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據來源: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資料整理:高良超、楊旸
時刻系東經120度標準時(北京時間)
天象包括行星天象(合日、沖日、凌日、大距、行星最接近地球,過遠近日點,升降交點,緯度最南最北、以及行星相合、行星合恒星、等),月相,月亮過遠近地點,月掩行星和恒星,日月食,二分二至,彗星,流星雨,變星等諸多天文事件。
2019年1月3日13時20分,地球行經繞日公轉橢圓軌道的近日點,距離太陽為1億4709萬9760公里。這天所見到的日面,是一年中最大的1天,大約比7月5日地球通過遠日點時所見的日面視直徑大了3.4%。
象限儀座流星雨(Quadrantids,00010 QUA)是年度最優秀的流星雨之一,出現于每年的12月28至1月12日間,2019年的極大期是在1月4日10時左右。流星雨的名稱,一般是以極大期輻射點所在星座而命名之。象限儀座并不在現行的88個星座名稱中,而是以前曾經使用過,但現已廢除的星座,當時這星座位于現今的牧夫座、武仙座及天龍座之間,象限儀座流星雨輻射點則在現今牧夫座的頭部附近。
每年都會有年度最大滿月,今年的最大滿月將發生于2月19日,在其前后的2次滿月(1月21日及3月21日)也因滿月時間與月過近地點的時間差不到1天,致使這2次滿月的月面也顯得比較大,容易引起注目。這連3次大滿月的時間及月面視直徑分別為:1月21日13時16分(月面視直徑33.40角分);2月19日23時54分(月面視直徑33.49角分);3月21日9時43分(月面視直徑33.12角分)。
太陽系大行星動態
太陽:由人馬座運行到摩羯座。
水星:晨星。由蛇夫座經人馬座順行至摩羯座;日出時地平高度較低,且逐日降低,不利觀測;30日水星上合日,完全被太陽的光輝所淹沒。
金星:晨星。由天秤座經天蝎座入蛇夫座。6日西大距,日出前閃爍在東南方天空,日出時的地平高度約29度,亮度約-4.6等,為觀測的最佳時機。
火星:在雙魚座順行。日落時位于西南方天空,約于夜晚22時30分左右落下,亮度約0.5~0.9等,適宜觀測。
土星:距太陽較近,不易見到。2日合日,與太陽同升落,無法觀測。
木星:在蛇夫座順行。約于凌晨4時左右升起,日出時位于東南方天空,可觀測時間不多。
天王星:在雙魚座逆行,7日留后順行。日落后位于西南方天空,視亮度約5.8等。
海王星:在寶瓶座順行。日沒后位于西南方天空,約于20時落下,視亮度約7.9等。
2019/01/02 金星合月★★
1月份的金星,日出前見于東南方天空。1月2日,農歷廿七的殘月正好移經金星的附近,形成金星合月天象,這兩個夜空中最明亮的星體,在黎明前的夜空中格外的明亮。
2019/01/04 象限儀座流星雨極大期★★★
象限儀座流星雨(Quadrantids,00010 QUA)輻射點約于2019年1月4日凌晨0時過后自東北偏北方升起。根據預報,今年該流星雨的極大將發生在北京時間1月4日10時左右,ZHR~120。我國的較佳觀測時間為3日午夜至4日凌晨,而且可能會有較多的暗流星出現。時逢曉月,對流星雨的觀測影響不大。不過冬夜里氣溫偏低,請大家要做好保暖的相關準備。
2019/01/06 日偏食★★★★★
2019年1月6日將發生日偏食,沙羅周期編號第122號,全部經過時間自北京時間7時34分開始,至11時49分終止,歷經4小時又14.7分鐘。這次的偏食在亞洲東北部、太平洋西北部、阿拉斯加西南部可以看到。中國(除新疆、西藏、云南、貴陽、廣西、廣東、海南的部分地區)可以看到。其中在俄羅斯東北部斯列德涅科雷姆斯基區可以見到此次日食的最大食分景象。
7時34分左右月亮半影從我國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寧城縣開始,而后影子南下擴大隨后再逐漸縮小至10時36分從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撫遠縣退出我國。華中、華北部分地區可見太陽帶食而出,其他地區(除不能見到日食的地區)可見全過程。這次日食開始時大部分地區太陽處于近地平線位置,因此可以借助地景與日偏食合拍,注意望遠鏡加太陽濾鏡拍攝!
觀測方法
看日偏食時(也就是太陽未被月球完全遮住時),要戴上專門觀測太陽的眼鏡。一定要購買合格的太陽觀測鏡,例如用巴德膜的太陽觀測鏡。日常的太陽鏡或墨鏡只用于觀測日光下的四周景色,決不能用于直接看太陽。另外,也不能使用不合格的太陽觀測鏡和濾光片,因為這些不合格產品無法擋住紫外線,在長達兩個小時的太陽圓缺變化觀賞時,同樣會嚴重傷害眼睛。
還可以制作針孔投影箱。可用一個1至2米長的紙箱,兩端中心各開約10厘米大小的洞,上端用錫紙將洞貼上,再用針在錫紙中心穿一針孔;另一端用白色半透明紙將洞貼上,然后在太陽下試驗能否在半透明紙上產生太陽圓面像。要注意,不能用肉眼透過針孔直接觀測太陽。
也可以用望遠鏡投影,通過觀測太陽經過望遠鏡的投影來觀看日食,不可以直接用望遠鏡觀看,嚴重者可導致失明;用電焊護目鏡,因為電焊護目鏡也是觀測日食的最佳工具之一;用照相機看,但一定要有濾光片,直接從取景框中觀察日食也會傷害眼睛。
具體時間如下:
日食概況:
2019年1月5-6日日偏食概況 太陽和月亮赤經相合時的世界時2019年1月6日1h43m40.094s 太陽地心坐標 赤經 19h07m0.74s+10.967s(T-2h) 赤緯 -22°32′31.1"+17.55"(T-2h) 赤道地平視差 8.94" 視半徑 16′15.92" 月亮地心坐標 赤經 19h07m33.04s +129.617s(T- 2h) - 0.039s(T- 2h)(T- 2h) 赤緯 -21°30′22.8" + 45.70"(T- 2h) + 3.11"(T- 2h)(T- 2h) 赤道地平視差 54′27.42" - 0.686"(T- 2h) + 0.004"(T- 2h)(T- 2h) 視半徑 14′50.36" - 0.187"(T- 2h) + 0.001"(T- 2h)(T- 2h) T為以小時為單位的世界時 日食概況 見食地點 世界時 緯度 地理經度 食分 偏食始 1月5日23h34m07s +41°30.4′ +119°24.9′ 食甚 1月6日1h41m27s +67°26.1′ +153°34.7′ 0.715 偏食終 3h48m50s +43° 7.2′ -168°40.8′
中國地方見食
注:食分欄帶*系日出時的食分,食甚在日出以前。初虧欄中帶*為日出時刻,實際初虧在日出以前;這里的日出時刻取太陽中心與地平相切時刻,日出欄中給出的則是太陽上邊緣與地平相切時刻。
2019/01/06 金星西大距★★★
金星到達西大距的時間為2019年1月6日12時54分,與太陽最大角距達47度,日出前位于東南方天空,在天秤座內,地平高度達30度,視星等-4.6等。是今年觀測金星的最佳時機。
2019/01/18 巨蟹座δ流星雨極大期
巨蟹座δ流星雨(delta Cancrid Complex,00095 DCA)是中等強度的流星雨,從每年的12月14日持續到次年的2月14日,流星主要出現在1月1日至1月24日。輻射點位在巨蟹座靠近鬼宿四的位置,它的峰值落在2019年的1月18日,但ZHR只有4。這個流星雨最早是在1872年發現的,但第一個可靠的證據在1971年出現的現象。這個流星雨的來源不清楚,它曾經被認為是小行星2001YB5,因為兩者有相似的軌道。
2019/01/21 大滿月+月全食★
2019年1月21日13時16分滿月,由于與月球過近地點的時間(2019年1月22日3時59分)僅差約14小時43分鐘,因此這次滿月的月面看起來感覺會較大。月球距離地球357714.6公里,視直徑33分24.3角秒,市民可在傍晚留意東北方升起的月亮,觀賞今年的大滿月。
本日還將有月全食發生(逢大滿月,屬近地食;沙羅周期編號第73號①②):
見食地區:
這次月食,在亞洲極西部和東北部、太平洋(除西部)、北冰洋、北美洲、南美洲、大西洋、歐洲(除東部)、可以看到。中國不可見。
月食根數
月亮和太陽赤經相沖時候的北京時1月21日13時07分41.3秒
太陽 月亮
赤 經 20h12m16.347s 8h12m16.347s
每 時 變 量 +10.566s +161.145s
赤 緯 -19°57'50.62'' +20°20'34.97''
每 時 變 量 +33''.12 -288''.20
赤道地平視差 8''.94 61'17''.87
視 半 徑 16'15''.24 16'42''.20
月食概況
食象 北京時間 方位角
半影食始………1月21日10:35:02 110°
初虧……………………………11:33:35 118°
食既……………………………12:40:49 327°
食甚……………………………13:12:18
生光……………………………13:43:48 46°
復圓……………………………14:51:02 256°
半影食終……………………15:49:31 263°
最大食分=1.201
2019/01/22 金星合木星★★
