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电影,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在线国产一区

          整合營銷服務商

          電腦端+手機端+微信端=數據同步管理

          免費咨詢熱線:

          延時攝影 努比亞精神的凝練

          延時攝影 努比亞精神的凝練

          頻鏈接: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3MTQxMDE4MA==.html?from=y1.7-1.2

          視頻截圖:

          正文

          2015年5月6日,努比亞剛剛在北京水立方舉行了nubia Z9發布會,僅僅不到兩個月,而在努比亞創始人、著名攝影家里強近日又曝光了一段由新品手機拍攝而成的延時攝影視頻,這也預示著努比亞又將有一場盛大的新品發布會即將召開。

          與以往努比亞最為突出的延時攝影不同,本次拍攝不僅僅是視覺上無限想象力的綻放。更多了一種對于唯美的追求、對文化的渴望。這款圍繞布拉格的情懷解讀延時攝影作品,是否預示了未來努比亞的轉型?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努比亞之前發布的《終極美麗》、《消失的地平線》、《為了永恒的勝利》、《寧德故事》、《那一世》、《追夢青藏》等視頻,在不斷挑戰硬件性能的同時,也在不斷為手機攝影增加著人文的溫度。

          以下為歷次努比亞手機延時攝影作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Q4NDQ3NzQ0.html?from=y1.7-1.1 終極美麗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IwMTI5NzAw.html?from=y1.7-2 消失的地平線

          可以見得努比亞整個團隊對于美的追求,因為這段視頻整個的取景過程需要很漫長的時間,同時對于環境的要求也非常之高,這個視頻片段儼然已經超越了宣傳片的范疇,可以說是對于努比亞這個品牌的一次重述,也是對于美的一次全新理解。也正是這樣,我們更加期待即將到來的努比亞新品。

          輯部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報道 | 公眾號 QbitAI

          “一起花光比爾蓋茨的8000萬美金,來不來?”

          23年前,李開復跟張亞勤這樣“畫餅”,于是亞洲最牛的計算機研究院就此誕生!

          如今,他們一個是最具影響力的VC代表,他創辦的創新工場已成為很多技術創新和前沿科技企業的精準捕手,他出版的書籍,不少登上暢銷書排行榜。

          另一個則是清華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清華智能科學講席教授,前不久他剛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加之此前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澳洲國家工程院院士,成為“三院院士”

