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者:hh_phoebe
轉發鏈接:https://juejin.im/post/5ee0cf335188254ec9505381
時一遍又一遍的分析數據,還要一遍一遍的謄分析結果然后畫表格。煩不煩人?
有沒有想過讓R自動生成所有的結果表格?可以直接發表的那種?今天就給大家寫寫如何做,提醒一下:關注我,你不會后悔的。
先給大家做一個很簡單回歸分析,體驗一下R自動輸出結果的強大,首先載入相關包和數據
library(sjPlot)
library(sjmisc)
library(sjlabelled)
data("efc")
efc <- as_factor(efc, c161sex, c172code)
上面的代碼應該不用解釋吧,我用的是自帶的歐洲家庭調查數據,你也可以試著用自己的數據,接下來擬合模型
m1 <- lm(barthtot ~ c160age + c12hour + c161sex + c172code, data=efc)
我用c160age + c12hour + c161sex + c172code這些變量來預測生活自理能力barthtot的回歸模型。
自動結果輸出只需要tab_model方法就可以
tab_model(m1)
可以看到,輸出直接是基本上可以發表的結果表格,不用費心編輯拷貝啦,簡直完美。輸出是一個html的文件大家可以直接轉為doc做相關編輯,很方便的。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只擬合了一個模型,我們也可以擬合2個模型,模型結果同時在一個表格中展示,比如我們再擬合一個m2
m2 <- lm(neg_c_7 ~ c160age + c12hour + c161sex + e17age, data=efc)
同時展示2個模型結果:
tab_model(m1, m2)
可以看到在輸出的結果表格中2個模型并排放置,對同一個變量,每個模型都輸出了系數置信區間和p值
有時候我們根據雜志要求,有可能并不需要提供某個參數,此時可以用tab_model()自定義哪些參數輸出,哪些隱藏。比如說我們要輸出系數的標準差,就可以將show.std設置為True。其他的可以設置的參數見下圖:
今天給大家寫了如何用R生成了一個可以發表的結果表格,這些表格都是可以存為word文檔再手工編輯的,真的非常好用,同時像我今天介紹的tab_model方法還有很多功能,比如輸出的合并,表格順序的調整,自動標記p值等等,關注我,以后慢慢給大家寫。感謝大家耐心看完。發表這些東西的主要目的就是督促自己,希望大家關注評論指出不足,一起進步。內容我都會寫的很細,用到的數據集也會在原文中給出鏈接,你只要按照文章中的代碼自己也可以做出一樣的結果,一個目的就是零基礎也能懂,因為自己就是什么基礎沒有從零學Python和R的,加油。
(站外鏈接發不了,請關注后私信回復“數據鏈接”獲取本頭條號所有使用數據)
往期精彩:
R數據分析:如何用R做多重插補,實例操練
源:中國軍網微信·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作者:王延
他們的故事
穿過戰火硝煙
直抵人心
他們的風骨
經過歲月沉淀
歷久彌新
他們是老一輩將帥和革命者
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巍峨豐碑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反映新時代強軍事業的新氣象新風貌新作為,中國軍網聯合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井岡紅軍人物研究分會推出“初心與坐標”主題系列報道,陸續邀請老紅軍后代講述父輩往事,期待您的關注!
初心與坐標主題系列報道之三
他是忠誠于黨的“金身將軍”,是毛主席“棗園的老朋友”。戰爭年代,他長期在領袖和老帥身邊做參謀,是我軍卓越的軍事指揮員和優秀的后勤工作領導者。他就是王政柱將軍。今天,王政柱將軍的兒子王延為我們講述父親一生難忘的記憶……
父親為何被稱為“金身將軍”?