2019年1月22日,極明亮金星與木星相合,金星將至木星以北約2.4度(相當于5個滿月的視直徑)通過。金星-4.4等,木星-1.8等,位于天蝎座與蛇夫座間,在日出前的東南方天空可見到這兩顆亮星,而且這次相合在日出前的地平高度都在20度以上,觀測條件不錯,此外天蝎座的心宿二(+1.05等)也在右方不遠處。
天象(地心視象)
日期 月齡 星期 時刻 天象簡述
1/01 25.2 二 一月獅子座流星雨極大期(ZHR<2),一月獅子座流星雨(January Leonids,00319 JLE)活躍日期介在12.31-01.05之間,速度~59.4km/s
1/02 26.2 三 02時00分 谷神星合月,谷神星在月亮北1.6度
1/02 26.2 三 05時48分 金星合月,金星在月球南1.3度
1/02 26.2 三 10時06分 殘月
1/02 26.2 三 13時50分 土星合日,土星在太陽背后,不可見
1/03 27.2 四 09時35分 心宿二合月,心宿二在月亮南8.6度
1/03 27.2 四 13時20分 地球過近日點:0.983301165AU、1億4709萬9760km,太陽視直徑32′32″
1/03 27.2 四 15時35分 木星合月,木星在月球南3.1度
1/04 28.2 五 00時02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極小(著名的食雙星)
1/04 28.2 五 10時21分 象限儀座流星雨極大期(ZHR~120),象限儀座流星雨(Quadrantids,00010 QUA)活躍日期介在12.28-01.12之間,速度~40.9km/s
1/05 29.2 五 蝎虎座S星極大(7.6~13.9等,周期242日)
1/05 29.2 五 01時40分 水星合月,水星在月球南2.8度
1/05 29.2 六 23時39分 小寒,24節氣之一。太陽視黃經285°
1/06 0.4 日 02時42分 月掩土星,北美洲可以看到
1/06 0.4 日 02時43分 月亮赤緯最南(δ-2133')
1/06 0.4 日 04時13分 天琴座β星漸臺二極小(著名的食變星)
1/06 0.4 日 09時28分 朔
1/06 0.4 日 09時41分 日偏食:最大食分=0.715
1/06 0.4 日 12時54分 金星西大距,日距角47.0度,-4.4等,視直徑24.8″
1/06 0.4 日 19時41分 仙后座RZ星極小
1/06 0.4 日 20時52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極小(著名的食雙星)
1/07 1.4 一 08時08分 月球過降交點
1/07 1.4 一 10時28分 天王星留(赤經01.78h),然后順行
1/09 3.4 三 06時15分 灶神星合月,灶神星在月亮南1.9度
1/09 3.4 三 12時29分 月球過遠地點:406117.5公里,視直徑29.4′
1/09 3.4 三 17時41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極小(著名的食雙星)
1/10 4.4 四 06:53:49 上海一年中最遲日出
1/10 4.4 四 07時46分 C/2018 R5彗星過近日點(周期109年)
1/10 4.4 四 11時50分 239P/LINEAR彗星過近日點(周期9.5年)
1/10 4.4 四 13時12分 蛾眉月
1/11 5.4 五 波江座T星極大(7.2~13.2等,周期252日)
1/11 5.4 五 04時53分 374P/Larson彗星過近日點(周期11.1年)
1/11 5.4 五 06時21分 海王星合月,海王星在月亮北3.1度
1/12 6.4 六 16時24分 水星過遠日點
1/12 6.4 六 19時06分 仙后座RZ星極小
1/13 7.4 日 白羊座R星極大(7.1~14.3等,周期189日)
1/13 7.4 日 白羊座U星極大(7.2~15.8等,周期371日)
1/13 7.4 日 03時47分 火星合月,火星在月球以北5.3度
1/13 7.4 日 04時31分 C/2018 A3彗星過近日點
1/13 7.4 日 18時47分 水星合土星,水星位于土星南1.7度
1/14 8.4 一 01時09分 171P/Spahr彗星過近日點(周期6.7年)
1/15 9.4 二 北冕座ξ流星雨極大期(ZHR<2),北冕座ξ流星雨(xi Coronae Borealids,00323 XCB)活躍日期介在01.11-01.18之間,速度~49.0km/s
1/15 9.4 二 獵犬座流星雨極大期(ZHR<2),獵犬座流星雨(Canum Venaticids,00403 CVN)活躍日期介在01.13-01.18之間,速度~56.0km/s
1/14 8.4 一 20時29分 天王星合月,天王星在月球北5.1度
1/14 8.4 一 20時29分 天王星合月,天王星在月球北5.1度
1/16 10.4 三 04時37分 金星合心宿二,金星在心宿二北7.9度
1/17 11.4 五 飛馬座V星極大(7.0~15.0等,周期302日)
1/17 11.4 五 牧夫座λ流星雨極大期(ZHR<2),牧夫座λ流星雨(lambda Bootids,00322 LBO)活躍日期介在01.17-01.18之間,速度~41.0km/s
1/18 12.4 五 一月大熊座ξ流星雨極大期(ZHR<2),一月大熊座ξ流星雨(January xi Ursae Majorids,00341 XUM)活躍日期介在01.16-01.20之間,速度~44.0km/s
1/18 12.4 五 牧夫座ν流星雨極大期(ZHR<2),牧夫座ν流星雨(nu Bootids,00432 NBO)活躍日期介在01.16-01.20之間,速度~67.0km/s
1/18 12.4 五 02時20分 畢宿五合月,畢宿五在月亮南1.6度
1/18 12.4 五 06時35分 盈凸月
1/18 12.4 五 12時34分 C/2017 M4彗星過近日點
1/18 12.4 五 18時53分 仙后座RZ星極小
1/19 13.4 六 牧夫座S星極大(7.8~13.8等,周期271日)
1/19 13.4 六 02時50分 天琴座β星漸臺二極小(著名的食變星)
1/19 13.4 六 09時31分 天王星東方照
1/20 14.4 日 小熊座γ流星雨極大期(ZHR<2),小熊座γ流星雨(gamma Ursae Minorids,00404 GUM)活躍日期介在01.18-01.24之間,速度~30.0km/s
1/20 14.4 日 07時20分 月亮赤緯最北(赤緯δ+21°32.6′)
1/20 14.4 日 17時00分 大寒,24節氣之一。太陽視黃經300°
1/21 15.4 一 06時48分 月球過升交點
1/21 15.4 一 13時12分 月全食:本影食分=1.201
1/21 15.4 一 13時16分 望
1/21 15.4 一 23時57分 月掩蜂巢星團,澳大利亞、新西蘭可在夜間觀測
1/22 16.4 二 寶瓶座T星極大(7.0~14.2等,周期201日)
1/22 16.4 二 13時48分 金星合木星,金星在木星北2.4度
1/22 16.4 二 03時59分 月球過近地點:357342.2公里,視直徑33.4′
1/23 17.4 三 烏鴉座η流星雨極大期(ZHR<2),烏鴉座η流星雨(eta Corvids,00530 ECV)活躍日期介在01.18-01.26之間,速度~69.0km/s
1/23 17.4 三 09時41分 軒轅十四合月,軒轅十四在月亮南2.5度
1/24 18.4 四 一月后發座流星雨極大期(ZHR<2),一月后發座流星雨(January Comae Berenicids,00090 JCO)活躍日期介在01.21-01.27之間,速度~65.0km/s
1/24 18.4 四 13時22分 131P/Mueller米勒2號彗星過近日點(周期7.1年)
1/24 18.4 四 17時58分 仙后座RZ星極小
1/24 18.4 四 18時08分 虧凸月
1/26 20.4 六 08時06分 月球通過赤道,進入南半球
1/26 20.4 六 22時34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極小(著名的食雙星)
1/27 21.4 日 船尾座Z星極大(7.2~15.3等,周期516日)
1/27 21.4 日 00時02分 角宿一合月,角宿一在月亮南7.9度
1/27 21.4 日 14時31分 223P/Skiff彗星過近日點(周期8.5年)
1/28 22.4 一 后發座α流星雨極大期(ZHR<2),后發座α流星雨(alpha Coronae Borealids,00429 ACB)活躍日期介在01.27-02.05之間,速度~57.0km/s
1/28 22.4 一 05時10分 下弦
1/28 22.4 一 17時24分 仙后座RZ星極小
1/29 23.4 二 19時23分 英仙座β星大陵五極小(著名的食雙星)
1/30 24.4 三 10時52分 水星上合日,水星在太陽背后,不可見
1/31 25.4 四 寶瓶座S星極大(7.6~15.0等,周期279日)