          結果在MEET2022智能未來大會的現場,兩人時隔多年首次同臺,在近兩百萬觀眾面前,揭秘相識往事,也分享了各自對于科技發展趨勢的看法。

          從網友的反應上看,這次巔峰對話足以滿足他們的期待。甚至還吸引了數十家主流媒體關注報道。

          巔峰對話還有哪些亮點?以及十余位頂級AI大咖分享更多精彩內容,老樣子,我們詳細道來,一文看盡。

          李開復張亞勤揭秘相識往事

          李開復張亞勤的巔峰對話環節,主要討論了三個方面。

          首先,他們回憶起23年前回國創建微軟亞洲研究院MSRA的事情。

          當時李開復給張亞勤打電話,就“畫了很大的餅”。他們想一同打造中國計算機的黃埔軍校,以此證明給全世界看,中國人也能做最頂級的科研。

          結果就在張亞勤決定回國,到北京第一天就被李開復修理了。

          嗯,理發的理。

          張亞勤回憶到,當時跟沈向洋一同回國,頭發因為很長時間沒打理,他們就被李開復帶去理發了。

          如今回過頭看,當初說要建立個亞洲最牛、全球一流的計算機實驗室這一個目標,在張亞勤看來已經實現,尤其在培養人才這方面。

          而且過程中,也有讓他們感到意外和大受震撼的進展。

          比如李開復舉例,誰能想到后來的AI四小龍的創始團隊,都有微軟亞洲研究院的背景。

          還有像現在頂尖高校、大企業CTO以及一些創業公司,都有特別多當時培養的人才。

          我們感覺特別欣慰,有種桃李滿天下的感覺。

          接著,他們探討了當下最流行議題和技術風向。

          比如元宇宙

          李開復認為,它肯定會到來的,但五年之內不會有特別巨大的公司或應用出現。

          張亞勤則補充,要用開放的心態去看待元宇宙。

          一方面,如果說,元宇宙是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融合,但以真實世界為主的話。

          很多公司已經在做了,目前產品形態是技術的一種拓展。

          另一方面,要說元宇宙是完全的虛擬世界,和真實世界沒關系,那可能走得就太遠了一點。現在也有不少炒作,技術也并不成熟,還需要不斷地發展。

          再比如,科學家創業的熱議趨勢。

          兩位老朋友一致認為,科學家創業需要一個企業家伙伴

          張亞勤還補充道,科學家還需要專注。如果決定創業,那就出來做這件事。他認為科學家同時上課做科研,還要管理公司是很困難的。

          最后他們放眼未來,有哪些領域和賽道值得看好。

          張亞勤提及了AI與生物計算和生命科學交叉、無人駕駛和智慧交通,以及IOT。

          而李開復Pick的第一個與張亞勤相同,除此之外還有機器人領域,尤其在工業制造上的應用,以及自然語言理解。

          尤其是自然語言理解,李開復認為它在近幾年的發展跟當年CNN、DNN一樣,正從感知智能迅速邁向認知智能。未來AI一旦超越人類,就能做很多輔助、取代人類的工作。

          而至于自身的未來小目標,張亞勤還是繼續3.0人生——把AIR做起來,李開復則是想用行動證明做高科技的投資回報要比互聯網更高。

          哦對,這當中還有個小插曲。

          當兩位被問到,如果有項超能力——可以復制對方的能力,那會如何選擇。

          李開復首先就說,會復制張亞勤12歲就能讀大學的天才能力。

          而張亞勤,最想復制李開復吃遍美食還不胖”的能力。

          此外,亞勤還說想復制他對未來的洞察,以及可以用簡單的語言把復雜事物表述總結出來的能力。

          李開復和張亞勤的巔峰對話,由量子位總編輯李根主持,在對話環節最后,他表示能夠促成開復和亞勤的這樣一次“老友對談”,是量子位一直以來的愿望——

          不僅是因為兩位大咖今時今日的地位和成就,更是因為他們在23年前作出的回中國的決定,某種程度上來講,奠定了如今智能未來的基礎。

          而且更關鍵的是,開復和亞勤,還都在繼續為產業培育人才、鼓勵創新,是中國智能產業領域當之無愧的兩座高峰。

          清華張亞勤:下個十年是AI與生物制藥融合的大好時機

          實際上,在巔峰對話開始前,清華大學智能科學講席教授、清華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張亞勤,還以開場主題演講的形式,分享了他對趨勢——特別是AI+生命科學的判斷。

          清華智能產業研究院AIR于2020年成立,其使命是用人工智能技術賦能產業推動社會進步。

          清華AIR選擇了三個方向作為突破點:智能交通、智慧物聯、智慧醫療。張亞勤這次分享的重點是智慧醫療方向中,人工智能如何賦能生命科學。

          他認為整個信息產業過去三十年最大的突破就是數字化,從開始的內容數字化、企業數字化,到現在進入物理世界的數字化和生物世界的數字化。

          一方面我們的身體從大腦、器官,到細胞、蛋白質、基因、分子都在數字化,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算法、算力和系統的快速進展讓大量數據有了使用的場所。

          以前新藥研發需要超過十幾年的周期,十億美元的投入, AI正在改變這種狀況。

          新冠疫苗去年年底進入臨床試驗,今年大規模使用,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快的一次計算機科學包括人工智能加速疫苗開發的例子。

          另外遷移學習用少量原始數據加上動物模型快速發現了對罕見病的藥物,幾何深度學習找出了廣譜、穩定的新冠抗體,對變種株也有效,Swin Transformer用于測序基因里90%的未編碼部分……

          張亞勤總結道,AI和生命科學有很多可合作的地方,能讓生物制藥更快速、精準、安全,更經濟、普惠。

          但同時也有很多壁壘,算法的透明性、可解釋性、隱私安全、倫理等挑戰,以及如何把兩個行業無縫連接起來。

          由此研究院提出了「AI+生命科學破壁計劃」作為前沿研究任務,跨越兩個領域的鴻溝、打破壁壘促進AI與生命科學的深度交叉融合,構建AI+生命科學的研究和技術生態。

          張亞勤看見了生物世界的數字化和AI技術的進展,相信下個十年是生物制藥和人工智能融合的大好時機,也是行業發展的最大的機遇。

          百度吳甜:技術創新持續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百度集團副總裁、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吳甜解讀了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的關系。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已經達到了39.2萬億元,占GDP總值的38.6%,位居世界第二。未來這個數值的絕對值和相對比例都會持續增加,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齊頭并進。

          產業發展角度,可以看到產業使用人工智能的場景廣泛且分散,技術與產業的結合越來越深入、專業,未來前景會更大更廣闊。

          技術發展角度,人工智能呈現出明顯的融合創新趨勢,包括軟硬一體融合、跨模態多技術融合、知識與深度學習融合、技術與場景融合。

          雖然底層技術越變越復雜,但所幸能夠通過開源開放的人工智能平臺降低門檻,使AI開發變得越來越容易。

          如金融領域常見的智能合同解析與管理場景,傳統都是靠人工方式從合同中提取三十多個維度信息,效率低,而保險的產品迭代速度又很快,相應的保險條款也在增加和變化,人工識別一份合同需要30分鐘。技術工程師在開發平臺上使用ERNIE訓練了條款智能解析模型,并持續進行迭代優化,部署到保險業務平臺中,提供智能解析能力,對合同文本實現了智能解析,達到通過智能輔助后單份合同解析時長縮短為1分鐘。

          像這樣的變化,在各個行業當中都在發生。

          吳甜總結道,一方面是產業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越來越多和廣泛,另一方面技術本身也給我們帶來新的想象空間,技術創新持續為產業當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注入新的動能,注入新的活力。

          IBM謝東:如何讓技術創新驅動環境智能和企業可持續發展

          IBM副總裁、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謝東博士為我們分享「加速科技創新,共贏可持續未來」的議題。

          從全球發展狀況來看,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共同面對的戰略議題。世界經濟論壇2021年全球風險報告指出,未來十年企業面臨前的三大業務風險都與環境相關。

          在中國雙碳目標下,可持續發展不光是我們所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更加已經成為企業必須面對的戰略議題。對于企業應該如何面對這些挑戰,新技術突破會給行業帶來哪些轉變?