視頻:https://v.qq.com/x/page/t0802bezucp.html
王政柱之子王延講述“金身將軍”的故事。作者:魯赫 來源:中國軍網八一電視
“金身將軍”的稱謂源于共和國名將系列電影之一的《金身將軍王政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發生在父親身上的一個故事。
1943年3月7日清晨7時,在當時的八路軍總部,彭德懷副總司令命令時任作戰科長的父親,把八路軍前線從日本人手中繳獲、積攢起來的190兩黃金帶到延安,交給黨中央。
后勤部門曾多次提出用這些黃金購買前線急需的藥品和子彈,均被彭德懷拒絕。他說延安比前線還困難,更需要這筆黃金。
彭德懷告訴父親,八路軍總部的譯電員羅健(我的母親)將與他同行,去延安修改密電碼。
在吃飯踐行的時候,后勤部長楊立三趕來,把裝著190兩黃金(舊制為16兩制,相當于12斤)和8斤金銀首飾,總共20斤的米袋子交給了父親。里面沒有清單,可見首長們對父親是絕對信任的。
歷經72天,2130里,三過敵占區和封鎖線,父親與母親成功完成了任務。原本沒有戀愛關系的他們通過送黃金結成了夫妻。我的父親沒有什么甜言蜜語,他靠對黨忠誠的實際行動和智慧打動了我的母親。
1943年5月30日,王政柱夫婦在延安王家坪的結婚合影。
1943年3月7日上午9時,他們一行人化好裝從麻田出發。由于途中隨時可能與敵遭遇,母親很緊張。父親讓母親騎著騾子,自己還背著望遠鏡,拿著原屬于左權將軍的佩槍。
左權將軍是父親的恩師,也曾拉著母親突圍。父親和母親一起回憶左權將軍,相互交流,有共同語言。
一路上,每50里一個交通站,接力式地護送他們前行。3月27日早晨,他們從桃村交通站到達了石灰灣。日本人突然臨時增加了一個哨所,這讓交通員始料未及。
父親是搞作戰出身,不打沒有準備和沒把握的仗。為防止敵人尾隨,父親決定從石灰灣轉圈返回桃村。他們一行人在桃村住了半個多月,先后轉了六圈,第七次才在地下黨和游擊隊的掩護下,通過了石灰灣哨卡。母親感到父親成熟老練,富有作戰經驗,跟著他有安全感。
1943年,王政柱一行人赴延安的路線圖。
4月5日,他們到達任家莊。天氣漸熱,父親跑得滿頭大汗。母親給他脫棉襖擦汗,手一伸,發現父親腰里硬邦邦的。這時,父親才告訴她,里面裝的是黃金。
棉襖脫下來,里面的白色襯衣血跡斑斑,是讓金銀首飾的頂針扎的。再脫下襯衣一看,父親的腰被黃金硌得青一塊紫一塊。
母親既心疼,又生氣。她心想,我1939年6月就在抗大入了黨,現在是四年的老黨員,就這點秘密,你還信不過我,便不理父親了。
父親內向,不做解釋。到了宿營地,母親靜下心來一想:王政柱沒有錯。入黨誓詞有一條,保守黨的秘密。他的黨性、原則性還真強,靠得住!
5月17日,他們平安到達延安,第二天,中央軍委就把黃金接走了。5月30日,我的父母在王家坪結為了夫妻,相濡以沫了58個春秋。延安生活艱苦,直到9月份才發了單衣。我的父母當時身無分文、是穿著棉祆結婚的。
王政柱的題字。
1995年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父親回憶送黃金的過程,題寫了八個字:團結御侮,戰勝侵略。他對我們說:“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民眾志成城,日本帝國主義想封鎖、戰勝我們根本不可能。”
電影劇本原來的名字是“千里送黃金”。2010年7月,著名導演安瀾到家中采訪了當時還健在的母親。采訪完,安瀾導演激動地說:“王政柱身背黃金,心如明鏡,心比金子還亮,對黨赤膽忠誠。”
他把電影名字改成了“金身將軍王政柱”。父親生前并不知道自己是金身將軍,如果他活著也肯定不讓拍這個電影。父親認為送黃金是黨交給他的任務,是分內的工作。
毛主席稱父親為“棗園的老朋友”
王政柱。攝于陜北保安
“棗園的老朋友”是毛主席對父親的稱謂,也被父親視為一生中最大的幸福。父親這一生,曾多次接觸毛主席。
第一次是在陜北的保安,1937年元旦過后,擔任作戰科長的父親帶著四五個參謀,給毛主席清文件。那是父親第一次見到毛主席,他們之間有一段很長的對話。
父親心很細,在準備要燒毀的毛主席書稿里,他發現了五張珍貴的照片,其中有兩張是毛主席和周恩來在長征中拍攝的。1959年,父親把他珍藏的這五張照片,還有左權的佩槍,捐給了軍事博物館。