1/31 25.4 四 07時53分 木星合月,木星在月球以南2.8度
注①:Liu Baolin and Alan D. Fiala, Canon of Lunar Eclipses, 1500 B.C.to A.D.3000, Willmann-Bell, Inc., Richmond, Virginia, U. S. A. 1992
②:編號第134沙羅周期中的月食在月球的升交點發生,每次相隔18年11又1/3日,共有72次。可參看美國宇航局日月食網站本次的沙羅周期 https://eclipse.gsfc.nasa.gov/LEsaros/LEsaros134.html
月食是以223個朔望月即6585.3212日的周期重復出現的,這周期稱為沙羅周期。連續相隔一沙羅周期的一系列月食就是屬于同一沙羅系統的,布朗(Brown)把朔望月編上號碼,1923年1月16日朔開始的那一個朔望月的號數為1,下一個朔望月的號數為2,這樣往下數,到2019年1月6日朔開始的一個朔望月是1188。我們把布朗朔望月號數用223除,所得的余數稱為沙羅系統號數,例如2019年1月21日的月全食所在的朔望月的布朗號數是1188,這次月食所屬的沙羅系統就是L73,L表示是月食。
沙羅系統包含本影月食39-59次,本影月食的前后各約有半影月食6-24次。
天象載太陽、月亮和行星的動態以及其他天文現象,包括:
(1)行星的地心天象(沖日、合日、方照、留、內行星東西大距以及金星最亮、火星最近地球等)和日心天象(過近日點和遠日點、緯度最北和最南、過升交點和過降交點等);
(2)日月食概況;
(3)朔、望、兩弦,月亮過近地點和遠地點;
(4)月掩行星或掩四顆亮恒星(畢宿五金牛座α星、軒轅十四即獅子座α星、角宿一即室女座α星、心宿二即天蝎座α星),行星合月,行星之間以及行星與五顆亮恒星(除上列四顆外,另加北河三β星)之間相合。
現把各種天象分別說明如下:
天頂每時出現率(Zenithal Hourly Rate,簡稱ZHR)是天文學專有名詞。來自中國天文學會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的天文學專有名詞中文譯名。假設輻射點位于仰角90度的天頂,在理想情況下,肉眼視力可以看到6.5等星的觀測者可以看見的流星數量最多的流量值。
ZHR不應該譯作“每小時天頂流星數”,國際流星組織(IMO)也沒有Zenith Hourly Number,ZHN(天頂每小時流星數量)這一類的詞。維基百科以及百度百科已按照國際流星組織2017年12月21日上線的《2018流星雨日歷》中文版,將ZHR的中文翻譯為“天頂每時出現率”。
你可能看到的流星數量是由公式給出的:
沖日和合日:行星視黃經與太陽視黃經相同的時候稱為合日,相差180度的時候叫做沖日。內行星(水星和金星)的合日有上合和下合之分,上合是行星在太陽之后,即太陽在內行星與地球之間,下合是行星在太陽之前,即行星在太陽與地球之間,上合的時候,行星是順行,即行星由西向東移動,下合時是逆行,即行星由東向西移動。
方照:對外行星而言,行星視黃經超過太陽視黃經90度和270度時為方照,在太陽以東90度時稱為東方照,在太陽以西90度時為西方照。
金星最亮:從地球看金星,也像月亮一樣有盈虧晦明現象。金星約在下合日前后36天,或東大距之后西大距之前35天為最亮。金星的會合周期約為584天,所以它的最亮日期有時全年都沒有,有時一年有兩次。
偏食始表示月亮半影錐軸初次和地面相切的時刻,就是地面最先看到初虧的時刻,并列出切點的經緯度。
食甚表示日食食分最大的瞬刻,并列出經緯度。
食分(日偏食)某地觀測者所看到的太陽被月亮遮蓋的分數。食分的大小是日面直徑被遮蓋部分與日面直徑的比值。
偏食終表示月亮半影錐軸最后和地面相切的時刻,并列出切點的經緯度。
月食概況載半影食始、半影食終及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時的北京時間。月亮進入地球半影以后,月面光度看不出有顯著變化,月亮開始進入本影的瞬刻是偏食的開始,叫做初虧。月亮完全進入本影的瞬刻是全食的開始,叫做食既。月亮中心和地影中心的相距最近的時刻,叫做食甚。月亮開始離開本影的瞬刻是全食的終了,叫做生光。月亮完全離開本影的瞬刻是偏食的終了,叫做復圓。食分(食甚時月亮邊緣深入地影的距離和月亮直徑之比)。月食時凡能看到月亮在地平線上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月食,各食象的時間各地所看見的都是一樣。
如果要確切地知道某地是否可以看到月食,應先計算該地的月出、月沒時刻,再看初虧、復圓間月亮是否在地平線上來決定。
合日、沖日是行星與太陽相差0,180度的時刻,對于地內行星則有上合和下合之分,上合是行星在太陽之后,即太陽在內行星與地球之間,下合是行星行星在太陽之前,即行星在太陽與地球之間。上合的時候,行星是順行,即行星由西向東移動,下合時是逆行,即行星由東向西移動。行星相鄰兩次合日(或沖日)的平均間隔稱為會合周期。
留:由于地球和行星繞日運動時運行速度和相對位置的不同,行星在天空的視運動有時順行(自西向東),有時逆行。順行和逆行之間有一個時刻行星看來是停留不動的,這叫做留。順行而留,留后逆行叫做順留,內行星發生在上合日以后,外行星發生在沖日以后。
東大距和西大距:外行星對太陽的角距可以為任何數值,在180度時為沖日。而內行星由于軌道是在地球軌道內側,所以從地球上看,它們對太陽的角距不能超過某種限度,并且沒有沖日現象。內行星在太陽之東(或西)的最大角距稱為東(或西)大距。水星在下合日前后約20天達東大距或西大距,由于水星軌道偏心率比較大,最大角距變化在18度~28度之間。金星在下合日前后70天左右達東西大距,角距約為46度~48度。內行星發生的天象其循環總是這樣:下合-留-西大距-上合-東大距-留-下合。
過近日點和過遠日點:假使不考慮攝動影響,行星的軌道為一橢圓,而太陽在其焦點上,行星在軌道上離太陽最近的一點,稱為近日點,最遠的一點稱為遠日點。所列過近日點和過遠日點日期是行星向徑為極小或極大的日期,也就是已經考慮攝動的影響,這與由平均軌道根數近日點黃經等于0度或180度的日期稍有不同。
過升交點和過降交點:行星軌道和黃道有兩個交點,行星由南而北通過黃道所經過的交點,稱為升交點,相反的一點,叫做降交點。所列時刻是行星日心黃緯等于0的時刻。
陰歷是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歷法,它的一年有12個朔望月,約354或355日。主要根據月亮繞地球運行一周時間為一個月,稱為朔望月,大約29.530588日,大月有30日、小月有29日。
月相是月球環繞地球公轉時,地球、月球、太陽之相對位置的變化,地球上的觀測者從不同角度看到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造成月相盈虧圓缺之變化。月相盈虧周期平均是29.530588日,歷法中之朔望月源于此。
朔、娥眉月、上弦、盈凸月、望、虧凸月、下弦,殘月分別是月亮視黃經超過太陽視黃經0、45、90、135、180、225、270、315度的時刻。
月齡是指每晚20時,以新月為起始,在一個朔望月周期內,出現各種月相所經歷的天數。月齡的數值通常用帶一位小數的數字表示,比如月齡7.4是上弦月,月齡14.8是滿月,月齡22.2是下弦月。因此月齡和陰歷是有關連的,只不過陰歷只顯示朔望月每日的整數,而月齡是計算月相所經歷的天數,為求更加準確,很多時會顯示至小數后一個位(甚至幾個位)。如果知道確實的月齡,便能推算出當時月亮大致的形狀、出沒時刻及所在方位。
預報的時間同時適用于所有東八時區(UT+8:00)的地方,包括: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新加坡、文萊及馬來西亞。
參考資料:
1、《中國天文年歷》科學出版社
2、李廣宇、張培瑜著《PMOE2003行星歷表框架》,《紫金山天文臺臺刊》第22卷,3~4期(2003年12月)
3、有趣天文奇觀
4、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流星數據中心
2019年的天象預報資料,可在“有趣天文奇觀”網站下取得,歡迎轉載利用!https://interesting-sky.china-vo.org/category/year/2019astronomical_events/
相關天象:
文經「原理」(微信公眾號:principia1687)授權轉載,
禁止二次轉載。
1.
著名的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曾將宇宙描繪成一個大寫的U:它的一端是一只眼睛,意思是我們人類是宇宙回望自身的眼睛。在過去的138億年中,從最初簡單的基本粒子,到恒星、星系的形成,再到地球上生命的出現,宇宙不斷地演化出越來越復雜的結構。
如果我們把宇宙的一生壓縮成一年,會發現人類是到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個小時才出現的。但令人驚奇的是,人類憑借著對光的本質的探索,使我們能夠透過光,便追溯了整個宇宙的歷史。
2.