          謝東博士從三個維度做了梳理。

          企業治理角度,IBM非常注重可持續發展問題,早在50年前,制定了首個企業環境的政策,2000年提出二氧化碳減排目標;與全球各行業客戶建立可持續發展咨詢委員會。

          當中還為助力中國企業實現碳中和制定四階段戰略建議,包括確保合規、優化流程及供應鏈、重塑業務、引領行業。

          基于環境問題,IBM推出環境智能套件,涵蓋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環境數據分層、混合云、物聯網與區塊鏈。

          在技術平臺助力環境議題和創新的維度,以IBM位于蘇黎世的云上自主化學實驗室RoboRXN為例,全球可以通過網絡直接訪問到實驗室,遠程完成了從文獻檢索到一些科研探索,再到功能驗證各個環節。

          過去兩年,化學實驗室RoboRXN采用的免費AI模型,已經為學生、科學家和實驗者完成了近100萬次反應預測。

          而背后能支撐這一系列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創新的底層計算技術又是怎樣的?謝東博士提到了最新推出的2nm芯片技術、帶有片內AI加速器的處理器Telum,以及前不久發布的突破127 量子位量子處理器。謝東博士認為,量子計算機規模化商用可能已經在不遠的未來了。

          小冰李笛:AI相比人類創作者,不存在瓶頸期

          小冰公司首席執行官李笛認為,有時候人們會過于高估人工智能在IQ方向的進展,卻低估了人工智能在EQ方面蘊藏的巨大潛力。

          那些出現在人類身邊、與人類共存的「AI being」都應該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有自己的性格和觀念,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AI反而是面目不清的。

          在迪拜世博會中國館,正在展出AI畫家夏語冰的一系列水墨畫作品《山水精神》。

          夏語冰除了創作能力也有著自己的面容、口音和創作觀念,與另一位AI畫家山東大哥完全不同。

          李笛指出,如果要賦予AI創造力,它對不同事情的觀念要有一致性,并反映在其所創造的東西上,才能讓人類不感到違和。

          當人工智能習得一定創作能力的時候,和人類創作者區別是什么?

          第一,人類創作到了巔峰之后便開始滑坡,人工智能沒有巔峰,要么是停滯的、要么會繼續向上攀登,時間周期非常久。

          第二,人類在同一時間只能專注地做一件事情,但人工智能是可以高并發的。

          創造力只是小冰框架中的一小部分,最難的是如何賦予AI有趣的靈魂,真正和人類交流。

          李笛看到人工智能在EQ方面蘊藏的巨大潛力,他相信我們這一代是與多樣的人工智能生活在一起的第一代人類。

          Rokid祝銘明:元宇宙更應專注虛實融合

          Rokid創始人CEO祝銘明則在大會上探討了AR智能眼鏡行業的應用落地探索。

          當前大家談元宇宙,很多人談的是創想與未來,Rokid關注的是技術落地能力,主要有5個方面:

          感知——理解——協同——展現(光學技術、圖形引擎)——數字資產/內容(創作、生產工具)

          祝銘明介紹,Rokid是一家產品平臺型公司,除了上述五種能力,還會考慮一些載體去做和大家進行交互,也根據自己思考分成了四個象限。

          橫軸代表以穿戴性、佩戴性為出發點去衡量,從專用場景到日常佩戴(從左到右)。

          縱軸是以展現能力為一個衡量點去思考,從內容屬性到工作屬性(從上到下)。

          第一層,感知能力,如半導體、傳感器等技術。

          第二層,關注在感知基礎上如何理解世界,理解周邊的環境、理解人、理解事。

          第三層為協同,深度思考人和人、人和事物之間的協同關系,但不是創造虛擬世界,而是融合真實世界和數字世界。

          第四層,視覺和感官層的展現能力,背后涉及光學、圖形引擎、算法、空間引擎等技術。

          最后,為數字資產(數字內容生產)。包括創作工具、生產工具、管理、安全等方面的能力。

          過程中,祝銘明還強調,Rokid做人機交互有著不同的階段,從最早指令型的人機交互,到后面圖形化的所見即所得的人機交互,對人類越來越友好。

          在分享的最后,他提出了自己對于元宇宙的思考。

          如果元宇宙是一種發展方向,那我們覺得元宇宙不應該是局限于虛擬世界,如何將人與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做一個完整的融合,不應該割裂開,這是我們一直在主導的事情。

          他看到了人機交互的巨大潛力,他相信在未來,真實世界跟數字世界將進行融合而非割裂。

          亞信科技歐陽曄:5G把AI 能力投送到邊緣


          亞信科技首席技術官、高級副總裁歐陽曄帶來了《5G網絡助推邊緣AI》的主題演講。

          以2006年AI第三次發展浪潮開始作為節點到現在的15年間,通信領域與AI相關的學術成果發表數量是之前15年的6.42倍。同時隨著5G技術與業務的發展,云端智能需向邊緣遷移。

          通信技術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該如何利用5G通信技術把AI能力投送到千行百業的邊緣觸點?

          歐陽曄博士介紹了5G網絡投送AI能力到達邊緣的三種模式:

          • 5G網絡切片,可以理解成在現有的公有網絡里構建一層專用的高速隧道。
          • 5G獨立專網,企業搭建的私有網絡。
          • 5G混合專網,專網與公網共享基站的模式。

          AI能力投送到邊緣后并不是就能直接應用到各種to B和to C場景,而是通過第五代移動通信邊緣計算平臺承載多種通用目的技術(如AI,數字孿生,數據治理與AIoT等)構建云邊端協同整體方案。

          隨后歐陽曄介紹了基于五代移動通信邊緣計算平臺的智慧電廠、智慧工地和智慧園區3個典型場景案例。

          歐陽曄指出通信和AI兩個領域的發展相關性將越來越強,他相信在未來,應用層廠家、通信基礎設施廠家以及運營商合作伙伴要共同努力,共同觸及通信人工智能未來十年的發展。

          京東何曉冬:對話本質上是博弈與決策,語言只是一種表現形式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探索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何曉冬則分享了多模態智能人機交互技術在復雜場景中的進化,以及技術落地給人類創造價值。