1944年底,西北局共評出74名陜甘寧邊區特等勞動模范,父親是其中之一。在頒獎大會上,毛主席把陜甘寧邊區老百姓自己織的毛毯獎勵給了父親,并對父親說:“要再接再厲,不要驕傲。”父親回答:“我一定繼續努力!”這個毛毯后來被父母送到了麻城鄂豫皖根據地革命紀念館。
1945年4月23日,父親出席了七大,并在第二天聆聽了毛主席作的七大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
最令父親難忘的就是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那段日子。
1945年8月8日,蘇聯出兵東北,戰局變化特別快。毛主席要求中央軍委每天向他和書記處匯報軍情戰況。父親白天在王家坪處理軍務,把發生的情況記下來。晚飯后,他趕到棗園,向書記處匯報后,又被毛主席叫到窯洞里單獨詢問情況。
毛主席要到重慶跟蔣介石談判,調查研究和準備工作做得非常細致。在毛主席去重慶前的近二十天里,父親經常在毛主席的窯洞里工作,直到第二天凌晨。
毛主席從重慶回到延安后,仍點名讓父親去匯報。1945年11月初,中央軍委決定正式成立中央書記處棗園作戰室,由時任中央軍委作戰局副局長的父親兼任主任。
父親帶五六名參謀進駐棗園,我們一家人被安排在毛主席窯洞西側二十多米的另一個窯洞住下。這樣,習慣夜間工作的毛主席叫父親時,他能隨叫隨到。
王政柱在棗園作戰室使用的軍事技術便覽。
1946年8月2日,蔣介石派飛機轟炸延安。當天晚上,父親在窯洞里向毛主席報告延安軍民的損失情況。毛主席沉思了一會兒,對父親說,看來我們是要放棄延安了。
父親不解,拼命解釋,我們能守得住,我們已從賀龍的晉綏軍區司令部調兵遣將。毛主席對父親講了16個字,父親記的原話是:“人存地失,人地皆存;人失地存,人地皆失。”
父親聽后茅塞頓開,正如俗話所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父親連夜把毛主席的指示向朱德和彭德懷報告。
1956年6月11日,父親最后一次見到了毛主席。毛主席在北京的中南海懷仁堂接見海軍軍官,看到穿著白色禮服的父親,毛主席沒有認出來。周恩來總理馬上介紹,他就是棗園作戰室的主任。毛主席立刻緊握著父親的手,笑著說:“就是王政柱,棗園的老朋友,又見面了。”
父親一提左權就流淚
左權將軍。
自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父親就在左權身邊當參謀、作戰科長,跟隨他五年。左權將軍是父親的恩師,幫助他提高文化和參謀水平。
1942年5月23日,日軍集中兩萬人,包圍了麻田,八路軍總部開始突圍。5月25日清晨,他們被日軍發現,情況萬分危急。彭德懷、左權、羅瑞卿(政治部主任)、楊立三,還有父親一塊兒商量,決定分三路突圍。
1942年5月八路軍總部突圍示意圖。
母親當時是總部機要員,只有18歲,身體不好,跑不動,左權就拉著母親突圍。母親腳一滑,跌到路邊一人多深的溝里,左權已經沒有力氣去拉了,讓警衛員跳下去把母親推上來。
母親對左權說:“我實在走不動了,你先帶領大部隊突圍,千萬不要因為我影響大家。”到了十字嶺山下,左權讓司令部一個老紅軍,原路返回,把母親拖到了十字嶺山上。
當時,母親離左權只有30米遠,正要跑過去報到,又一輪炮彈襲來。當時,山上都是非戰斗人員,大家的動作緩慢。左權命令大家臥倒,等大家都臥倒后,左權才低下身,慢了半拍,后腦被削掉一半。
看到這么慘烈的景象,母親哭了三天三夜。警衛員和3個北方局的學員掩埋了左權的遺體,拿著左權的遺物找到了已經突圍的彭德懷和父親。
左權的佩槍。
彭德懷聽說左權犧牲的消息,面對著窗戶,背對大家,悲痛不已、潸然淚下。父親說彭德懷是個硬漢,從來不哭。那是他第一次看見彭德懷流淚。彭德懷把左權的佩槍推給了父親。
1988年,父親和母親爬上山,到十字嶺左權殉難地祭拜。1992年,左權犧牲50周年時,深圳電視臺和特區報到北京采訪父親,報道的標題是:一提左權就流淚。
父親對我們說,左權把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都獻給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我們要永遠學習左權將軍,要永遠懷念左權將軍!