約350年前,年輕的牛頓發現,太陽光進入棱鏡后會呈現出彩虹色。這是一個漫長故事的開始。大約在1800年,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首次測量了光的溫度。他作出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彩虹并不會停止于紅色,而是會繼續延伸到肉眼看不見的紅外光波段,我們雖然看不見紅外光,卻能感覺到它的溫度。
光是什么?電磁波。這是物理學會給出的一個簡單答案。150多年前,蘇格蘭物理學家麥克斯韋發現了描述電磁波的定律。
○ 在這件T恤上,不僅寫上了著名的麥克斯韋方程組,還寫著:“...于是便有了光”。
麥克斯韋的理論是物理學家追求“統一”的一個完美示例:看似完全不同的電和磁,其實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突然之間,閃電、電池、磁鐵,全部都和光聯系了起來。如今,電視、無線互聯網、微波、X射線和整個高科技產業也全都加入了這個行列。
○ 統一之路。| 圖片來源:新原理研究所
剛才我們提到了,彩虹的兩端會繼續向外延伸。在其中一端,電磁輻射延伸到波長非常長的波段,從微波到無線電波。在另一端,我們發現了鳥類能看見的紫外線、穿透我們身體的X射線,以及能自發產生粒子的伽馬射線。
3.
20多億年前,藍藻細菌通過利用陽光,從二氧化碳和水中制造出氧氣和碳水化合物。它們在大氣中制造了大量的氧氣,使需要氧氣才能存在的生命得以進化。植物利用葉綠素來達到同樣的效果。陽光的存在為地球大氣保持了它的可呼吸性,為所有其他高等生命形式提供了食物和能量。
光不僅對生命極其重要,甚至連空間和時間本身也可被光照亮。1915年11月,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他意識到,如果將任何東西(真的是任何東西!)放在空間里,空間和時間就會彎曲,而引力會通過時空的彎曲表現出來。1919年,愛丁頓通過觀測日食,驗證了遙遠的星光在通過太陽引力場時會發生彎曲,從而證明了愛因斯坦的理論,并使愛因斯坦聲名鵲起。
現在,通過現代望遠鏡,我們可以在星光熠熠的天空中看到這種效應。我們觀測星系如何作為宇宙透鏡,以最奇異的方式扭曲恒星和其他星系的圖像。
○ 當遙遠的恒星或星系發出的光線經過離地球較近的星系時,光線會在強大的引力場下發生彎曲,形成多個圖像。| 圖片來源:Herschel ATLAS Gravitational Lenses
4.
但宇宙對光的塑造的最顯著方式是通過宇宙膨脹。天文學家是因為觀察到遙遠恒星的顏色向紅光偏移而發現這一現象的。運動的物體有不同的顏色,這被稱為多普勒效應,有一些星系遠離我們的速度非常之快,以至于它們的光波甚至處于遠紅外波段。所以空間與時間的形狀實際上為宇宙涂上了不同的色彩。
這種上色對宇宙的第一束光的顏色的影響最為壯觀。這束光是在大爆炸后大約38萬年發出的,那時物質不再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光可以逃逸。從那之后,它們就一直在宇宙中穿行,成為今天依舊可以探測到的微波背景輻射。這個信號是在1964年被首次被探測到的。如今的衛星已可繪制出這些原初之光的詳細圖譜,這是由宇宙投射出的美麗的點畫。
○ 宇宙微波背景。| 圖片來源:Planck
事實上,光使得我們能夠和宇宙的最開始連接起來。通過仔細觀察宇宙的第一束光,我們希望探測到從宇宙起源中產生的原初引力波。一種叫做暴漲的宇宙學理論告訴我們,宇宙在最開始的時候經歷了一場指數式的膨脹。現在,我們正在通過從微波背景輻射中找到旋渦和漲落來檢驗暴漲理論。幾年前,一個研究小組宣稱他們已經探測到了這些量子漲落的證據。可惜的是,這些明顯的信號最終被證明只是星系塵埃,但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找這些信號。
現如今,惠勒所描述的畫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合時宜。通過觀察光的所有表現形式,我們可以接觸到位于宇宙邊緣和宇宙最初的世界。在科學史上,我們第一次通過最大的望遠鏡觀察宇宙的盡頭,通過最大的顯微鏡觀察亞原子的世界,而本質上它們尋找的是同樣的東西:宇宙是由什么構成的?
編譯:Zwicky
參考鏈接:
[1] https://www.ias.edu/ideas/2015/dijkgraaf-curiosities-light
[2] http://www.light2015.org/Home/ScienceStories/A-Brief-History-of-Light.html
來源:原理
編輯:Shiny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首屆黑洞PS大賽來襲!為了這張「高糊」的圖,中國科學家做出了啥貢獻?
2. 物理學四大神獸,除了“薛定諤的貓”還有誰?
3. 地下多大的金礦才能影響到單擺實驗?| No.149
4. 為什么用木棍打衣服就可以洗干凈衣服?| No.150
5. 為了替你出氣,我們給討厭的楊柳絮來個「以暴制暴」
6. 玩掃雷還有什么技巧?科學家的玩游戲方法你絕對想不到
7. 在我國,沒有任何一張地圖能告訴你你的真實位置
8. 在客戶魚嘴里提供服務的小清潔蝦、清潔魚,是怎么知道自己不會被吃掉的呢?
9. 你以為土撥鼠只會尖叫?其實它可能正在罵你
10. 你知道為了測博爾特的速度,我們有多努力嘛?
切觀賞以安全第一以及防寒保暖為重!
本月底的最后一天晚上,如果您所在地區在19點到23點之間能夠看見月亮,那么便可以觀賞到月全食天文奇觀,神奇的月亮會在較短時間內發生顏色變化(由亮白變為暗紅色再變回亮白),中國古代稱為“蟾蜍食月”或“天狗食月”!觀賞時,一定要注意保暖以及安全(人多看起來會更熱鬧)。
下一次發生月全食在2018年7月28日下半夜(凌晨),我國可觀,為21世紀持續時間最長的月全食。
下一次上半夜的且我國可觀的將在2021年05月26日,但是全食持續時間短,約16分鐘;
什么是月全食 | 月全食的成因 |
月全食的發生過程 | 月全食時月亮為何是紅的 |
我國近年月全食 | 什么地方什么時間觀賞月全食 |
月全食的八個特點 | 如何觀賞月全食 |
“藍月亮”介紹 | 關于月全食的神話 |
月全食直播網站接口:
香港(網上聯合直播):http://www.hokoon.edu.hk/astro/events/moon/LunarEclipse/20180131live.html
天文在線:https://weibo.com/tianxiangyubao/
觀測的天象方式:目視【肉眼可直接觀賞】,單雙筒望遠鏡可輔助觀賞,可拍照;
觀測的天時條件:在城市燈光下,也可以看見,無需跑到很遠,當然能夠看見月亮就行。
觀測時間及位置:1月31日晚上的19點到23點東方夜空可觀(19點48分開始,可提前到19點30分觀賞月亮,做好準備工作,23點結束);
可見的地理位置:全國(只要在上半夜可見月亮就行),西部一些地區可見初虧后半段,以月亮升起地平線可見而定;
天象的觀賞價值:★★★★☆(暑期還有一次月全食);
月光的影響程度:由于地球本影,月光將從亮變暗;
陽光的影響程度:太陽光(紅)經過地球大氣層折射到月面上。
下一次的月全食:2018年07月28日。
2014年10月8日拍攝的月全食照片,圖片作者Alfredo Garcia, Jr,
北京時間公元2018年01月31日18點50分到02月01日凌晨00點10分將發生一場月全食天文景觀,最為重要的是幾乎中國全境都可以觀測此次月全食的全部過程。該次事件持續時間(半影月食時間)長達5小時17分鐘12秒,其中本影月食持續時間(包括月偏食和月全食)長3小時22分鐘44秒,最為精彩的月全食持續時間長達1小時16分鐘4秒。該次事件半影食分為2.2941,本影食分為1.3155。地球與月亮的黃經相合(相等)時刻在北京時間21點26分42.5秒,月全食的食甚時間(地球本影中心最接近月亮中心)在21點29分49.6秒。本次計算使用力學時為71秒。
上述數據來自NASA日月食官網的計算,其它各機構計算時間可能有微小的差異。下文我將詳細介紹各機構的計算情況,僅供參考。
2018年01月31日,月全食示意圖
我們知道地球一年繞太陽一周,而月亮則一個月繞地球一周,所以太陽、月亮、地球三者在天空的位置也就時時刻刻在變化著,當我們看到月亮和太陽在相反的方向的時候,也就是太陽和月亮黃經相差180度時,這種相對位置一般稱為沖或望。