          提到人工智能,往往會想到語音識別,圖像識別、人臉識別、甚至機器翻譯。

          對話智能是種什么智能?某種程度上講是一種融合性智能,前面提到單點基礎技術都被融合在其中。

          簡單說,對話智能就是希望打造一個機器,它能夠自如像人一樣跟你對話交流溝通關懷,完成任務。

          表現上看,它是種非常自然地交互方式;從技術上看,它需要感知智能、情感智能、認知智能、多輪對話管理。

          何曉冬認為,對話即決策,本質上來說對話本質上是博弈與決策,語言只是一種表現形式。

          接著,何曉冬介紹了在京東是如何迭代技術、讓這項技術為更多用戶所用、創造更多的價值。

          簡單來說,兩種模式并行:打造前沿的技術能力,同時把前沿的技術推向千行百業應用落地。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何曉冬團隊通過智能人機對話系統打造的京東智能客服言犀,累計服務了超過7.4億咨詢量、16.5萬的第三方商家,智能物流預約外呼超過了193萬通電話,完成2.1億次的質量檢測,在整個京東的售前、售中、售后、物流各個環節實現了客服服務全鏈路的場景智能化。

          大會現場何博士還給我們演示了智能人機對話系統服務成都顧客的真實案例~

          而為了讓機器人做得更好,京東還打造了五個維度的服務評價質量指數,來評價機器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展示京東在智能人機對話領域深刻的沉淀。

          除了服務京東本身以外,他們的多模態智能人機交互技術還運用到更多行業當中去,比如政府的政務熱線、金融行業的業務客服等。

          展望未來五年,人工智能的三大支柱數據、算力、算法,都會得到進一步升級場景、系統、算力。

          數據升級成持續運作的“活”場景數據;單點的算法進一步提升至綜合性的AI系統,包括多算法互相協同、聯合優化,這樣才能打造真正端到端、高價值的AI系統。

          商湯楊帆:AI算法下一個時代是端到端系統化整合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商湯集團副總裁楊帆認為,賦能產業升級是AI的核心價值所在。

          今天在各行各業都有對AI的剛需存在。

          如工業檢測分析的痛點是效率低、漏檢率高和標準不統一、檢測人員水平差異大等。城市管理分析中事故的偶發性高、分散,需要大量人力投入。

          楊帆說,眼下AI企業會越來越面臨一種「幸福的煩惱」。

          幸福之處在于剛需大量存在,煩惱之處在于剛需碎片化、場景多樣化,AI企業提供技術創新的成本,包括邊際成本比較高,造成了AI產業進一步發展面臨的供需匹配失調的問題。

          要解決這些煩惱一方面需要有通用能力的基礎設施為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提供支撐,另一方面需要跨組織之間的聯合和協作。

          楊帆從在商湯做算法的經歷出發,總結出算法的三個時代。

          第一個時代像手工業,非常依賴個體科學家的個人水平。

          第二個時代就是過去這5年,像工業化流水線,能夠用更多系統把算法創造的各個環節整合打通,持續的規模化的生產技術創新。

          下一個時代該是什么?楊帆認為技術創新會走向更加通用、低成本高效,就像工業流水線趨勢是自動化智能化。

          從底層基礎設施,到硬件,再到軟件和上游應用,形成端到端系統化模式,把各個環節進行更加標準化的定義以及有機組合。

          端到端整合可以帶來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低的網絡時延,同時把算法打造成像樂高積木塊一樣,提供給產業內的大家共同去打造有價值的應用。

          楊帆看到了行業剛需當下沒有被很好的滿足,他相信平臺化、規模化、低成本高效率的工具體系,會讓整個產業技術創新走得更快。

          思謀劉樞:AI技術正在成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

          思謀科技聯合創始人兼技術負責人劉樞在大會分享了思謀科技如何用AI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人工智能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在創造虛擬勞動力,去做人類不想做、做不好、不能做的事情,同時當人工智能在很多行業落地的時候,可以拉動其上下游協同發展和創新。

          因此作為兩年即長成獨角獸的思謀科技,認為“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成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

          埃森哲曾預測到2035年,人工智能可以將年經濟增長率額外提升1.6%,人工智能作為單獨技術將額外帶來8千億美金增長,而如果作為生產要素去評估,將帶來6萬億美金的規模增長。

          再來看制造業的發展,總共經歷了三個階段: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如今智能制造蘊含著巨大發展機遇。

          智能制造,關鍵在于智能——即讓制造擁有大腦,自動化只是手臂,把決策變為現實。但實際落地過程中,思謀科技遇到了些有意思的問題,這與熟悉的自然場景有許多不同。

          首先,數據極度短缺。在工業場景里面,很多時候每一種缺陷的圖片數量都達不到10。

          第二,工業驗收要求非常高。以手機為例,如果要求手機成品良率99%,假設一臺手機含200個零件,那么每個零件良率都需達到99.99%。

          第三,被檢形態非常多。常用器件就可能有成百上千種不同的形狀。

          第四,缺陷難以區分。

          劉樞認為,只有當系統可以自動實現算法組合和部署,人類只需要少量定制化算法設置的時候,才有可能實現AI跨領域規模產業化。

          如果沒有自動實現算法組合和部署的系統,在高端制造業實現AI全面產業化會非常艱難。

          以智能手機為例,零件供應商平均來講有400個,每個供應商有五個制程,每個制程又有15條產線,如果一條產線都做一個模型,大概要做3萬個模型。

          再放眼全行業前五的品牌,每個品牌6款產品,則需要90萬個不同的算法模型,這其中還不算第二年、第三年的軟硬件升級迭代。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思謀科技研發了AI算法平臺SMAP,以及沉淀了AI Know-How的DataFlow系統。

          最后,劉樞還分享了智能制造的核心原則:普適性,計算為先和永不間斷的學習。

          當AI系統設計能夠自動化,當AI部署和運營能夠自動化的時候,就一定能夠實現新一代智能產業的變革。

          數牘科技蔡超超:隱私計算,構建下一代數據流通底層的關鍵設施

          數牘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蔡超超分享的主題是《隱私計算構建下一代數據流通底層的關鍵設施》。