父親的遺憾與希冀
王政柱任一野副參謀長。攝于蘭州
父親一生最大的遺憾是未能盡孝,1950年10月2日,他在漢囗寫下參軍以后的第一首詩。
探母
十五離家當紅軍,辜負母親養育恩。
含淚告別眾鄉友,盼望窮人早翻身。
三十五歲回麻城,一心只望見母親。
三步當做兩步走,只見新墳不見人。
兒走母親受盡苦,東逃西逃求生存。
敵人恨娘赤匪婆,逼娘交出兒紅軍。
劉鄧大軍回老區,母親帶病把兒尋。
希望變成了絕望,未等兒子盡孝心。
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前夕,王樹聲大將派人將麻城活著的老紅軍情況一一通知他們家鄉的親人。
奶奶知道了父親還活著。王樹聲又打電話告訴父親,奶奶挺好。父親當時擔任一野的副參謀長,一野要解放寧夏、青海,還要進軍新疆。父親顧了大家,舍了小家。
1950年9月,在西北剿滅匪特任務基本完成后,父親才請假,帶著母親、弟弟和我回到了西張店銀杏樹灣村。一進家門,叔叔就告訴父親,母親一年前就去世了,父親當時就愣住了。
原來,奶奶知道父親還活著,第二天就到村口等待,左等右等等不來。村口有一條西張店河,六七十米寬,水深過膝。她蹚過河,到對面鄉里,向土改隊、解放軍一一詢問,結果一次次失望。
11月,河水冰涼刺骨。奶奶返回村里的時候,雙腿麻木,癱倒在地,一病不起。她認為父親肯定不在世了,哪有離開了二十年的兒子知道自己母親還活著,不趕快回家看望的。奶奶的希望變成了絕望,急出心臟病,于當年12月28日去世了。
叔叔告訴父親,1932年底,國民黨反動派回到西張店反攻倒算,吊打奶奶,逼她交出父親。交不出來,他們就把家里唯一的一床棉被和棉襖都搶走了。
奶奶只好帶著叔叔和姑姑,北上翻過大別山去找父親。找不到父親,他們在河南境內沿街乞討了三年,受盡了苦難。
父親聽到這里痛哭起來,淚如泉涌。父親和母親把奶奶帶回蘭州、安度晚年的愿望成為了泡影。
王政柱一家人的合影。
父親去世后,留給我們后人的是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我才深深地體會到,父母對我們最大的保護就是通過言傳身教,讓我們在優良的家風中成長,最終使我們能幸福地安度晚年。
1962年7月,我考上哈軍工。父親送給我一份成人禮——他使用過的帆布文件箱。他對我說:“戰爭年代,我用這個箱子裝著行軍路線地圖和作戰計劃去打仗。現在你要用這個箱子裝滿科技書籍,去哈軍工攻克科技堡壘。”
到了哈軍工以后,父親給我寫了九封信,他在信中說:“我不要求你當將軍,我只希望你成為有真才實學的人。你只要成為一個勝任的、合格的工程師,我就很滿意了。”
王政柱在戰爭年代使用的帆布文件箱。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父親到原總后勤部任職,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我們三個子女叫到跟前,重申三條:一、不走官路;二、絕對不許走商路;三、走好自己的技術路。
我做了一輩子技術工作,“導了一輩子彈”,但我沒有虛度年華。我參與研制的幾型反艦和艦對空導彈,都裝在不同型號的導彈驅逐艦和導彈護衛艦上,在今年4月12日南海大閱兵中,光榮地接受了習主席的檢閱。
“軍魂”,這是父親一生寫下的最后兩個字。他對我說:“我把這兩個字留給你,是要你永遠有靈魂,永遠不要忘本,永遠記住自己的根!”
感謝
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井岡紅軍人物研究分會
的大力支持與協助!
感謝蕭南溪同志大力協助!
(中國軍網微信·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請認真填寫需求信息,我們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