凡是是發亮的物體照著不發亮的黑暗物體,一定在黑暗物體的后面發生影子,我們走到燈光下面,一定有影子,且人越近燈光下面,影子越短。月亮和地球都是不發光的球體,所以太陽光照射時,只能照亮它們的半個球面,背著陽光的半個球面就拖著一個很長的影子。俗語說“形影不離”,月亮的影子隨時隨地跟著月亮,地球的影子隨時隨地跟著地球。當望的時候,地球走到太陽和月亮之間,如果這時太陽、地球、月亮三者恰好或幾乎成一直線,這射向月面上的太陽光被地球擋住,也就是月亮走進地影里,這樣就發生了月食。如果月亮進入了地球本影中,那么月全食就發生了。一般月食發生在滿月時期,也就是農歷十五前后。中國古代稱為“蟾蜍食月”或“天狗食月”!有關詳情可看后文的相關介紹。
月全食(月亮全部掩食),從字面的意思我們可以從另種方式這樣理解,在地球上的觀賞者看來夜空中明亮的月亮(表面)完全位于地球本影的影子中。食也為掩星,當一個視覺上較大的天體遮擋住背后一個較小的天體時便會發生掩星事件,如月亮遮掩夜空中的星星(月掩星)。我們可以從一種另類的方式來分析,把地球龐大無比的本影(主要影子)比作為一個大的天體(如比作為月亮),因為天體都是運動的,地球的本影也會雖地球太陽等運動,本影會掃過月亮,并將月亮完全包含其中,就人類史的時間來說,月亮是不可能不完全包含其中的(隨時間推移,月亮可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拉遠,這不可考慮,因為時間太過遙遠)。因為地球的本影錐形非常寬廣,又很長,完全可以把全部的月亮包含在本影中。所以,這就是月全食中的食,地球本影掩食月亮。也可以說為月亮全部被地球的本影給“吞食”了。
這里需要注意,月亮在地平線時的表面顏色和月全食發生時表面顏色很接近,幾乎看起來都是近紅色,但要區分開來,后文我將詳細介紹。
這是月亮從地平線升起的顏色變化圖,圖片作者 Dan Marker-Moore
這是月全食發生時的顏色變化圖,圖片來自網絡
(需要注意:地球的影子我們是看不見的,因為它的影子在太空)
大多數人都會知道月亮如同太陽一般有著東升西落的習慣,那是因為地球的自轉造成的。大家也許都會好奇,經常看見的月亮,隔些時日形狀會不一樣,那是因為月亮表面的照明變化(月相:如有月牙,滿月,表面亮區都是受到太陽光的照射造成的)是由于月亮讓地球公轉(月亮圍繞地球做橢圓形〈近圓形那種〉運轉)造成的(月相變化)。因此,你今天看到的形狀(如被太陽光照亮一點的月牙狀),然后隔段時間看到的形狀又會不一樣,會被太陽光照亮多些或少些。都是太陽光以及月亮圍繞地球運轉造成的。
大家都知道太陽光照射下的物體,都會有各自的黑影子存在。順著這個思路走,較大的天體也是一樣的會有影子存在,地球也不例外。太陽光的照射下,地球也有影子存在,由于地球龐大且近乎圓形,所以我們的地球有個龐大無比的錐形影子(上面尖銳,下面圓粗的形體)!由于地球與太陽都是圓體(太陽非點光源),所以地球的影子有兩種,一種為本影(主要的黑暗區域),另一種為半影(不是很明顯)。
月亮一直圍繞地球做橢圓(近圓)運動,那么,難免總有機會(一般時間在農歷15滿月左右)月亮會進入地球影子(本影加半影)中去。但這個機會不是經常有的,因為太陽光線直射到地球延伸的影子這一平面(也可以說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平面)與月亮繞地球公轉(地月連線)的平面不在同一平面內,它們不平行,兩個面之間有夾角。這兩個面在天文學中分別是黃道面(日地)和白道面(月地),地球陰影位于地球公轉(圍繞太陽)軌道面(黃道面)的延伸平面區域,此延伸平面區域與月球(圍繞地球)軌道面(白道面)并不重合,黃白道面交角約5度左右;大多數滿月時,月球不在黃道面內,而是或偏北或偏南,不在地球陰影內,因此并不是每個滿月時,都發生月食。每年全球至少發生兩次月食而已。
在生活中你可以形象的把地球比作一個籃球(或簡單的拳頭),月亮比作一個乒乓球(或大拇指),地球和月亮在太空中都是運動的。將籃球放在太陽光(或人造燈)下,會出現籃球的影子,這個籃球的影子就可以粗略的比作為地球的本影區,慢慢轉動乒乓球,模擬月亮運行的軌道,繞籃球(地球)運動。當乒乓球(月亮)進入籃球(地球)影子中時,這個時候就是我們所說的月全食了。如果,乒乓球(月亮)表面只有部分籃球(地球)的影子(本影),那么,這個就是月偏食階段。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乒乓球模擬的月全食,乒乓球表面顏色和月全食時月亮顏色不同啦?乒乓球之所以表面很黑,是因為籃球沒有大氣層。地球具有大氣層,太陽光經過折射后會照到月亮表面。由于是波長長的紅光幾乎會直接穿過地球大氣層到達月亮表面,所以月全食發生時月亮表面看起來是暗紅色的,這方面具體的成因,可以看后面我寫的相關“月全食時月亮的顏色”。
注意:上述比例是不按正確比例縮小的。月亮比地球小,直徑約為3476公里,大約等于地球直徑的3/11。月亮的表面面積大約是地球表面積的1/14,比亞洲的面積還稍小一些;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49,換句話說,地球里面可裝下49個月亮(按質量來算是81個)。
月全食形成示意動畫圖,圖片來自網絡
每一個天象事件都有一個過程,月全食也不例外。
半影食始>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半影食終
半影食始(地球半影接觸月亮瞬間):月全食最開始階段(本次事件時間為18點50分),是月亮首先進入地球的半影區域內(半影月食開始階段)。地球半影內的月亮,在地球夜晚一面上的觀測者看來月亮表面不是那么的明顯,顏色由亮稍微變暗點(在月亮邊緣)。所以,這需要的當地天氣條件很苛刻,比如能見度很高的那種,當然無霧霾云這些。不過,有望遠鏡條件的天文愛好者可以借助望遠鏡以及軟件模擬(看看地球的半影照射在了月亮邊緣表面的什么位置上)看看這個半影月食,看看月亮是否有顏色的變化。可利用月亮濾鏡去除部分月亮的強光觀測最佳,比較容易區分顏色或暗亮變化。總之,半影月食有點難觀測,主要靠眼力,有興趣的朋友不防嘗試觀測。想隨意的吊兒郎當的就看見月亮顏色變化(月偏食,暗紅色)的同好,就得耐心等到月偏食發生了,也就是月亮進入地球本影區域。
初虧(地球本影初次接觸月亮瞬間):隨時間的推移,月亮慢慢運動中,深入地球的半影區域,來到了地球半影與本影的交界處,月亮開始進入地球的本影,月偏食開始(本次事件時間為19點48分左右)。這里,就需要仔細觀測月亮邊緣了(本次事件根據軟件模擬是月亮的左下角開始進入地球本影),會看見月亮表面的顏色逐漸開始變暗,暗面積會隨時間推移越來越廣,這是月亮深入地球本影越來越深的緣故。
食既(地球本影完全包含月亮瞬間):月亮繼續運動,當月亮運行到完全被地球本影照射到時,月全食開始了(本次事件時間為20點51分),精彩部分上演,“血月”來臨,此時會看見月亮呈現暗紅色或古銅色等(根據大氣等條件決定顏色,見后文詳述)。
食甚(月亮位于地球本影深處):當月亮運行到地球本影最深處時(月亮中心與本影最深中心最近時刻),整個月全食的精彩核心上演了(本次事件時間為21點半)。受到地球本影最暗處的影響,此刻月亮表面也最為暗淡(深深的暗紅色)。
生光:和前面類同,只是事件相反。月亮開始“走出”地球的本影(瞬間,事件時間為22點08分),“重見光日”。生光后,又是可以看見月偏食的時候,還有半影偏食。標志著月全食最為精彩部分的結束。
復圓:月亮完全“走出”地球的本影,進入半影區域,標志著月全食中偏食的結束,也可以說月全食結束,只是后續還有不易肉眼可見的半影食。本次事件時間為23點12分,進深夜,可觀測,也可不觀測了。
半影食終:月亮完全離開地球的影子中,月全食全程結束。半影食終前,可以挑戰觀測半影對月亮表面的顏色變化,與前面的食始類同,可作為對比照片拍攝。本次事件時間為2月1日凌晨0點10分。
2018年01月31日-02月01日之間的月全食過程,圖片來自香港天文臺
2018年01月31日-02月01日之間的月全食過程,圖片來自見水印
月全食發生時,月亮表面的顏色看起來是近乎暗紅色的。我們前面提到過,乒乓球比作月亮,模擬出其表面卻是近乎純黑色的。那么,為什么啦?因為籃球沒有大氣層,在月全食發生時,地球有大氣層,太陽光傳過大氣層折射后到達了月亮表面,從而形成暗紅色月面。
在生活中,相信大家經常會發現,一根筷子插入水中,筷子在水中看起來(和空氣中不一樣)是偏折的。這是因為,光線進入不同介質(水)造成的。光線在同一介質中(如空氣,太空)是直線傳播的(這里不考慮引力影響),但是從一種介質到另一種介質時,就會發生折射現象。