          剛才我們提到智能駕駛場景,就和隱私計算有很大的相關性。

          智能汽車在運行過程中產生大量圖片、音頻甚至位置數據,都涉及到用戶的隱私。這些數據的高效開發利用需要在保護數據安全的情況下進行,需要用到隱私計算。

          隱私計算是一種在數據不可見的前提下,讓信息進行價值流通的工程和技術體系,涉及多方安全計算,聯邦學習、可信執行環境、差分隱私、同態加密、區塊鏈等多種技術。

          蔡超超同時認為隱私計算體系不是一個單一的系統,它其實是一個網絡,一個底層平臺,包含了不同的參與方。

          每個參與方的主體可能是人、是車或其他設備,這些主體都會有自己的ID,比如身份證、電話號碼、設備號,在數據合作之前需要有共同的語言把ID有效統一對齊起來,才能進行安全的數據協作。

          基于隱私計算的ID系統可以做到匿名化、原始ID和敏感信息不可追溯、不可還原。

          接下來,讓多方在不交換原始數據的前提下進行安全合規的數據協作,應用于反欺詐、反洗錢、精準營銷、聯合風控等一系列場景。

          蔡超超看到了有數據價值交換的地方就有隱私計算的需求,他相信隱私計算平臺發展過程中需要注重安全可靠性、有完整的數據科學應用體系以及工業級落地能力。

          智駕周圣硯:以規模化迎接智能駕駛平權時代

          智駕科技創始人兼CEO周圣硯在大會上分享了智駕視角下自動駕駛產業以及今后發展是如何的。

          一開場,周圣硯就舉了一個小例子:如果問消費者,什么品牌汽車做的比較好,消費者能輕易列出答案。但如果問自動駕駛有哪些比較好的公司,可能大多數消費者都沒辦法答出。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如果回顧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就會發現它之所以能蓬勃發展,是因為覆蓋了最廣大用戶群體。

          回顧過去幾年自動駕駛的發展一直非常曲折,原因在于大家一直在技術路徑和商業模式上產生強烈的爭議。如今這些爭議依舊存在,但同時也確實感受到自動駕駛正在實現并產生社會的正向價值

          SAE把自動駕駛從工程學的角度分了L0-L5不同駕駛等級,智駕科技MAXIEYE今天從解決問題的角度重新分解自動駕駛等級。

          首先,即第一個等級,需要解決的是安全問題,比如車輛的緊急制動系統。

          第二個等級,駕駛過程中的舒適性問題,比如高速公路實現的全速巡航系統。

          第三個等級,解決出行效率問題。智駕科技MAXIEYE認為在結構化道路,比如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可以實現點到點的自動駕駛功能。

          第四個等級,優化交通能源的問題,比如干線無人物流。前三個等級叫做人機共駕,最后一個等級才叫做無人駕駛。

          最后,他希望與行業一起迎接智能駕駛科技平權時代的到來。

          從市場維度,產品全面下探最廣泛的5-15萬元車型,將覆蓋最廣大的用戶群體;從消費者維度,提供消費者用得起愿意用的智能駕駛產品;從產業鏈維度,全行業開放共創,建立行業共識和技術協同,全產業鏈去共同打造智能駕駛科技平權時代。

          周圣硯看到自動駕駛需要覆蓋更廣大用戶群體,他相信未來AI將以數據驅動方式助力智能駕駛系統越用越聰明。

          自動駕駛圓桌論壇:量產、安全,變局時刻

          大會的最后階段,自動駕駛行業大佬們圍繞「量產」展開了激烈討論。

          先來介紹一下各位嘉賓:

          騰訊交通平臺部總經理、自動駕駛總經理蘇奎峰

          過去一年騰訊從自動駕駛測試工具鏈,以及智能聯網示范區、智慧高速等車路協同解決方案兩個方面助力產業發展。

          無人駕駛公司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系統架構師彭進展

          馭勢科技開展了無人車在多個場景的商業化運營,擁有在機場、工廠等場景幾百臺車7x24小時、365天持續不斷的運營能力。

          無人卡車公司主線科技CEO張天雷

          主線科技專注于自動駕駛卡車,在幾個港口物流樞紐還有京津高速、京滬高速上運行的車輛規模有150輛車左右,每天都在持續地運行。

          那么開始第一個話題,2021年怎么就成了自動駕駛量產集中的一年?

          首先三位嘉賓都認為政策很關鍵,三個團隊創業之初都獲得了資金支持,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另外今年從北上廣深到武漢、長沙、無錫再到衡陽,無論一線還是二三線城市都開始積極推動無人駕駛落地。

          張天雷提出第二個因素:場景

          張天雷覺得物流場景尤其是封閉的完全無人的,還有高速以及一些城區限定區域內的場景,從今年開始包括到明年年底很有可能有很多批量的應用出來。

          彭進展的角度是技術進展,無人駕駛如果不能把安全員拿掉,就體現不出真正的價值。

          只有真正把安全員拿掉,你的客戶和合作伙伴才會相信這件事真的能成功。

          最后蘇奎峰總結發言,政策、場景和技術全都交匯在今年這一點,無人駕駛量產終于到來。

          第二個話題:量產之后,大眾都「看見」了自動駕駛,未來行業會面臨哪些新的挑戰?

