識別檢測,標記異常賬號,這些措施通過技術都不難實現。”朱杰說,從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安全的角度考慮,在進行人臉識別檢測時,應當履行告知同意義務,不同意進行人臉識別檢測的,可以禁止游戲。
此外,教育、文化等部門、學校及未成年人父母應當加強教育宣傳,正確引導未成年人抵御游戲誘惑,防止沉迷。學校發現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應當及時告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共同對未成年人進行教育和引導,幫助其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放任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應當在智能終端產品上安裝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軟件、選擇適合未成年人的服務模式和管理功能等方式。各方應當履行法定義務,站好各自崗位,共創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環境。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北京市教育法治研究基地執行主任姚金菊建議,在技術層面,要在游戲登錄前端、游戲過程后端進行有效的用戶實名驗證,在不影響游戲體驗的前提下,游戲運營商可憑借人臉識別技術或者指紋識別技術強制執行多時段驗證,通過對用戶身份信息的自動驗證,判定未成年人是否存在游戲成癮、過度消費等問題,同時也要注意保護未成年人的信息安全。在操作層面,在未嵌入人臉識別技術的游戲注冊端口,網絡游戲的實名注冊要盡量避免單一認證方式,更多使用“身份證號+手機號+短信驗證碼”或者“銀行卡號+手機號+短信驗證碼”組合認證的方式,以此保證游戲用戶身份信息的可靠性。
*請認真填寫需求信息,我們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