在月全食時,太陽光線會首先從太空中進入地球大氣層中,會發生一次向內折射,折射后的光線又從大氣層中傳播到太空中去,又會向內折射,有點像凸透鏡那種原理。兩次折射的光線向內(向地球本影內)很多,所以基本上一些光線會照到月亮表面上,這和在地平線時看見的“假”太陽位置類似。因為太陽光中紅色的光線波長比較長,“穿透力”強,基本不受大氣層中(顆粒分子等)散射影響而直接穿過地球大氣層照射到月面上,其它波長顏色基本散射了,無法到達月面,我們熟知的藍天就是容易受分子顆粒散射的藍色光線短波長造成的。因此,太陽的紅色光線就照到了月面上,使得月面呈現暗紅色。不過,有時候由于地球大氣層影響的復雜條件而使得照射到月面上的顏色有所不同,如深紅色、橙色等不同顏色。這個復雜條件,有當時大氣層的天氣空氣條件等,如陰天,霧霾等等,都會影響月全食時月亮表面的顏色。
類似的模擬,動畫圖片來自網絡
(只要31日晚上能看見月亮就行)
只要在31日當天晚上19點到23點之間的這個時間段內能夠看見月亮,就可以看見月全食。月全食精彩部分從20點50分開始(也就是月面全為近乎暗紅色),不想等待的想看精彩部分的可以在這個時間開始觀賞也是可以的。
月全食不同于流星雨彗星等天象具有苛刻的條件,月全食在城市中也可以看見滴,無需遠離城市燈光跑到山區或很遠地區觀賞,當然條件也不能太惡劣,城市燈光太嚴重或霧霾嚴重會影響月全食精彩部分的觀看效果。因為,月全食時月亮表面的亮度也會隨之變暗淡,會受到這些惡劣條件影響,甚至看不見月全食。當然,一些地區月全食發生時,月亮高度在東方夜空也不算太高。所以,要看到月亮,也得東方沒有遮擋物才行,這一點,大家都毋庸置疑。
無需擔心地區不同月全食發生的時間也不同,月全食發生時間不同于日全食要分地區,日全食是地區不同而發生的時間也就不同,月全食就不是了,月全食是統一的時間。所以,在統一的時間內只要您所在地區能夠看見月亮就可以看見月全食。這就是我開頭說的,在19點到23點之間能夠看見月亮就可以看見月全食了。
由于我國地區寬廣,所以一些地區在月全食發生的部分過程時會導致月亮在地平線以下,而看不見月亮,從而也就看不見月全食部分過程了。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因為月全食發生在農歷15滿月左右,所以當地太陽在西方落下,同時月亮便會從東邊升起,如果升起的時間恰好月食開始,那么便可以觀賞了。
本次事件的情況是我國的中東部可見月食全過程,西藏西部和新疆西部部分地區看不到半影食始和初虧現象,僅可看到初虧后面的過程。
(需要注意,月全食包括了月偏食和半影月食以及月全食精彩部分)
月全食可見區域示意圖,圖片來自見水印
圖片為2018年1月31日月全食整個過程中月亮看到地球位置狀況,圖片來自occult軟件
1月31日月全食我國各縣市見食情況表
北京市 | 天津市 | 河北省 | 山西省 | 內蒙古自治區 |
遼寧省 | 吉林省 | 黑龍江省 | 上海市 | 江蘇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東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廣東省 | 廣西自治區 |
貴州省 | 云南省 | 西藏自治區 | 陜西省 | 甘肅省 |
青海省 | 寧夏自治區 | 新疆自治區 | 臺灣省 | 海南省 |
香港 | 澳門 | 重慶市 | 四川省 |
第一,本次月全食的全食(全“紅月”)階段持續時間長,長達1個小時(21點到22點),讓一些沒有太多時間的忙碌族有機會可以觀賞到(可以坐下來慢慢和家里人欣賞“紅月”)。
第二,本次月全食發生在上半夜,不用熬夜就可以觀賞到,冬季冷,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及安全第一。
第三,本次月全食發生在同月的第二個滿月(同一個月內發生2次滿月),第二次滿月就被稱為“藍月亮”。所以,本次月全食發生當天恰好遇上了“藍月亮”。
第四,本次月全食我國幾乎大部分地區都可以看見全過程,只是西部地區不能看見前半段過程而已。(只要月全食發生時能看見月亮就可以看見月全食)
第五,本次月全食發生的日子應該恰好很多高校放寒假了,所以大家可以利用寒假在家鄉陪同家里人一起欣賞月全食,也可以順便科普下。
第六,本次月全食發生時,也恰好在月亮過近地點時刻附近(30日過近地點)。所以,月亮比平時看起來要稍微大點,可能肉眼是看不出來的,只有照相對比以往拍攝的月亮了。
第七,今年有2次我國可見的月全食,本次為第一次。本次月全食如果您沒有看見,那么可以等到暑期的7月28日來看月全食,只是該次事件我國西南地區可觀全程,且發生在下半夜(凌晨)。
第八,月全食這一天象,可以很輕松的直接以肉眼觀賞即可。無需借助其它望遠鏡等設備,當然,使用望遠鏡也可以觀賞,只是效果不一樣而已。
什么是月全食?在前面已經為大家講解過了。我們知道,平時看見的滿月都是近乎白色的(月球升起到一定高度的時候)。在月全食發生時就不一樣了,月球表面的顏色會由近白色變為暗紅色(俗稱“紅月”),然后又變回了白色。這是因為地球本影和太陽光經地球大氣層折射到月球的緣故,詳細的可以參見本文相關內容。那么我們該如何觀賞月全食呢?需要望遠鏡么?
在發生月全食時,月球表面亮度和顏色的變化,僅憑肉眼就可以輕松自然地觀賞到(也可以說月全食在幾乎所以天文奇觀中最容易看見的),因此無需借助望遠鏡。當然,若能借助望遠鏡進行觀賞,效果肯定大不相同。如果您是住在城市中,也沒必要跑到很遠的地區觀賞,只要選擇一處東面無高大遮擋物,能夠看見月球的空地就行,當然燈光不能太過于強烈。
因為本次月全食精彩部分(也就是全是“紅月”部分)長達1個多小時,所以從20點50分(“紅月”開啟)觀賞的朋友,可以選擇一把座椅坐下慢慢觀賞,期間的大把時間,也可以上網查查月全食的成因這些科普內容知識。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而定來打發時間。除看月全食外,還要看月偏食始終的朋友,那么你的打發時間就更長了。我覺得對于普通大眾來說,順其自然的看一下夜空中的“紅月”幾分鐘就可以了。當晚月全食發生時,沒有很多時間看的朋友,就可以抽取幾分鐘的時間在20點50分到22點08分之間看下夜空中的“紅月”(當然,要能看見月亮才行)。
最后,選擇觀賞的地點一定要確保人身安全,也務必做好保暖防寒的工作。
我們知道月全食的持續時間很長,全食(全紅)階段持續1個小時左右(21點-22點),如果加上偏食階段就更加長久了(19點-23點)。那么,如此長時間的月全食天文奇觀,我們該如何觀測如何才能“打發”這些時間啦?
第一,我們可以選擇聊聊科普,查詢下關于月全食的知識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攝影拍照,這是一個技術,對于新手,可以慢慢的摸索怎么樣才能拍攝好月全食。可另參見《怎樣拍攝月全食?》: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963072
第三,欣賞下當夜的星辰,當然,空氣城市燈光太惡劣的,恐怕只能見月亮。環境較好的,可以欣賞下當夜的星星,在東南的夜空你可以看見美麗的獵戶座(三連線星),拍攝月全食時,也可以同時拍攝下獵戶座。在獵戶座左下方有顆明亮的星星,那是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恒星>天狼星。在月亮右上方不遠處的地方,也有顆比較亮的星星,那也是一顆恒星>南河三,不過它沒有天狼星那么的亮。月亮正上方不遠處有兩顆靠得比較近的星星,那是雙子座的兩顆恒星>北河二和北河三(我們熟知的“雙子星”)。需要注意,在它們中間有一“團”比較密集的很多暗星,需要仔細看,才能看見。這“團”星星叫鬼(宿)星團,比較暗,要仔細看看。其它的星星看點,您可以使用虛擬天文館軟件進行模擬,這里就不太多的介紹了。
第四,看看人造衛星事件,比如國際空間站凌月,銥星閃光,明亮人造衛星過境等等這些,也是很有趣的。
國際空間站凌月,是國際空間站在月亮前面飛過(它們的實際距離在當夜相差約36萬公里),因為該事件地區性太苛刻,加之時間短,所以,對于普通人員的話,可以不觀測。有望遠鏡的可以查詢預報后觀測下。
銥星閃光,是指一顆猶如亮星星般的物體,在夜空中緩慢移動,突然變得很亮,然后快速變暗移動至不可見。這一事件,非常有趣,可以利用網站提前查詢下(該事件也有地域限制性)。
人造衛星過境,是指猶如星星般的天體,在夜空中慢慢移動,且亮度幾乎不變,且持續時間較長。
這里我介紹一個網站,可以提前查詢到您所在地區的人造衛星事件,網址:www.heavens-above.com
第五,做做娛樂項目?像廣場大媽一樣,跳跳舞,邊跳邊欣賞?哈哈,這年輕人可以做么?