          雖然問題比較寬泛,不過三位的表達不約而同的集中在了安全這個點。

          蘇奎峰提到,只要自動駕駛的量產規模大了,原本的一些小概率事件也會變成常發事件,這不代表技術不好,但確實有許多長尾的問題需要預見和克服。

          他強調:

          我們在安全性、穩定性上要有敬畏心。

          彭進展認為無人駕駛在安全上的優勢在于實時性,實時監控反映,實時通過AI去控制。

          雖然理論上可以計算出無人駕駛事故概率就是遠遠低于人類駕駛,但實際中還需要做進一步驗證。

          每天都會發生人為因素引起的交通事故,但對于大眾來說并不算什么新聞。期待有一天,大眾對自動駕駛出事故也有一個平常的心態。

          張天雷則指出沒有一個系統能夠百分之百的保證總是正常運行,我們要做的是把出錯的代價降到最小,核心的問題是不要有人員的傷亡。

          在任何時候,自動駕駛的安全性永遠排在第一位。為了系統的安全性,付出再多代價也是需要的。

          圓桌討論的最后一部分,是每人分享一件行業中最感到意外的事。

          蘇奎峰:

          到頭來是新能源加速了自動駕駛落地。

          彭進展:

          震撼最大的是行業真的做到把安全員拿掉了。

          張天雷:

          特斯拉投入巨大精力做數據驅動,造了世界上排行第五的超算機群來訓練模型,這是中小型國家都做不到的。

          從那時開始,大家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動駕駛是個軍備競賽。

          因為看見,所以相信

          過去的一年,是復雜變化的一年。

          但前沿科技始終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也蘊藏著無比的機遇。AI大模型、自動駕駛、生物計算等領域正在加速改變世界,前沿計算、新型儲能等方向新探索不斷涌現。

          與此同時,前沿技術的落地也愈發如火如荼。新技術、新產品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越來越有趣。

          不過一切也并非一帆風順。

          量子位創始人兼CEO孟鴻表示,前沿科技的發展總是起起伏伏,發展的范式會改變,上升的道路會改變,但前進的趨勢不會改變。

          今年到場的來賓,都是因為對前沿科技有一份堅定的相信,進而選擇在這個方向上不斷推動世界前進。

          整場大會下來可以看到,他們今年交出的商業化落地答卷,在更深入現實的地方被交出。

          而這也只是今年諸多技術創新案例中的一隅。

          作為人工智能年度最佳落地參考,「2021人工智能年度評選」結果也已揭曉。在過去2個月時間里,共有數百家科技企業、機構和個人報名參與評選。

          最終評選出50大領航企業、20大最具價值創業公司、30大創業領袖、20大技術領袖、10大最佳產品以及10大最佳解決方案等在內人工智能領域年度獎項。

          這些無一不在印證本次MEET智能未來大會主題:因為看見,所以相信。

          希望讓更多人看到前沿科技的進展和落地,讓更多人進一步相信前沿科技背后蘊藏的巨大價值。

          那么這一年,你看見了什么?從而又相信著什么?

          Ps,也許量子位最新發布的「2021人工智能年度評選」,可以給你參考,鏈接在此:https://mp.weixin.qq.com/s/E3wcXr3PA0uZAZ1N-lgThg。

          Pps,如果想回顧精彩內容,回放鏈接在此!
          微吼:http://live.vhall.com/127740714
          微博:https://weibo.com/l/wblive/p/show/1022:2321324707747747987514
          百家號:https://live.baidu.com/m/media/multipage/liveshow/index.html?room_id=5008651533
          CSDN:https://live.csdn.net/room/wl5875/tVtNmdeX
          斗魚:https://v.douyu.com/show/85BAvqrrERB7G4Lm?ap=1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

          據《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規定》(人事部令第6號)、《甘肅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辦法》(甘辦發〔2011〕22號)和《甘肅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若干措施的通知》(甘政發〔2022〕33號)精神和工作需要,中共甘肅省委統戰部所屬7個事業單位面向高校應屆畢業生和擇業期內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公開招聘事業編制工作人員14名。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應聘人員基本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三)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品行。

          (四)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和心理素質。

          (五)具有符合崗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六)具備崗位所需的學歷、專業及技能條件。其中,應聘人員畢業證上標注的學歷及專業應當與招聘崗位要求的學歷及專業一致。

          (七)本科學歷年齡為1991年8月以后出生,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年齡為1986年8月以后出生。

          (八)招聘人員范圍為2022年應屆畢業生和離校2年未落實工作單位的高校畢業生。

          (九)具備崗位所要求的其他資格條件。

          《中共甘肅省委統戰部所屬事業單位2022年度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崗位列表》(以下簡稱《崗位列表》)按照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關于印發<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的通知》(學位〔2011〕11號)(研究生層次“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按照教育部2018年4月更新目錄執行)、《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等文件的通知》(教高〔2012〕9號)、《教育部關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教高函〔2020〕2號)、《教育部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置管理辦法>和<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2015年)>的通知》(教職成〔2015〕10號)規定的規范稱謂表述。國內外相近專業、高校自設專業、專業碩士由省委統戰部招聘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審定后,納入招聘范圍。如果應聘人員所學專業屬畢業院校自設專業,須由應聘人員畢業院校開具說明,認定所學的專業屬于崗位要求的專業類,并附本人所學課程成績單,在資格復審時一并提供審核。具體招聘崗位及招聘條件見《崗位列表》。

          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員、被開除中國共產黨黨籍的人員、被開除公職的人員、被依法列為失信聯合懲戒對象的人員,在國家法定考試、各級公務員及事業單位招考中被認定有舞弊等嚴重違反錄用紀律行為的人員,以及法律法規規定不得報考的其他情形的人員,不得報考。

          應聘人員不得報考聘用后即構成回避關系的招聘崗位,即與本人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關系、近姻親關系的人員擔任領導成員的用人單位的崗位,以及有其他影響情形的崗位。

          二、網上報名和資格審查

          (一)崗位查詢

          報考人員請登錄中共甘肅省委統戰部網站(http://www.gsswtzb.gov.cn/)或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站(http://rst.gansu.gov.cn/)“人事考試”專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考試”列表,認真閱讀公告內容及其他有關政策規定,查閱《中共甘肅省委統戰部所屬事業單位2022年度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崗位列表》(附件1),詳細了解有關信息,確定報考崗位。

          (二)報名

          1.提交報考申請。本次報名采取網上報名方式進行,參加甘肅省2022年下半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分類考試集中統一報名,每名報考人員限報一個招聘單位的一個崗位。報名時間為2022年8月11日(星期四)9∶00至8月14日(星期日)18∶00。報考人員需登錄甘肅省人力資源考試中心網站(http://ks.rst.gansu.gov.cn/),進入 “網上報名”欄目,點擊“甘肅省2022年下半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分類考試”,進行用戶注冊,注冊時必須準確填寫本人姓名和身份證號(報名與考試時使用的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證件必須一致),并妥善保管用戶名和密碼。上傳經“照片處理工具”軟件審核后自動生成的照片,照片上傳成功后無法修改。

          網上報名時,報考人員提交的報考信息和材料必須真實、準確、有效,并且符合選報崗位的報考條件,否則造成的后果由報考人員本人承擔。對偽造、變造、冒用有關證件、材料騙取考試資格的、惡意注冊干擾正常報名秩序的,按照《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規定》(人社部令第35號)的有關規定嚴肅處理,所繳費用不予退還。網上報名期間,報考人員如對崗位要求的專業、學歷、資格條件等需要咨詢,請直接與招聘單位聯系;報名技術咨詢,請與省人力資源考試中心聯系。各單位聯系方式詳見公告最后部分。

          2.網上資格審查。網上報名資格審查工作由各招聘單位根據公告要求和招聘崗位條件,對報考人員進行資格審查。

          3.查詢資格審查結果。報考人員可于2022年8月11日(星期四)9∶30至8月15日(星期一)18∶00期間登錄報名系統查詢資格審查結果。已通過資格審查的,不能改報其他崗位。報考申請尚未提交審查或未通過資格審查的,可以改報其他崗位。截止2022年8月14日(星期日)18∶00以后,報考申請尚未審查或未通過資格審查的,不能再改報其他崗位。如報考人員在最后一天報名,因審查不通過導致無法改報其他崗位的,責任由報考人員自負。

          4.報名繳費。通過資格審查的報考人員,即可登錄網上報名系統進入繳費頁面,按規定繳納筆試報名費150元,繳費時間為2022年8月11日(星期四)9∶30至2022年8月16日(星期二)18∶00。繳費成功后視為報名成功,未按規定報名并繳費者,視為自動放棄。

          5.報名信息修改。為確保考試的嚴肅性和公平公正,報名期間,報考人員僅可申請更改填寫錯誤的兩類信息:一是報考人員姓名中明顯的錯別字,主要指同音字、形似字等;二是報考人員身份證號碼中不涉及出生年月的個別錯誤數字;其他報名信息不予更改。報考人員申請更改報名信息,須持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證原件并填寫《報名信息更改申請表》(附件2)。報名參加省直所屬事業單位招聘的報考人員到省人力資源考試中心(蘭州市城關區東崗東路1415號勞動大廈)審核、修改。省人力資源考試中心受理截止日期為2022年8月14日(星期日)12∶00,逾期不予受理。

          6.網上打印《準考證》。通過資格審查并繳費成功地報考人員,可于2022年9月13日(星期二)9∶00至2022年9月17日(星期六)9∶00登錄甘肅省人力資源考試中心網站(http://ks.rst.gansu.gov.cn/),打印準考證(A4紙),并妥善保管。

          三、筆試

          (一)筆試時間及科目

          9月17日(星期六) 上午

          08︰30-10︰00 職業能力傾向測驗

          10︰00-12︰00 綜合應用能力

          《職業能力傾向測驗》和《綜合應用能力》兩個科目滿分均為150分。筆試參加甘肅省人力資源考試中心組織的2022年下半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分類考試公共科目筆試,考試范圍以《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分類考試公共科目筆試考試大綱》(2022年版)為準,具體請登錄中國人事考試圖書網(https://rsks.class.com.cn/)。

          (二)筆試地點

          筆試地點以《準考證》顯示為準。考試當日,應試人員應按照《準考證》標明的考點地址提前熟悉具體交通路線,避免耽誤參加考試。

          (三)證件要求

          考試當日,應試人員必須攜帶網上打印的紙質《準考證》原件和與報名時一致的有效居民身份證原件(含有效期內的居民身份證和臨時居民身份證)參加筆試,兩證不全者不得參加考試。身份證遺失的,應于考前至公安派出所補辦有效臨時居民身份證。

          (四)凈化筆試考務環境

          考試過程中考務組織部門將協調公安、無線電管理等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不斷凈化考試環境。對制作假身份證騙取考試資格、發送無線電信號進行高科技作弊等行為,進行有力查處打擊。各考點應對所有進入考場的應試人員進行安檢,凡發現攜帶高科技作弊器材的,一律按違紀處理。考試結束后,由專業機構進行試卷雷同檢測,被甄別為雷同試卷的應試人員,組織考試的機構將給予該科目考試成績無效的處理。被認定為雷同試卷的應試人員,有其他相關證據證明其作弊行為成立的,視具體情形按照《事業單位公開招聘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規定》(人社部令第35號)相關規定,作出違紀違規處理。