第六,陪伴家里人,在家里看算了。如果,能夠透過你家窗戶看見月全食,那就太棒了,不用去外面感受冷的寒意了。
圖片來自虛擬天文館軟件模擬
藍月亮,并非指藍色的月亮,但部分地區由于環境的改變而能看到“藍色的月亮”。在天文歷法中,當一個月出現兩次滿月時,第二個滿月就被賦予一個充滿神秘浪漫色彩的名字“藍月亮”(blue moon)。 在2018年1月2日會出現一次滿月,在2018年的1月31日滿月將會再次出現,故將該次滿月稱為“藍月亮”。
近期網絡傳150年一遇的月全食+“藍月亮”事件,那么是否屬實啦?看看博主給大家列出的一些數據:
近年的月全食+“藍月亮”事件
(注意:數據采用世界時間)
過去事件
……
1844年05月31日“藍月亮”事件當天發生月全食,非洲可觀測。
1866年03月31日“藍月亮”事件當天發生月全食,西半球可觀測。
1982年12月30日“藍月亮”事件當天發生月全食,我國可見。
未來事件
2018年01月31日“藍月亮”事件當天發生月全食,我國可見。
2028年12月31日“藍月亮”事件當天發生月全食(此為世界時間),我國可見(月全食時間持續到北京時間2029年1月1日)。
2037年01月31日“藍月亮”事件當天發生月全食,我國可見。
2137年08月30日“藍月亮”事件當天發生月全食,我國西部可見。
2145年09月30日“藍月亮”事件當天發生月全食,我國西部可見。
2148年07月31日“藍月亮”事件當天發生月全食,南美洲可觀測。
2156年08月30日“藍月亮”事件當天發生月全食,我國西部可見。
2159年06月30日“藍月亮”事件當天發生月全食,我國南部可見。
……
根據上述給的數據來看,并非150多年一遇喲,上次事件距離我們36年,而下一次距離我們10年而已(按照北京時間來的話距離在19年以后,1月1日就不算“藍月亮”事件了)。
由于月亮繞地球運行的軌道為近視的橢圓形,因此有月亮過近地點與遠地點之分, 當月亮過近地點時間與滿月時間相差甚少時便會發生……
有同好說是超級滿月同時月全食同時的“藍月亮”事件(為150年一遇?),那么這樣是否又是屬實的啦?
看看我今天又在《月全食發生同時發生的“藍月亮”事件》加上了一個同時又發生“超級滿月”事件的數據表,如下:
上一次
1982年12月30日“藍月亮”事件當天發生月全食同時也發生“超級滿月”事件,我國幾乎全境地區有幸目睹。滿月時間與月亮近地點時間僅僅相差11個小時。月亮距離地球356957千米。
2018年情況
2018年01月31日“藍月亮”事件當天發生月全食,但是不會也發生“超級滿月”事件,因為滿月時間與月亮近地點時間相差1天3小時,時間相差太大了。在2018年這一年內算是第4近的近地點滿月,第一近的才是超級滿月在2018年1月2日(已經過了)。月亮距離地球358994千米。
下一次
2156年08月30日“藍月亮”事件當天發生月全食同時也發生“超級滿月”事件,我國西部地區有幸目睹。滿月時間與月亮近地點時間僅僅相差9分鐘而已。月亮距離地球356994千米。
……
所以,根據上面數據,我們可以得出:
2018年01月31日的不算真正的“超級滿月”或(其它稱其為“超級月亮”)
從上次的1982年和下次的2156年來看,“藍月亮”“超級滿月”以及月全食,這3者同時出現,也并非150多年一遇。況且2018年01月31日并不算真正意義上的“超級滿月”。
(說明:上半夜指晚間12點之前,下半夜是12點之后,也就是凌晨了)
過去事件
2011年06月16日下半夜我國西南地區可觀測全過程,全食持續時間約1小時41分鐘;
2011年12月10日上半夜我國東部地區可觀測全過程,全食持續時間約0小時52分鐘;
2014年10月08日上半夜我國東部可觀測后半段,食持續時間約0小時59分鐘;
2015年04月04日上半夜我國東部可觀測后半段,食持續時間約0小時52分鐘;
未來事件
2018年01月31日上半夜(19點到23點)我國東部地區可觀測全過程,西部地區可觀測帶食月出(看不見前半段),全食持續時間約1小時17分鐘;
2018年07月28日下半夜(02點到06點)我國西部一些地區可觀測全過程,東部一些地區可觀測帶食月落(看不見后半段),全食持續時間約1小時43分鐘(為21世紀持續時間最長的月全食);
2021年05月26日上半夜我國只有東南部可觀測到月全食的后半段,全食持續時間約0小時16分鐘;
2022年11月08日上半夜的月全食,我國只有東部可以觀測到后半段,全食持續時間約1小時25分鐘;
2025年09月08日下半夜的月全食,我國基本全境可以觀測到,全食持續時間約1小時23分鐘;
2026年03月03日上半夜的月全食,我國只有東部可以觀測到后半段,全食持續時間約小時59分鐘;
2029年01月01日下半夜的月全食,我國全境可觀測;
2029年12月21日下半夜的月全食,我國只有西部地區可觀測前半段;
2032年04月25日上半夜的月全食,我國幾乎全境可以觀測,上一次這樣較好的條件在2018年01月31日,全食持續時間約1小時06分鐘;
2032年10月18日下半夜的月全食,我國幾乎全境可以觀測,只是持續時間短,全食持續時間約0小時48分鐘;
2033年04月15日下半夜的月全食,我國幾乎全境可以觀測,只是持續時間短,全食持續時間約0小時50分鐘;
2033年10月08日上半夜的月全食,我國只有東部地區可觀測后半段;
2036年02月12日下半夜的月全食,我國西部地區可觀測全過程;
2037年01月31日上半夜的月全食,我國東部地區可觀測全過程。
(注意:全食持續時間利用occult軟件計算,可能與NASA等機構預測時間有微小差異)
圖片為2018年7月27日月全食整個過程中月亮看到地球位置狀況,圖片來自occult軟件
來自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歷算研究室的預測
(根據DE406星歷表計算)
食象 北京時間 方位角 緯度 經度
半影食始……1月31日18:49:47
初虧…………………………19:48:08 83 +17 -175
食既…………………………20:51:24
食甚…………………………21:29:51
生光…………………………22:08:17
復圓…………………………23:11:32 298 +17 +137
半影食終……2月1日00:09:58
最大食分=1.321
來自occult軟件的預測
(根據DE430星歷表計算)
********************************************************************
具體預報如下:
半影食最大食分=1.317
力學時=69.2 秒, 根據星歷DE430計算。
********************************************************************、
來自NASA日月食官網的預測
[1] 月球進入地球半影時間:18點51分15秒,(半影肉眼不易區分,可以不觀賞)
[2] 月球進入地球本影時間:19點48分27秒,(這一時刻是標志性的月全食開始,我國東部地區可以看到了,月亮基本升起,西部地區也可以看見,只是月亮位置更低,要求的遮擋物也更苛刻。)
全食持續時間:01個小時16分鐘
數據基于NASA在2009.4.29的計算結果
最早的月食記錄是公元前2283年美索不達米亞的記錄。殷商的卜辭載“六日甲午夕,月有食”,“旬壬申系,月有食”,《詩經?小雅》載有:“彼月而食,則維其常”,《小雅·十月之交》篇“彼月而微,此日而微”,微系指月食。《荀子?天論》:“夫日月之有食,風雨之不時。古代中國民間認為月食是“蟾蜍食月”,在月食出現時人們便會頂禮膜拜、祈求天神驅走蟾蜍。“蟾蜍食月”是來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龜策列傳》:“月為刑而相佐,見食于蝦蟆 (蟾蜍,俗稱“癩蝦蟆”)。”,唐朝李白《古朗月行》:“蟾蜍食圓影,大明夜已殘”。在中國漢朝時,張衡就已經發現了月食的部分原理,他認為是地球走到月亮的前面,把太陽的光擋住了,“當日之沖,光常不合者,蔽于地也,是謂暗虛,在星則星微,遇月則月食。”。前4世紀的亞里士多德根據月食看到地球影子的圓形而推斷出地球是圓的。前3世紀古希臘的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前2世紀的喜帕恰斯都提出過通月食來測定太陽、地球、月亮的大小。
古代就有“天狗食月”此詞,如劉炳的〈承承堂為洪善初題〉:“天狗食月歲靖康,血戰于野龍玄黃。”、李氏朝鮮黃玹〈李忠武公龜船歌〉:“天狗食月滄溟竭,罡風萬里扶桑折。”中國古代“天狗”是月中兇神的名稱。古籍《協紀辨方》卷四引《樞要歷》:“天狗者,月中兇神也。其日忌禱祀鬼神,祈求福愿。”,同書又引《歷例》:“天狗者,常居月建前二辰。”
在同一年中只發生2次月全食的近期事件分別是在2015年,2018年,2022年。
在同一年中只發生3次月全食的近期事件分別是在1982年和2485年。
4組連續的月全食(2年內)近期的發生事件分別如下:(世界時間)
2014/04/15 07:46 2014/10/08 10:55 2015/04/04 12:00 2015/09/28 02:47 2032/04/25 15:13 2032/10/18 19:02 2033/04/14 19:12 2033/10/08 10:55
半影月全食近期發生事件如下
(半影月全食是指月亮完全進入地球半影中但不進入地球本影中)
2006年03月14日
2017年02月11日
2053年08月29日
全食持續時間小于20分鐘的月全食
近期發生事件在2015年04月04日持續時間僅僅4.7分鐘,2021年05月26日持續時間僅僅14.5分鐘。
發生在2月29日的月全食的近期事件為
(北京時間)
0416/02/29 04:47
1504/03/01 08:42
2268/02/29 11:26
月全食時附近的亮恒星及M天體,在發生月全食的同時,亮恒星及M天體也恰好在月亮的附近,如:M44鬼星團【3.1等】
近期事件如下:
(北京時間)
2008年02月21日07:55月亮最為接近軒轅十四,距離角度約0.666度,月全食發生在2008年02月21日11:26(食甚時間)。
2054年02月22日 09:44月亮最為接近軒轅十四,距離角度約1.095度,月全食發生在2054年02月22日14:49 。
在月全食發生時,月亮最為接近行星事件
近期發生事件為
(北京時間)
2014年10月08日 18:03月亮最為接近天王星, 距離角度約1.134度,月全食發生時間在2014年10月08 日18:55(食甚)。
2224年07月02日01:16月亮最為接近土星,距離角度約0.331度。月全食發生在2224年07月02日06:35(食甚時間)。
月全食中本影持續時間大于220分鐘的近期事件
(本影包括月偏食加全食)
(北京時間)
2011年06月16日04:13,本影持續時間為219.3分鐘。
2018年07月27日04:22,本影持續時間為234.5分鐘。
2022年11月08日18:59,本影持續時間為219.8分鐘。
本影食分大于1.8的月全食的近期事件發生在
1953年07月26日20:21發生的月全食,食分約1.8628。
2029年06月26日11:22發生的月全食,食分約1.8436。
半影月全食
大家都知道月全食,但是大家知道不,還有半影月全食嘞。那么,什么是半影月全食啦?我們可以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它,半影中的月全食。意思就是說,月亮完全位于地球的半影區域內,因為地球的半影區域視直徑(寬度)與月亮的視直徑(寬度)近乎差不多大小。所以,有的時候,月亮會進入地球半影的全部,不會進入本影,也不會在半影之外,這就是半影月全食了。因為,地球半影不會像本影那么的寬廣(或二維面積),所以,半影月全食很罕見。近年的兩次事件時間分別發生在2006年3月14日和2053年8月29日。
2053年8月29日的半影月全食示意圖,圖片來自
21世紀相關的半影月全食
(僅僅只有5次事件)
分別如下
2006年03月14日,半影食分=1.0300。
2053年0829日,半影食分=1.0191。
2070年04月25日,半影食分=1.0515。
2082年08月08日,半影食分=1.0011。
2099年09月29日,半影食分=1.0340。
21世紀月全食的極端事件如下
21世紀共計發生85次月全食事件,其中穿過地球本影中心線的僅僅只有24次。
在同一年內最多只能發生4次月全食,僅僅只有6個年頭發生。
月全食持續時間最長的發生在2018年07月27日,持續時間=01個小時42分鐘57秒。
持續時間最短的月全食發生在2015年04月04日,持續時間=00個小時04分鐘43秒。
本影食分最大的月全食發生在2029年06月26 日,本影食分=1.8436。
本影食分最小的月全食發生在2015年04月04日。本影食分只有1.0008。
月全食同時的月掩行星
在月全食發生期間同時月掩行星事件也在發生,此事件非常罕見。
月全食期間同時的月掩星事件,上一次月全食同時的月掩行星事件發生在2014年10月08日(參與行星為天王星,亮度5.7等)。下一次事件將在2022年11月08日傍晚月全食同時發生月掩天王星事件,天王星亮度5.6等。
上述事件參與的行星過于暗淡,這里我將給出上下2次事件的月全食同時月掩亮行星。我將條件再苛刻一下,行星的亮度將亮于0等,為負星等級別(數值越小亮度越亮)。上次發生在公元1591年12月30日,月全食同時發生月掩土星事件,土星亮度達-0.4等!下次在公元2488年,參與的火星亮度-1.6等!
最亮的行星參與事件,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6000年期間,就屬于木星能夠達到了。因為金星位于地球以內的軌道,因此無法參與到月全食同時月掩行星事件中。在這8000年內,月全食同時發生的月掩最亮木星事件僅僅發生3次而已(參與的木星亮度約-2.8等)。它們分別是公元1418年10月14日早上,公元4467年12月24日,公元5417年1月09日。
本影食分大于1.8的月全食事件
月全食的食分越大,全食持續時間也就越長,月亮表面全部可以深入到地球本影最深處。
上一次發生在1953年7月26日晚上(我國可觀,當時應該有記錄)。
下一次要到2029年6月26日了。2029年的食分達到1.844,月亮的全部在食甚時幾乎逼近地球本影最為中心的那個區域,也就是地球本影最深處,月全食的持續時間長達1小時42分,可惜我國看不見,地球另一邊可見。這種事件,我國可觀測的下次在2094年了。
在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3000年間
持續時間最長的半影月食: 公元1322年11月24日,持續時間=296.5分鐘;
持續時間最長的月偏食: 公元2669年2月08日,持續時間=210.0分鐘;
持續時間最長的月全食: 公元0318年5月31日,持續時間=106.6分鐘(這個事件我國古人有幸目睹了5000年來最漫長的月全食,應該有記錄,史記?)。
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10000年
利用solex軟件將計算時間拉長,可以得出在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10000年,這1.5萬年之間地球上共發生10529次月全食。
其中,
最為漫長的月全食發生在公元前4063年05月07日,持續時間為106.8分鐘;
最短的月全食發生在公元3600年02月12日, 持續時間僅僅1.7分鐘;
本影食分最大的月全食發生在公元前2714年05月03日,食分為1.8881;
本影食分最小的月全食發生在公元前248年10月03日,食分為1.0001。
半影食分最大的半影月全食發生在公元3059年02月19日,食分1.1028。
(半影月全食指月亮全部位于地球半影內且不位于地球本影內)
關于預測說明:
這1.5萬年間月食的預測數據是由數值積分軟件SOLEX使用較新的JPL DE421星歷表計算得出的,要考慮到月球潮汐加速度為每世紀的2次方等于25.858角秒(在黃經是?25.85"/cy2 ,平均的地月距離變化是 +38.14 毫米/年)。
請注意:一些數據可能與NASA日月食網,occult軟件等有所不同。
利用Danjon的方法計算出地球的本影和半影,使用下列半徑數據:
太陽=696000.000公里。
地球+大氣=6442.436公里。
月亮=1736.646公里。
由于在計算中使用了月球的極半徑,相比于其他機構計算數據,地球的本影和半影的大小通常會更大。
參考資料
本月10號21點天狗吃月亮(月全食全國可見):https://www.mala.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31336
2018年日月食簡略:http://mp.weixin.qq.com/s/ZRyU_Nv9jbEF1qp0Pb1cig
未來幾年的重大天文奇觀簡略:http://mp.weixin.qq.com/s/wHdPH4GZmxOLTlBlQPShuQ
2018年1月天象詳報:ttp://interesting-sky.china-vo.org/2018sky-jan/
2018年日月食:ttp://interesting-sky.china-vo.org/2018-eclipse/
藍月亮和黑月亮天象 : ttps://user.qzone.qq.com/446469755/blog/1334418201
1900年到2100年“藍月亮”事件列表http://interesting-sky.china-vo.org/zonghe/blue-moons-between-1900-and-2100/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http://tamweb.tam.gov.tw/v3/tw/search.asp
Eclipse Map — 31 一月 2018 Total Lunar Eclipse:https://www.timeanddate.com/eclipse/map/2018-january-31
2011/12/10 11年來最佳的月全食即將在12月10日週末夜登場: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1&idx=390
2015年4月4日月全食完整資料 Total Lunar Eclipse Data (上菜囉~):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9&idx=330
地球的本影:http://www.phys.ncku.edu.tw/~astrolab/mirrors/apod/ap111215.html
2018/01/31 月全食:紅色超級藍月之後黑月接著來!:http://tamweb.tam.gov.tw/v3/tw/content.asp?mtype=c1&idx=1320
月全食網上聯合直播(香港天文臺、香港太空館、可觀自然教育中心暨天文館、保良局顏寶鈴書院天文中心、香港圣公會太陽館) :http://www.hko .gov.hk/gts/event/webcast-20180131_uc.htm
月球事件計算器:http://interesting-sky.china-vo.org/astronomical-database/yueqiujisuanqi.htm
“藍月亮”事件計算器:http://www.obliquity.com/cgi-bin/bluemoon.cgi
NASA日月食官網:https://eclipse.gsfc.nasa.gov/lunar.html
occult軟件
solex軟件
2018年1月31日上半夜觀賞月全食(月亮顏色變化)+“藍月亮”:http://isky.skylook.org/20180131-total-lunar-eclipse/
月球事件計算器:http://interesting-sky.china-vo.org/astronomical-database/yueqiujisuanqi.htm
紫金山創新組- 2018年1月31日月全食:http://almanac.pmo.ac.cn/2018131yqs.htm
WJ百科
全文編輯作者:零度星系(天文在線)
部分內容審核:趙玉春、林塘風月、金龍魚、林曉奕、京生、正林瓜子、高良超。
一切觀賞以安全第一以及防寒保暖為重!
注意:所有信息數據龐大且由本人一人編輯,難免出現錯誤,還請指出錯誤所在好加以改之。
新年大禮!我們翻譯的2018流星雨日歷中文版被國際流星組織正式使用
http://www.imo.net/resources/calendar/
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天文在線
微信號:tianwenzaixian
*請認真填寫需求信息,我們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