          (五)成績公布

          筆試成績于10月31日前,在中共甘肅省委統戰部網站(http://www.gsswtzb.gov.cn/)公布筆試成績,供應試人員查詢。

          四、面試

          筆試成績公布后,報考人員可登錄中共甘肅省委統戰部門戶網站(http://www.gsswtzb.gov.cn/)查詢面試公告。面試人選按筆試成績由高到低的順序,以參加人員和招聘崗位3∶1的比例確定,入圍面試最后一名筆試成績相同的,可一并入圍面試資格復審,達不到3∶1的,由省委統戰部招聘工作領導小組研究劃定最低控制線,在面試前書面通知應聘者。因放棄造成的空缺,按筆試成績依次遞補。參加面試考生須攜帶本人有效身份證、準考證和面試通知單,面試成績現場公布,考生簽字確認。面試時間、地點通過中共甘肅省委統戰部門戶網站(http://www.gsswtzb.gov.cn/)通知,總成績(含筆試、面試成績)在省委統戰部門戶網站(http://www.gsswtzb.gov.cn/)公布。因故未按時到達面試現場的,取消面試資格,不予退還報名費。因報考人員聯系電話留錯或不暢通導致不能參加面試的,視為自行放棄,責任自負。

          五、總成績確定

          報考人員的考試總成績按照6∶4的比例確定,筆試成績占60%,面試成績占40%。總成績(換算為百分制)=(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綜合應用能力)÷3×60%+面試成績×40%。筆試、面試和總成績保留小數點后兩位。總成績相同,按照筆試成績高低確定,筆試成績也相同時,采取面試加試的方式競聘。

          六、體檢

          體檢對象按招聘崗位總成績由高到低的順序等額確定。體檢參照《關于修訂〈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試行)〉及公務員錄用體檢操作手冊(試行)的通知》(人社部發〔2016〕140號)文件執行,體檢費用由考生自理,體檢時須攜帶個人有效身份證、準考證,體檢不合格人員一般只進行一次復檢,體檢事宜通過電話通知考生。體檢復檢均在指定的三級甲等及以上綜合性醫院進行,具體由省委統戰部指定,體檢不合格人員體檢結論以復檢結論為準。應聘人員應嚴格遵守體檢規定和要求,做到身份真實有效,認真完成全部體檢項目。對弄虛作假或者隱瞞真實情況(如隱瞞影響聘用的疾病、病史)致使體檢結果失真等嚴重違紀違規行為,給予其不予聘用的處理。未按規定時間到指定地點以及未在規定期限內完成規定項目體檢的報考者,視為自動棄權。某崗位因體檢人員自動棄權或體檢不合格而出現的空額,依次遞補。

          七、考察

          體檢結束后,省委統戰部派出考察組對體檢合格人員進行考察,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作出考察結論。應聘人員在考察過程中提供虛假材料、隱瞞事實真相或者有其他妨礙考察工作的行為,干擾、影響考察組客觀公正作出考察結論的,給予其不予聘用的處理。因考察不合格或放棄資格出現空缺的,按該崗位總成績排序由高到低依次等額遞補。

          八、公示

          按照招聘計劃,從考察合格人員中等額確定擬聘人員,在中共甘肅省委統戰部門戶網站(http://www.gsswtzb.gov.cn/)進行公示,公示期為7個工作日。舉報者應以真實姓名實事求是地反映問題,并提供必要的調查線索,凡以匿名或其他方式反映的問題不予受理。對公示期間反映有嚴重問題并查有實據、不符合報考條件的,取消被公示人擬聘用人員資格;對反映有嚴重問題,但一時難以查實的,可暫緩聘用,待查清后再決定是否聘用。公示期間因被公示人棄權或因其被舉報查實取消資格后出現的空額不再遞補。

          九、聘用

          對公示后無異議的擬聘人員,提請省委統戰部部務會議研究審定,報省委組織部備案后,辦理審批聘用手續。

          十、注意事項

          (一)疫情防控要求

          1.應試人員須做好考前自我健康管理,保持手機通訊暢通,密切關注所在考區疫情防控溫馨提示。考試當日,省直考區應試人員須提前90分鐘到達考點,進行“一掃四查”入場核驗,即掃“小蘭幫辦”,查核酸測溫(首場考試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紙質或電子版均可,須在有資質的檢測服務機構進行)且現場檢測體溫正常(<37.3℃),查有效期內身份證件原件(含身份證、臨時身份證),查紙質準考證,查考試當日“甘肅省健康碼”綠碼和“通信大數據行程卡”。

          2.按照甘肅省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要求,“甘肅省健康碼”異常和來自國內疫情中、高風險地區的報考人員,須按人員來源地風險等級,嚴格落實相應的集中隔離或居家健康監測措施,并按要求進行核酸檢測,符合條件的須于考前按程序轉碼。

          3.應試人員應自備N95口罩并全程佩戴。在參加考試過程中如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癥狀,應及時向考務工作人員報告。考試結束后應盡快開展新冠核酸檢測,并將結果及時上報省人力資源考試中心。

          4.應試人員不得隱瞞或謊報旅居史、接觸史、健康狀況等疫情防控重點信息,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其他事項

          1.本次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分類考試不舉辦、不委托任何機構組織任何形式的考試輔導培訓。

          2.本公告由中共甘肅省委統戰部負責解釋。

          中共甘肅省委統戰部:0931-8928547

          甘肅省紀委監委派駐省委統戰部紀檢監察組:0931-8922933

          甘肅省人力資源考試中心:0931-4670278

          系統技術支持電話:4000010370

          附件:1.中共甘肅省委統戰部所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職位列表

          2.報名信息更改申請表

          (注:相關附件電子版請登錄網址自行下載

          http://www.gsswtzb.gov.cn/news/show-41311.html)



          中共甘肅省委統戰部

          2022年8月8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国产精品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秋霞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一区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91|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 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网站|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二区破除| 国产一区二区好的精华液| 日日摸夜夜添一区|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国产亚洲自拍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精品人妻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丝袜美腿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仙草咪|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91国偷自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9视频精品一区| 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亚洲一区区二区在线| 国偷自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AV| 91一区二区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33|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14|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性色|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